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發現軟體開發是最有前途和錢途的職業之一。前些天跟一個裝修師傅閑聊,他說前兩天給一家人裝修,大媽特别自豪地說她女兒在做手機軟體開發,畢業沒兩年一個月就有30000元的收入。

說到軟體開發行業,今天不知道容器的人已經不多了,而知道容器的,必然知道Kubernetes,因為Kubernetes已經取代Docker成為今天的事實标準。前兩天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舉辦的KubeCon + CloudNativeCon 2018更是吸引了無數的開發者參與其中。

為什麼這兩年容器越來越火?今天,以Kubernetes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是不是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華為雲在KubeCon2018大會上的發言,解答了我們的疑問。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容器和Kubernetes

衆所周知,容器之是以火爆,最主要是因為其跨作業系統平台獨立運作,這樣就可以避免由于生産環境不一緻而帶來的bug——通常一款軟體80%的bug來自于環境不一緻。

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疊代周期變短,營運成為常态,是以開發和營運工作必須盡可能自動化地進行協作與整合,是以就有了DevOps,把開發Development和營運Operations整合在一起。

有了容器,軟體從生産打包,到安裝測試,到部署在預生産環境,再到生産環境,就會更加友善地部署和更加穩定地運作,對于支撐網際網路時代DevOps的開發、營運和品質保障更為有利。

換句話說,容器技術可以幫助企業規模部署和營運,大幅降低運維成本,包括資源和時間也都能得到很大節省。

作為Kubernetes領域的早期踐行者,華為雲與Kubernetes領域淵源頗深。早在2015年,華為就首次加入了Kubernetes社群,并作為創始會員之一參與發起了CNCF基金會;2016年,國内第一家釋出基于K8S的容器服務CCE;2017年第一批成為全球K8S認證的服務提供商,并且CCE也首批通過了K8S的一緻性認證。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3年來華為在基金會領域持續積極貢獻:在Kubernetes領域,華為先後大顆粒貢獻了叢集聯邦、進階排程政策、IPVS負載均衡,容器存儲快照等項目,并通過CloudNativeLives直播、參與組織各類技術峰會和雲原生技術沙龍、發表技術文章等的形式,持續貢獻力量構助力建構國内雲原生生态。

而今,華為雲宣布開源基因容器架構KubeGene和智能邊緣架構KubeEdge,促進加速建構K8S的開放生态,加速行業使能。

深入行業

“随着雲原生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客戶開始嘗試使用容器技術來提升自身IT效率。但我們發現,一些行業GAP已經成為高效部署容器技術的障礙壁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基因測序與邊緣兩個行業場景。”華為雲BU PaaS産品部總經理廖振欽在KubeCon大會上的主題演講中表示,華為雲開源基因容器架構KubeGene和智能邊緣架構KubeEdge這兩款技術,意在助力建構基因和智能邊緣領域的K8S開放生态,讓行業開發者更容易搭建和嘗試K8S技術,降低行業客戶使用這些新技術的門檻。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華為雲BU PaaS産品部總經理廖振欽

實際上,容器技術非常符合基因行業使用行業人員學習配置及控制K8S的學習成本過高,K8S流程架構複雜,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應該說,基因測序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大量的資料也由此提出了更高質高效的資料處理需求,然而由于基因測序的計算非常密集,對資源使用率非常敏感;波峰波谷業務量差異大;行業工具繁多,流程标準不統一,環境搭建複雜度高等原因,行業應用發展緩慢。

而今,華為雲攜手圖靈生物,利用基于K8S的容器服務CCE快速彌補了行業短闆,進而專注業内技術的創新,加大在儀器優化、技術更新、産品疊代方面的投入。

“我們現在在嘗試把基因測序部署到 Kubernetes上,以後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基因資料,比如說你對牛奶、咖啡,各種營養元素的情況吸收的不一樣,那我們可以基于基因資料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包括飲食運動以及風險的提醒。”圖靈生物CTO王超介紹說。

據了解, 生物産業的特點是工具碎片化,分散在基因組、轉入組、蛋白質組等等領域,同時這些工具有開源的,也有閉源的,開發語言也不一樣,在日常維護中會面臨很大的挑戰,是以利用容器和Kubernetes,可以大大簡化工作并增加系統穩定性,讓IT人員能夠把精力專注在醫療資訊化領域。

生态建設

“具體行業裡的開發人員,他們其實對行業的背景,行業知識是非常齊備的。”廖振欽過去一年接觸了各行各業的國内企業,對于它們在利用資訊技術方面的痛點深有體會,“很多中國企業通常配備十人左右的團隊進行行業資訊化方面的創新開發工作,但利用好Kubernetes的難度頗大。是以華為的觀點是要把Kubernetes的技術做成一個服務,按照雲服務的方式讓企業使用者能夠非常友善地使用。”

有容乃大,華為雲創新開源技術使能行業

圖靈生物CTO王超

實際上,此前華為雲就有針對性的釋出了基因容器服務GCS,讓基因行業可以迅速部署和使用容器技術。而今,華為雲再度将包含針對基因測序的流程描述文法、接近SGE體驗的指令行工具、根據基因流程定制的工作流引擎和基因測序的最佳實踐流程在内的KubeGene開源,讓基因組測序變得更省錢、更省時、更省力,加速基因企業雲端創新,讓更多在基因測序行業夥伴能夠分享這一技術,共同發展,實作共赢。

不僅僅是基因測序,在目前非常熱門的邊緣計算領域,華為雲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發投入,開源了智能邊緣架構KubeEdge。KubeEdge不僅具有支援離線自主 pod 執行、低記憶體邊緣計算節點、邊緣服務通路、注冊和發現(邊到資料中心雲和邊到邊)等功能,更是對Kubernetes 邊緣雲環境平台的擴充。

作為從雲到端的“最後一公裡”,邊緣計算具備降低帶寬使用和網絡延遲,實作更高效的資料處理等顯而易見的優勢。然而,邊緣場景同時面臨雲、邊通信受限;高度分散的海量邊緣節點;端側裝置多樣化;邊側資源可能受限;邊側安全控制管理;邊側的自治與恢複等6大痛點。

而華為的優勢在于軟硬體協同的全棧技術能力,以及”雲-邊-端”三位一體的全棧智能服務,提供從晶片、網絡、硬體、邊緣雲服務、AI全棧一體化的智能邊緣産品,是以,華為雲可以輕松破解上述六大痛點,還可以幫助客戶輕松建構智能邊緣,通過智能邊緣平台IEF (Intelligent EdgeFabric)在雲端進行模型訓練、邊緣側推理預測,進而實作雲端和邊緣的高效協同,在安平、工業制造、車聯網等領域,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環境,創造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雲在今年10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為客戶量身打造了AI容器産品,全球首發了基于K8S的serverless容器服務CCI,CCI可以對接業界主流AI計算架構(如Tensorflow、Caffe2)的核心引擎,讓客戶體驗到強勁、高效的AI容器計算引擎。

截止目前,華為雲在CNCF基金會全球貢獻3000+ PR,全球排名第三,國内排名第一。應該說,基于自身實踐與持續創新,華為雲将容器技術通過雲服務的方式,提升了客戶創新速度與效率。諸如咪咕互娛、豬八戒、秒拍等企業,都是基于華為雲的容器服務,加速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而華為雲也在持續加碼雲原生技術創新,使能行業發展,共赢開放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