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經典,緻敬經典,啟功繪《觀瀑圖》

中規中矩,是指言行舉止合乎禮節、法度。用這個詞形容啟功畫的《觀瀑圖》,是指他在創作中按照山水畫的規範進行創作,合乎山水畫的審美情趣。用“中規中矩”評價《觀瀑圖》,也是因為整幅畫呈現出嚴謹認真的創作理念。中規中矩,就是為了學習經典、緻敬經典。

啟功是近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書法名家、文物鑒定專家,這麼多頭銜足以說明他的學術地位。根據畫中款識,這幅畫是啟功30多歲時的作品,參照五代名家董源、巨然二人風格創作而成。原作隻有“元白寫”三字,後來啟功在晚年補寫創作年代。

學習經典,緻敬經典,啟功繪《觀瀑圖》

啟功 觀瀑圖

有一種說法,啟功先學畫,後學書法。畫中兩種書風對比,也可以看出來這種說法相當可信。兩種字型看上去判若兩人,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這說明,啟功相信勤能補拙的道理。想幹好一件事,哪怕付出再多,也會堅持下去。

啟功選取經典筆墨技法、經典題材進行創作,說明他在學習中善于觀察。學習書畫,以臨摹為主,要學會分析前人作品中的精華。學習古人,第一步要學得像。如何才能像,反複思忖、反複練筆,這個過程中的收獲,不啻于有名師指導。名師不常有,但名作可以四處搜尋,故此,對畫臨習,選擇經典收獲更多。

學習經典,緻敬經典,啟功繪《觀瀑圖》

啟功 觀瀑圖 局部

《觀瀑圖》中的色彩運用十分考究,畫中色彩典雅秀潤,沖淡了秋日風景的蕭瑟感覺。畫中執杖隐士的造型,讓人想到了同時代名家溥心畬、張大千筆下的人物。如何看待這種近似性呢?這說明,啟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古人技法,也看到周圍名家的風采。古人說,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吸收精華,境界自然也就提升得很快。

從《觀瀑圖》也可以看出“寫”對啟功的影響。古人畫畫題寫款識,常常用一個“寫”字。對于筆墨調性的掌控,可以借鑒寫字的經驗。畫中蘆葦成片,充滿了節奏律動。相同的筆法,如何畫出動感,這就要靠“寫”了。這組蘆葦,充分說明了“寫”的魅力。

學習經典,緻敬經典,啟功繪《觀瀑圖》

《觀瀑圖》,規矩中有章法,嚴謹中有思想,是以啟功才能在學術研究、書畫創作中取得極高的成就。研究學習需要天賦,寫字畫畫同樣需要天賦,聰明人幹什麼都能幹好,此言不虛啊。

《觀瀑圖》中的大山總體呈現出塊面結合配合點苔法。這種畫法,在20世紀40年代京津兩地十分常見。點苔結合皴法,讓墨點與色塊有了微妙變化。這種變化,展現了虛實相生的進階美感。

學習經典,緻敬經典,啟功繪《觀瀑圖》

客觀講,啟功30多歲時的作品,僅僅是好,還到不了極好的程度。但是,從中可以看到,他有機會進入極好的狀态。他了解經典的重要性,也知道學習經典的方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