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在1941年12月5日,蘇軍發起了反擊,這次反擊來的十分突然,在莫斯科周邊地區被凍成冰雕的德軍無力抵抗,隻能倉促撤離,這種撤退很快被德軍變成了潰逃。但需要指出的是,蘇軍自身也匮乏殲滅百萬德軍的能力,為什麼蘇軍還要堅持發動大範圍的反擊呢?這樣的目的在哪呢?

一、蘇軍的反攻

在11月29日,朱可夫建議對德軍發起強大的反攻,他估計德軍已經匮乏攻擊能力,隻需要在頂住一次,那麼他就可以對德軍發起強大的反突擊。

他建議把突擊第1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從最高統帥部預備隊撥給西方面軍指揮,以便于他所指揮的西方方面軍有能力發起強大的反攻。第二天,斯大林給朱可夫打了電話,斯大林問朱可夫:

“你确信敵人已接近危機狀态而沒有可能投入新的重兵集團嗎?”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電話裡朱可夫給了斯大林明确的答複

“德軍已經極端虛弱。可是,如果不增加新的部隊,西方方面軍不可能排除敵人楔入它的防線的危險,一旦德軍能夠從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調來補充兵員,局勢肯定會惡化。”

當晚,朱可夫不僅得到了他需要的兩個集團軍,新組成的第20集團軍也被交給了他。大喜過望的朱可夫立刻開始着手反擊計劃,當然反擊必須在確定他們已經完全抵擋住德軍的進攻為前提條件來進行。

在12月1日後德軍進攻部隊徹底在莫斯科周圍長達320公裡的弧形防線上停了下來,這對于朱可夫而言是一個絕佳的反攻機會。

在經過幾天的籌劃後,在12月5日,科涅夫率領的加裡甯方面軍率先發起了反擊,盡管攻勢受阻,但加裡甯方面軍還是切入了德軍的防禦之中。

而在12月6日,蘇聯西方面軍也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在強大的炮火準備後,對德軍展開了全線反攻。

西方方面軍右翼向德軍施加了強大壓力,大有分隔并合圍從克林到索爾涅諾戈爾斯克的德軍集團之勢。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截至到1942年1月1日,

蘇軍突擊第1集團軍、第16和第20集團軍,正在把德軍向後推到拉馬河和魯紮河一線。在中部,第5、第33、第43和第49集團軍則在魯紮河、納拉河和奧卡河一線,向姆岑斯克、博羅夫斯克、馬洛亞羅斯拉維茨和康德羅沃方向實施攻勢作戰。

在左翼,第10和第50集團軍,以及别洛夫的叢集正勝利地追擊德軍,向尤赫諾夫,姆岑斯克和基洛夫(莫斯科西南)挺擊。

同時,加裡甯方面軍正向斯塔裡察和爾熱夫總方向進攻,而重建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部隊正在西方方面軍左翼稍後的奧卡河一線作戰。

二、繼續進攻?還是停止?

但此時需要注意的是,蘇軍的兵力在反攻開始時,也僅僅有110萬左右,要發動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的攻勢,顯然是比較困難的。

為此朱可夫認為需要為布良斯克方面軍,西方面軍,加裡甯方面軍增加共計4個集團軍的兵力,否則的話攻勢将會大為受挫。

反之,如果能夠得到的話,那麼他就可以把德軍擊退到1941年10月份,德軍發起對莫斯科攻勢的位置上去。

但不幸的是,朱可夫并沒有得到這些部隊。相反,莫斯科卻在1942年1月5日,将他召回了莫斯科去,讨論蘇軍的下一步行動方向。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當時出席會議的包括蘇軍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幾乎所有人,

而會議的内容則是要将攻勢擴大到整個地段上,也就是說,蘇軍不僅僅要在莫斯科方向發動反擊,還在列甯格勒等方向上發起反擊,其最終目的是在消滅列甯格勒、烏克蘭和克裡米亞半島方向的德軍。

而這樣的話,就不僅僅需要莫斯科方向的蘇軍發動反擊,而是要蘇軍全面發起一場大反擊,力求畢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氣消滅德軍主力。

這個反擊計劃規模空前龐大,按照要求,

由西方方面軍和加裡甯方面軍的部隊、西北方面軍的左翼部隊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實施主要突擊。列甯格勒的部隊、西北方面軍的右翼部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的任務是,粉碎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消除對列甯格勒的封鎖。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的任務則是打垮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解放頓巴斯地區。高加索方面軍和黑海艦隊則負責解放克裡米亞,這次攻勢的開始時間應盡可能提前。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這個方案遭到了朱可夫的反對,

畢竟部隊現在缺乏兵力和物資,要想取得進一步的進攻是不可能的。蘇軍必須趁這段時間增加兵力和技術兵器,尤其是坦克,否則根本不可能發動進攻。

盡管朱可夫的建議是正确的,但是斯大林卻對此予以駁回,并要求繼續進攻。事後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表示,朱可夫是白說,指令早就下達到各方面軍司令部去了,部隊将在今後幾天就發起進攻。

三、斯大林為什麼急于發起進攻?

事實上,斯大林急于發動進攻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從戰場整體态勢上看,蘇軍現在是非常不占據優勢的,不僅兵力存在不足,兵器也十分匮乏。

事實上,在戰争最危機的時候,德軍距離莫斯科就隻有三十多公裡了。

盡管現在已經将德軍擊退,但是德軍仍舊在整個戰場上控制着多個交通樞紐,且大體上連成一片。

如果不能将這些要點拔除,那麼很明顯,即便獲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在1942年裡的戰略主動權也會是德軍掌握,而非是蘇軍掌握的。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這個局面非常麻煩,因為戰略主動權在誰手上,那麼在1942年裡誰就能更好的把握局勢。

如果蘇軍要掌握局勢,就必須在1942年初盡可能的将戰線向前推,至少也要将德軍趕出多個交通樞紐去。否則的話,雙方就要在1942年繼續在莫斯科方向進行鏖戰。

而這對于蘇軍是一個緻命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再來一次莫斯科戰役,蘇軍是否能夠抵抗德軍?答案顯然是否定了,再來一次莫斯科戰役,蘇軍顯然難以守住莫斯科。

如果按照朱可夫說的,部隊先儲備兵力和裝備,然後再發動進攻。

那麼朱可夫的判斷是準确的,在攻勢結束前,他至多可以把部隊推到德軍在10月份的位置上去,也就是斯摩棱斯克一帶。

可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此時德軍也在積極的将後備兵力送往蘇聯戰場。

九個師的德軍不日就将抵達,還有更多的補充營也将要運往前線。而德國空軍也增加了四個轟炸機聯隊、一個戰鬥機聯隊和六個運輸機聯隊,用來加強第八航空軍。

那麼這樣的結果就會變成,雙方在積蓄了兩到三個月後的力量後,戰鬥将繼續圍繞着莫斯科方向進行。

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攻,本不足以消滅德軍,為何要如此大範圍反攻?

這樣的後果十分嚴重,那就是蘇軍被迫将繼續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力量與德軍再打一次戰略決戰,而決戰的重心毫無疑問又将是莫斯科。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那麼蘇軍就被迫要将部隊聚集向這裡,這不僅僅包括現有部隊,也包括了蘇軍在後方所需訓練的預備兵力。

但莫斯科周邊幾乎是一馬平川,而蘇軍因為工業不足,技術兵器難以補充,是以這種戰鬥注定将會成為一個噩夢。

可以說,如果在1月5日以後停止攻擊,那麼結果無外乎是在1942年夏季,雙方爆發第二次莫斯科戰役罷了。而這一次,蘇軍将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結語

事實上,1942年1月的再次反擊沒有什麼效果,這是一個事實。但至少它在全線上迫使德軍退出了許多戰略要點,并改變了自己的進攻軸線。德軍不再将莫斯科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标,而是将南方作為主要方向,計劃消滅頓河以西的蘇軍,并奪取高加索的油田與通道。可以說,這正是擴大的反擊影響了德軍統帥部的判斷,確定了莫斯科方向不再遭到攻擊。

參考文獻:《橫掃千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回憶與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