天天看點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麒麟、驺虞、開明獸等清宮“神獸”長什麼樣?今天,由上海科技館和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的“清宮獸譜”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幕。展覽通過标本與繪畫對比、中國哺乳動物科學繪畫發展兩條線索,将清宮《獸譜》中31幅“神獸”繪畫作品的高清複制版與最接近清代标本制作工藝的标本實物進行展示。展覽将持續至5月。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清宮《獸譜》是清乾隆時期的一項浩大文史工程,全本共計繪畫動物180幅,由著名宮廷畫家餘省、張為邦繪制,軍機大臣傅恒、劉統勳等人校勘,經曆11年才完成這部圖文并茂的獸類動物圖志。《獸譜》集前人之大成,融合了中國畫寫實風格和西洋畫光影技巧,并對每種動物的名稱、習性、生境及文化内涵做了說明,為我們探索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對獸類的了解和哺乳動物學發展狀況,以及當時世界的哺乳動物交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由于時代局限,清宮《獸譜》中的一些繪畫作品缺乏科學依據,與真實獸類的生物學形态特征存在差異。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展覽的一大亮點是将标本與古畫結合,以具體的形象、直覺的對比,讓觀衆重新審視清宮《獸譜》。比如在《虎》這幅宮廷繪畫作品旁,陳列着一隻老虎标本,仿佛畫中的老虎躍出紙面,迎接虎年的到來。作品《虎》由繪畫和滿漢文字組成。在宮廷畫師筆下,老虎在山間行走,威風凜凜;畫面下方是一段對虎的介紹文字:“虎為獸長,為山君。《春秋文耀鈎》曰:虎七月而生,陽立于七,故首尾長七尺……”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展覽分為三大闆塊。第一闆塊“開啟想象與好奇之門”是在107幅傳說之獸中挑選最具有影響力的“神獸”,對麒麟、白澤、九尾狐等7幅作品進行解讀。第二闆塊“現實之獸”挑選《獸譜》中24種動物以及相對應的7目27件動物标本,将标本和繪畫對比展示。第三闆塊“與神獸共舞”對《獸譜》的曆史地位和價值給予肯定,通過互動多媒體《筆墨生靈》闡明中華民族的動物學發展曆史。觀衆還可以玩“我心中的神獸”拼圖遊戲,了解中華民族的古老圖騰。

清宮“神獸”從故宮來到自然博物館,麒麟竟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神獸”麒麟是真實的動物嗎?據展覽介紹,主流觀點認為它是神話中的一種“嵌合體”生物,具有麋身、牛尾、馬蹄、鹿角,也稱獨角獸。雄性名麒、雌性為麟,被視為太平盛世的祥瑞。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麒麟是曾經生活在周朝的麋羚,這種動物在孔子生活時期絕迹,目前仍存在于非洲大陸,常與斑馬或其他羚羊群混雜。孔子編寫的《春秋》以“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為結尾,反映了他對魯國禮崩樂壞的不滿,從此不再編撰《春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