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戰國七雄,最終被秦國統一了六國,雖然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但是強秦軍隊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這主要跟他們的制度有關,商鞅變法讓秦國更加強大,因為秦國的軍功是以敵人的首級來計算的,但是統一六國後的秦國,連年施行暴政,導緻天下離心離德,最終擺脫不了亡國的命運,其中項羽所貢獻的功勞可以說是天下無雙,秦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幾乎都是他殲滅的,但是最後項羽卻落了一個烏江自刎的下場,那又是為何呢?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商鞅入秦變法,實行“利出一孔”、“驅農歸戰”的政策,這就是全民皆兵的戰略方針,而且軍功是以斬首敵人首級為準,殺人越多,軍功越大,所獲獎勵越加豐厚。在這樣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秦國部隊就變身成了虎狼之師,荀子曾言道:“齊之技擊不能當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秦國能統一六國是靠了他們強大的戰鬥力,是以天下群雄對秦軍還是非常忌憚的,但是連年的暴政使得人民怨聲載道,最終走向了不得不反的道路,尤其是秦始皇駕崩之後,胡亥在趙高的慫恿下篡位,害死公子扶蘇,秦國國運已盡,天下更是呈現了分崩離析之狀。

各國義軍揭竿而起,戰神項羽便是其中一支,也是實力最強的一支,巨鹿之戰,項羽天神下凡以少勝多一戰成名,一波九連勝晉升榮耀王者段位,秦國最後的壁壘——大将章邯的骊山囚徒軍向項羽投降,除章邯外,全軍被坑殺,可見項羽之狠。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擊潰秦軍主力的項羽自然而然以榮耀王者的姿态傲視天下,入關封侯,天下十八路諸侯皆出自其手,但是最終項羽與劉邦決戰之時,為何無人相助呢?

原因大概有這麼三點:

第一、已經沒有了共同目标。當年,各路英豪願意跟着項羽南征北戰,重點在于“滅秦”這個終極目标,不管是各路英豪因為國仇還是家恨,他們對秦國的仇視都是一樣的,這與當年秦軍是斬首授爵的制度有着很大的關系,畢竟殺人太多,積怨太深。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當滅了秦國之後,這個終極目标就消失了,也就沒有了所謂了滅秦聯盟,大家就開始有自己的心思了。

第二、各路英豪已然封王,各有各的封地,不願摻和别人的事兒了。當年,各路英豪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富貴險中求”,跟着項羽一路厮殺,無非是想着大業一成,天下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已。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完成了滅秦大業,各自封王之後,便不再想替人賣命了,畢竟刀尖舔血的日子誰都不願意過,到手的富貴怎麼能随便抛棄呢,是以連項羽最倚重的九江王黥布,都在項羽需要他出兵的時候裝病,隻派了寥寥數千人來助陣。

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項羽封了那麼多諸侯,為何無人幫他?

第三、各路英豪勢力範圍小,實力弱,還多有内部沖突自顧不暇。當時西楚霸王項羽一下就封了十八路諸侯,天下就那麼大,狼多肉少,而且當時滅了秦之後,還有諸多當地勢力存在,雖然大家被封王了,但是還是要自己去搞定自己的地盤,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是,天下誰當皇帝都無所謂,隻有不動自己的利益就好了,是以都坐山觀虎鬥,最終楚霸雖雄,難逃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裡江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