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很高興你能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文章,小編也會努力創作給你們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如果在你閱讀中發現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也請告訴小編哦,我會及時指正,也将虛心接受你的建議。大家有好的文章也可以在評論區交流哦,謝謝大家!你們的支援和鼓勵也将是我最大的動力!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李淵起兵打進長安,并沒有說反隋,而是打着“廢昏立明,擁立代王”的旗号起事。李淵的皇帝寶座,從禮法上來講,是隋恭帝禅讓而來的。大唐朝的江山,從法律意義上來講,是繼承了大隋的江山。李淵稱帝之後,大量的隋朝老臣,直接成了大唐臣子。李淵上朝的時候,從龍椅上往下看,滿殿的文武大臣,清一色是前隋老臣。

咱們别的不說,就單單說一說李淵的宰相們,就知道前隋老臣們在唐朝有多大的勢力了。李淵的宰相,最尊貴的要數窦威了。窦威這個人,是隋楊皇室和李唐皇室的雙重親戚,他既是李淵家族的姻親,也隋炀帝的家族的姻親。窦威既是隋朝老臣,也是大唐宰相,這樣的人,在初唐朝廷裡面比比皆是。比如大唐宰相宇文士及,既是隋炀帝的女婿,也是李淵家族的姻親。再比如說大唐宰相蕭瑀,既是隋炀帝的小舅子,也是李淵家族的姻親。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大唐朝的文官們,大多數跟隋朝皇室沾親帶故,又跟李唐皇室沾親帶故。武将們的情況,也是差不多。有大量的武将,都是前隋舊将轉投而來。比如日後的淩煙閣功臣屈突通、李靖、殷開山等人,都是久食隋祿,久沐隋恩之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李世民的舅舅窦抗。窦抗的媽媽就是隋炀帝的親姑姑,是以他既是大唐皇親國戚,也是大隋朝的皇親國戚。

除了前隋老臣,大唐朝廷上還有一股勢力,就是前隋宗室。李淵這個人,跟隋文帝楊堅不一樣。隋文帝取代北周的過程當中,幾乎把北周的宗室都殺光了。李淵對于前隋宗室,采取的是拉攏重用的懷柔政策。隋朝宗室在唐朝也是混得風生水起,前隋宗室觀王楊雄的兩個兒子楊恭仁和楊師道,就一個當了大唐宰相,一個成了李世民的親姐夫。前隋的文臣、武将、宗室的影響力,在大唐朝是非常巨大的。李世民的理想,不是想當一個秦王,他是想成為天下之主。他非常清楚,一旦把隋炀帝的女兒娶回家當小妾,那就跟大量的前隋老臣搭上了關系,就是“娶一人而盡得滿朝舊臣”。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蕭瑀是隋炀帝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是隋炀帝的蕭皇後。按照宗法制,隋炀帝的女兒不管是不是蕭皇後生的,都要叫蕭皇後為嫡母,都要叫蕭瑀為舅舅。再舉一個例子,隋炀帝的女兒,肯定要叫窦抗為表叔。反正隻要是隋朝皇室的親戚,就能跟隋炀帝的女兒攀上親戚。李世民要是娶了隋炀帝的女兒,就能跟這些人親上加親。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出身世家大族弘農楊氏。弘農楊氏是從西漢開始顯貴的“東京名族”,這個家族持續顯貴了數百年,門生故吏遍天下,姻親藤蔓攀四方。這股勢力,是任何一個皇帝,都要拉攏的對象。李淵把女兒嫁給楊師道,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任何一個想當皇帝的人,都必須争取弘農楊氏的支援。李元吉的老婆齊王妃,就是正兒八經的弘農楊氏女。如果李世民不娶弘農楊氏女,弘農楊氏就會支援李元吉,就會增加李世民奪取儲君之位的難度。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李世民經過權衡利弊,決定納隋炀帝女楊氏為妾。大家都知道,李淵和隋炀帝是表兄弟關系。李世民和楊氏女,也算是遠房表兄妹關系吧。在古代的時候,表兄妹結婚是符合倫理道德的。李世民在娶了隋炀帝女之後,果然是得到了許多前朝舊臣的支援。比如說大唐宰相蕭瑀,就非常堅定的支援李世民。再比如說前隋名将屈突通,就成了李世民的死黨。這兩個人,都是李世民争儲君之位的得力助手。蕭瑀和屈突通,都入選了淩煙閣功臣的行列。

尤其是蕭瑀,功勞更是特别突出。蕭瑀對李世民的幫助,主要展現在李淵面前的話語權上面。蕭瑀經常在李淵面前替李世民美言,李世民登基稱帝之後,為了感謝蕭瑀當年的美言,還特意寫了《贈蕭瑀》。裡面那句“疾風知勁草,闆蕩識忠臣”,成了千古名句。蕭瑀的第二大功勞,就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勸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給了李淵和李世民台階下,避免了父子火并的情況發生,使得李世民不必承擔弑父弑君之罪。

李世民要納小表妹為妾,長孫皇後為什麼會點頭同意?原因很簡單

順便說一下,李世民娶的這個隋炀帝女,在曆史上頗多争議。史學界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李世民娶的隋炀帝女,極有可能是宗室女假冒的。大家都知道,曆史上宗室女假冒皇帝女兒出嫁的事情,可是車載鬥量不可勝數。比如著名的文成公主,他就是宗室女假冒李世民女兒出嫁的。在我看來,李世民娶的這個隋炀帝女,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身後的前隋舊臣、前隋宗室和弘農楊氏的支援。這個道理,在李世民娶李元吉的齊王妃時同樣适用。在我看來,李世民頂着與弟媳亂來的罵名娶齊王妃,主要是為了安撫弘農楊氏、前隋舊臣、前隋宗室三股勢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