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蜘蛛化石講述澳洲“起源故事”

研究人員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麥格拉思平原的化石遺址,發現了一具儲存完好的斑痣蛛化石。這種4厘米長的蜘蛛生活在約1600萬~1100萬年前,當時該地區還被茂密的熱帶雨林所覆寫。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科學進展》。

“它和我們今天在澳洲看到的任何動物都不一樣。”論文作者、悉尼澳洲博物館研究所的Matthew McCurry說,“其中一個與衆不同的特點便是第一組腿的大小——這是一隻非常大的蜘蛛。”

在麥格拉思平原發現了一套同樣儲存完好的植物、昆蟲和脊椎動物化石,這讓研究人員對中新世時期澳洲的樣貌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

“化石裡甚至儲存了标本内部的軟組織結構。”論文作者、堪培拉大學的Michael Frese說。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來自該地點的幾種樹葉化石的性質,用計算機模型重建了該地區過去的氣候。該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7℃。他們還發現,一年中最潮濕和最幹燥的3個月裡,每月降雨量分别約為962毫米和254毫米。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生物體之間互相作用的證據。例如,一個淡水贻貝附着在魚鳍上,這意味着贻貝利用魚來移動和進食。他們還在顯微鏡下發現了一種微小的寄生線蟲,後者似乎搭乘了一種長角甲蟲的便車。

“生物石化的程度,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這些古老的雨林生态系統。”McCurry說。

這個遺址還填補了澳洲史前知識的空白。“此前我們沒有化石遺址可以提供澳洲中新世的資訊,而中新世是一個重要的時期。”Frese說。

“當時澳洲正變得更加幹旱,并且大部分現代生态系統都得到了發展。”McCurry說,“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澳洲的起源故事。”(李木子)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