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來到雲南瑞麗我們特地驅車前往距瑞麗市區23公裡的畹町橋看看。在中國地圖上你可能很難找到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畹町鎮上的這座普普通通的界河小橋——畹町橋,可它确确實實在中國近代和現代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畹町橋“北抵昆明至上海,南下緬甸臘戍通仰光,逆西北上可達印度,可謂一橋鎖關,四方莫開矣!因天設其險,史造其雄而名揚中外,世人矚目!”。畹町橋是一座抗戰名橋、畹町橋是一座商貿名橋、畹町橋也是一座友誼之橋。它書寫着國家的曆史,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有過風光,有過輝煌。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位于瑞麗市東部,北、東北與芒市接壤,南面隔畹町河與緬甸相鄰,這裡國境線長28.656公裡。“畹町”系傣語音譯,“畹”意為太陽,“町”意為當頂或中天,“畹町”即為“太陽當頂的地方”。畹町橋就位于320國道終點,國家一級口岸——畹町口岸邊,是中緬兩國的界橋,橋的兩端分别駐有兩國的海關和邊防檢査站等,每天都有許多商貿人員和居民從這個口岸出入。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的曆史可追朔到漢代,西漢屬益州郡哀牢地,東漢屬永昌郡,唐朝歸南诏,宋、元歸大理,明代、清代均分屬遮放副宣撫司和勐卯安撫司。民國時期隸屬潞西設治局。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12月,設畹町鎮(縣級),隸屬保山地區。1955年1月,劃歸德宏州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管轄。1985年1月,撤鎮設市(縣級)。1999年1月,撤銷畹町市,設立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下轄畹町鎮和畹町農場。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畹町修通公路以前,是由四川經大理、保山、龍陵、芒市、遮放出緬甸抵達印度的古驿道。民國17年(1928年),為往來緬甸友善,芒市土司和遮放土司征調民工分段負責,修築了芒市到畹町的簡易公路,并與緬甸臘戍公路連接配接。同時在畹町河上建起了一座隻能供行人、馬幫和小轎車通行的木闆橋。這條簡易公路也為後來修築滇緬公路芒市至畹町段奠定了基礎。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橋是一座抗戰名橋。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日軍封鎖了我國與國際聯系的絕大部分陸海通道。在中華民族處于危亡之際,為打通國際交通線,滇西20萬群眾日夜奮戰9個月,于1938年8月建成滇緬公路,這座中緬邊境的木闆橋亦改建成單孔石拱橋。成為我國與國際聯系的唯一陸路交通要道,畹町橋也擔負起了拯救華夏子孫的曆史重任,大批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我國抗日前線,滇緬公路也成了中國抗戰的唯一的“輸血管”和“生命線”。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從1938年8月至1942年4月通過這條通道向國内輸送了45萬餘噸抗戰物資,極大地支援了中國的抗戰。1942年,日軍集結重兵進攻緬甸,同年5月,日寇鐵蹄踏過畹町橋,此後怒江以西2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淪陷。為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1942年3月中國派出10萬遠征軍踏過畹町橋入緬抗擊日寇。1945年1月20日,中國遠征軍将日軍趕出畹町國門,取得了滇西抗戰的全面勝利,1月21日,中國軍隊在畹町舉行了升旗儀式,為滇西大反攻劃上最後勝利的句号。滇西抗戰的勝利“創全殲守敵之範例,開收複國土之先聲”。它不僅打通滇緬公路、中印公路,有力地支援了國内的抗戰,同時,也揭開了中國抗日戰争戰略大反攻的序幕。如果說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上的槍聲是全國抗戰開始的集結号,那麼1945年1月20日畹町橋邊的炮聲就是把日軍趕出國門、取得全國抗戰勝利的禮炮。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橋是一座友誼名橋。1950年4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将五星紅旗插上畹町橋頭,宣告畹町和平解放,畹町橋從此成為聯系中緬胞波情誼的彩帶。畹町依托中緬邊境的區位優勢,兩國雞犬之聲相聞,邊民自由往來,友好互市,促進了中緬兩國邊境的共同繁榮。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橋是一座外交名橋。1956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緬甸總理吳巴瑞從緬甸九谷經畹町橋步行入境,這也是周總理外交生涯中唯一一次步行回國。此次外交活動,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國際封鎖,樹立了和平外交的光輝典範,為中緬邊界問題的順利解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後共和國有40多位黨政軍上司人親臨畹町橋頭視察,見證畹町橋重要的國際地位。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畹町橋是一座商貿名橋。畹町橋一頭連接配接中國畹町,一頭連接配接緬甸九谷,形成“一橋兩國”、“一城兩國”的邊界奇觀,這裡許多邊民都有跨國姻親的關系。中緬兩國商貿交往曆史悠久,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曆史程序中,畹町率先開展對外貿易,創造總結了許多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的成功經驗,為赢得“邊境貿易看雲南,雲南邊貿看德宏”的美譽作出了突出貢獻。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今天,随着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政策的實施,為畹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曆史發展機遇,“百年畹町橋、國際大通道”,将煥發出更多的生機和活力,譜寫新的輝煌!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肩負着民族的命運,飄揚着友誼的彩帶,曆史名橋——畹町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