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秦朝末年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争之世,在此之間湧現出了許多起義領袖與名将,最終争奪天下成功的劉邦則是領袖中的佼佼者。

那麼,為什麼天下英雄都願意追随劉邦南征北戰呢?對此後世許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劉邦善于用人,納谏如流而且豁達大度。但這些提到的,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接下來筆者将結合曆史執行個體詳細分析。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首先,我們來分析劉邦個人的形象

劉邦其人,不論放在什麼時代都是一個浪蕩的花花公子形象,甚至可以稱之為地痞流氓。但就是這樣的生活背景,才讓他得以結識衆多豪傑,并讓他們對自己死心塌地。

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句話:“劉項原來不讀書”。這句話本來是想表達“焚書”舉動的愚蠢,但也道出了劉邦的文化水準并不高的事實。而且,他還極其瞧不起讀書人。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劉邦真正的本事,在于籠絡人心,将人團結在他身邊

早在沛縣時代,劉邦就在市井之中結識了一批豪傑,而這些人也都成了後來劉邦集團的中堅力量。武有屠狗為業的樊哙,賣布的灌嬰;文有衙門裡的小官蕭何、曹參。

而且,劉邦在押送前往骊山服役的囚犯途中聽聞大澤鄉起義爆發,當即決定将囚犯全部釋放。這些囚犯中就有十餘人對劉邦表了忠心,從此鞍前馬後。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其次,劉邦也善于“變”。這個“變”,指的是對下屬的建議無論采納與否都給出足夠的尊重。上文提到劉邦瞧不起讀書人,但他起義之初,卻有一位儒生郦食其前來投奔。

劉邦本來無心接見他,甚至郦食其進屋的時候他還在洗腳,完全沒有尊重的意思。郦食其當即表示不滿。劉邦則立即轉換态度,向他行禮。在交談中,劉邦才發現郦食其果然是人才,從此對儒生的态度也逐漸好轉。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更重要的是,劉邦不僅善于将自己人牢牢拴住,還能從敵方陣營網羅人才。而且,這些來自敵方陣營的人,還能對劉邦死心塌地。

比如後來的漢丞相陳平。陳平在投奔劉邦之前可謂劣迹斑斑,除了曆次侍奉多個主子以外,還有“盜其嫂”的罪行。當時劉邦的衆多手下都勸劉邦不要用他。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劉邦也對他産生了一點疑心,于是将他招來問道:“你原先在魏王帳下,後來轉投項羽門下,如今又來幫助我,這是為何?”

陳平當然知道劉邦對自己的履曆相當不滿,于是回答道:“魏王和項羽二人都不善用人,是以我棄之而去,聽聞您知人善任的大名才前來投奔。但我棄官挂職離開,身上自然沒有什麼财物,是以不得不接受人家的禮物才得以來到這裡。如果大王不信任我,那麼我可以将财物全部交出,告老還鄉。”

陳平這番話看似為自己辯白,但卻将當時各個諸侯的政治優劣一一道來。劉邦頓時感到眼前人是個人才,于是放下疑慮,将他任命為自己的參乘。此後陳平多次獻計謀,包括圍剿項羽、捉拿韓信等計謀都是來自陳平。而且,在後來的呂氏之亂中,陳平亦立下大功。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同樣的情況還有韓信。韓信本來也是項羽帳下的将領,但是他多次獻策都被項羽無視,進而投奔到了劉邦帳下。最初劉邦也不認可他,隻讓他做個運糧官,但劉邦卻能僅憑蕭何擔保就讓他做三軍主将。

實際上以當時劉邦的實力來看,這樣的作法無異于賭博,但卻無疑将給予了韓信足夠的信任,将他籠絡在自己身邊。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劉邦賭對了。

劉邦自幼不務正業,為什麼會有一群能人異士死心塌地追随他

總結:韓信在劉邦帳下攻城略地,陸續掃平多個國家。尤其是在攻下齊國後,韓信手下的謀士蒯通再次建議韓信自立為王,與劉邦分庭抗禮。需要注意的,不論是蒯通還是其他人,這都不是韓信第一次聽到人建議自己稱王。但韓信回想自己的發家史,是劉邦給了自己第一個出場的機會,自己才會有今天。于是他當即表示堅決不會背叛劉邦。

在秦末的亂世中,劉邦集團當屬所有起義軍中凝聚力最強的一支隊伍。盡管它的人員組成非常複雜,既有市井中的屠狗之輩,也有科班出身的将領,甚至有敵軍的降将,但卻絲毫沒有影響這支團隊的團結。由此可見劉邦最大的才能還是團結自己周圍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