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殲轟七飛豹戰鬥機定型前的試飛。這款飛機在試飛中遇到了兩次重大的事故,但都被我國的試飛員以高超的技術克服了,并成功保住了戰機,那這兩次都碰到了哪些問題?勇敢的飛行員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大家都知道,在飛行員當中最為頂級的其實就是試飛員,這些試飛員是優中選優,選拔出來的最為精銳的力量。他們的任務是負責飛行各種沒有定型的飛機,或者試驗新型的武器。是以,未知和危險也往往伴随在他們左右。但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讓世界的航空工業,能夠發展到今天的高度。而中國的試飛員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優秀試飛員。中國試飛員在對各種機型進行試飛的過程中,以處理事故的高效和成功率高而著稱。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飛豹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是我國的主要支援飛機之一,能夠對地轟炸也能夠空戰,可以說是戰場上的多面手。而且這款飛機也是我國自主設計開發的第一款戰鬥轟炸機,有着特殊的意義。雖然到了今天,殲轟七的地位正逐漸被殲16等飛機取代,但是毫無疑問。這款飛機的光榮曆史,是不容被抹去的。

飛豹戰鬥機開始第一次帶彈超音速試飛,作為第一次超音速試飛,我們特意選擇了黃炳新來擔任飛機的試飛員,黃炳新當時年僅34歲,但卻已經成為了試飛團的團長。有着試飛英雄、國家功勳飛行員的稱号。很多人都認為由他來當做首飛的試飛員,應該是萬無一失。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當時是1988年的12月。寒冬臘月,多位上司都到了閻良機場進行首飛的觀摩儀式。為了能夠確定這次飛行當中的資料都被記錄下來,西安飛機制造廠的上萬名員工都來到了這裡,展開了緊密的部署,在機場上部署了大量的傳感器,收集飛機的飛行資料。所有的人心裡都難掩的激動,但同時也有緊張。但在試之前,最為緊張的莫過于飛行員黃炳新,黃炳新在飛行之前一直在和戰友開着玩笑,但實際上他早就已經将遺書交給了組織。他的遺書非常簡單,裡面表示如果我犧牲了也是值得的。信封裡有錢,是我最後的一次黨費,家裡的人千萬不要因為這件事給組織添麻煩。僅僅三句話,卻道出了一位中國軍人的赤子之心。在他登上飛機前,包括總設計師在内的所有人都過來和他握手。黃炳新握着總師陳一堅的手時,請您放心,您的飛機我一定會完整地将其開回來。

很快時間就到了下午1:30,黃炳新駕駛飛豹戰鬥機直沖雲霄。這架飛機在爬升到1千米後左轉,繞機場一周之後可以進行降落。然而就在這時,這架飛機卻突然開始劇烈地抖動,并且發動機也開始喘振。黃炳新在此時也有些慌亂,因為他發現飛機的高度表和轉速表都開始亂晃。而其他的絕大多數儀表則處于不能動的狀況。對于處理過多次事故的黃炳新來說,他對這種情況還算是比較熟悉的。發生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飛機的發動機出現了問題。但是最令他感到擔心的是儀表盤上的火警故障,警告燈卻開始閃爍了,這表示發動機很有可能被引燃。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為了能夠收集到更多的實驗資料,我們派出了一架殲六戰鬥機,對殲轟七戰鬥機全程伴飛。飛行員盧軍很快按照要求開始觀看飛豹戰鬥機,很快他得出結論。發動機并沒有出現故障,請飛豹繼續飛行。黃炳興于是開始駕駛的飛機下降高度,他決定開始緊急迫降。他一邊告誡自己,千萬不要慌張,一邊緩慢地降低着高度。由于高度計已經無法使用,是以他隻能估計什麼時候着陸,随着砰的一聲巨響。他終于重重地落在了地上,但是萬幸,飛機并沒有受到什麼損傷。此時的黃炳新已經被震得大腦一片空白,直到他被地勤人員從飛機上救了出去。而地勤人員在進入他的飛機後,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因為飛機裡的各種儀表盤,基本上都在劇烈的震蕩中被震了出來,飛機裡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導線,一片狼藉,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的飛行員也許早就棄機逃生了,但是黃炳新并沒有。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迹。在這次試飛的過程當中,黃炳新成功地保住了這架飛機,和珍貴的實驗資料。科研人員很快也開始排除這次試飛中出現的問題。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于是在1992年,黃炳新江和領航員楊步進一起登上一架雙座型飛豹樣機,共同完成第一次空中超音速實驗。在這次實驗當中,他駕駛飛豹戰鬥機,以11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爬升到了5千米高空。一直在跨音速狀态下堅持飛行,同時也觀察着儀表盤上記錄的實驗資料。然而就在這時,突然一聲巨響,讓機艙裡的兩個人都大為驚慌。黃炳新腦海當中浮現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可能飛彈掉下去了。但是楊步進卻告訴他,兩枚飛彈依然處于挂載狀态,并沒有掉落。然而就在兩個人疑惑的時候,這架飛機卻突然間失控了。就如同放飛的煙花一樣,四處飄動。此時黃炳新想要控制住飛機的航向,但是卻發現方向舵并沒有任何的反應。原來剛才的劇烈震動竟然是唯一的方向舵,在跨音速時被震落了。沒有了方向舵的飛機。就無法控制其具體航向,這可是十分要命的,如果按照正常的險情處理規則,黃炳新和楊步進應該立刻彈射逃生。但是兩個人卻一緻認為,一旦他們逃生了,那上萬人十多年的心血都将付諸東流。于是黃炳新表示讓楊步進立刻跳傘,這樣的話,如果險情沒有處理成功,起碼還有人能夠知曉一定的實驗資料,然而楊步進卻表示願意和飛機共存亡,并且跟着黃炳新繼續飛行。

黃炳新對于楊步進的信賴也十分的感動,于是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架飛機平穩地開回去。現在飛機沒有了方向舵,想要控制方向就隻能看飛行員自己的技能了。飛機的兩側襟翼,如果張開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讓飛機往不同的方向偏航。同時,發動機的兩側馬力不一樣。飛機也會發生偏轉,于是黃炳新憑借着這種特性,讓飛機開始在空中改變方向。但是沒有了方向舵的飛機,想要進行微調卻十分的困難,于是大家都看到這架飛機開始在空中畫起了蛇形。此時包括地勤人員的心都揪在了一起,畢竟這要是出現事故,那就是機毀人亡啊。黃炳新此時已經不敢多想,他知道想得越多,心裡就越害怕,隻有心無旁骛地操縱着飛機,才能将這架飛機完完整整地開回去。他就這樣一寸一寸地挪動着飛機的方向,終于讓這架飛機的機頭指向了跑道,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着陸了。

1988年,飛豹戰機試飛遇到重大故障,試飛員是如何保住飛機的?

他不由得想起了幾年前,第一次試飛飛豹的時候。那一次飛機的所有儀表盤都掉了出來,他都能夠将飛機飛回去,而現在他認為自己也有這個能力。于是他一寸一寸地控制着飛機下降的角度。通過減速闆以及飛機的襟翼緩慢地讓飛機處于下降的狀态。随着機輪接觸到地面,這架飛豹竟然無比順利地停在了跑道上,現場的所有人都對其報以熱烈的掌聲。當他從飛機上走下來來到工程師們中間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和他進行了擁抱,他回頭看向飛機的尾翼,發現垂直尾翼後方的方向舵,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黃炳新這次的試飛工作,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迹,那就是沒有方向舵也能安全返航。正是因為他的這次決斷才保住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資料,為飛豹的後續改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資料。

很快,技術人員就發現這兩次的振動問題,都是因為飛豹戰鬥機的一些零部件結構強度不足,隻需要對這些結構強度進行補強,就可以讓飛機更加安全地飛行。正是因為黃炳新的連續兩次飛行,才讓這個震動問題在後續的兩個月時間内就得以解決,飛豹戰鬥機也正式進入了量産階段。從此困擾着飛豹戰鬥機的共振問題徹底解決。而黃炳新也即将投入到下一個更加緊張的試飛工作當中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