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习经典,致敬经典,启功绘《观瀑图》

中规中矩,是指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用这个词形容启功画的《观瀑图》,是指他在创作中按照山水画的规范进行创作,合乎山水画的审美情趣。用“中规中矩”评价《观瀑图》,也是因为整幅画呈现出严谨认真的创作理念。中规中矩,就是为了学习经典、致敬经典。

启功是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书法名家、文物鉴定专家,这么多头衔足以说明他的学术地位。根据画中款识,这幅画是启功30多岁时的作品,参照五代名家董源、巨然二人风格创作而成。原作只有“元白写”三字,后来启功在晚年补写创作年代。

学习经典,致敬经典,启功绘《观瀑图》

启功 观瀑图

有一种说法,启功先学画,后学书法。画中两种书风对比,也可以看出来这种说法相当可信。两种字体看上去判若两人,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说明,启功相信勤能补拙的道理。想干好一件事,哪怕付出再多,也会坚持下去。

启功选取经典笔墨技法、经典题材进行创作,说明他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学习书画,以临摹为主,要学会分析前人作品中的精华。学习古人,第一步要学得像。如何才能像,反复思忖、反复练笔,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不啻于有名师指导。名师不常有,但名作可以四处搜寻,故此,对画临习,选择经典收获更多。

学习经典,致敬经典,启功绘《观瀑图》

启功 观瀑图 局部

《观瀑图》中的色彩运用十分考究,画中色彩典雅秀润,冲淡了秋日风景的萧瑟感觉。画中执杖隐士的造型,让人想到了同时代名家溥心畬、张大千笔下的人物。如何看待这种近似性呢?这说明,启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古人技法,也看到周围名家的风采。古人说,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吸收精华,境界自然也就提升得很快。

从《观瀑图》也可以看出“写”对启功的影响。古人画画题写款识,常常用一个“写”字。对于笔墨调性的掌控,可以借鉴写字的经验。画中芦苇成片,充满了节奏律动。相同的笔法,如何画出动感,这就要靠“写”了。这组芦苇,充分说明了“写”的魅力。

学习经典,致敬经典,启功绘《观瀑图》

《观瀑图》,规矩中有章法,严谨中有思想,所以启功才能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中取得极高的成就。研究学习需要天赋,写字画画同样需要天赋,聪明人干什么都能干好,此言不虚啊。

《观瀑图》中的大山总体呈现出块面结合配合点苔法。这种画法,在20世纪40年代京津两地十分常见。点苔结合皴法,让墨点与色块有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虚实相生的高级美感。

学习经典,致敬经典,启功绘《观瀑图》

客观讲,启功30多岁时的作品,仅仅是好,还到不了极好的程度。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他有机会进入极好的状态。他了解经典的重要性,也知道学习经典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