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Helio P90看移動晶片發展,性能依然為王

11月30日,IC巨頭聯發科在其官方推特賬号正式宣布Helio P90晶片即将釋出的消息,并給出了Powelful(強勁性能)、Efficient(頂尖能效)、Groundbreaking AI(開創性AI)三個關鍵詞,打出“this chip changes everything(颠覆性晶片)”的Slogan。在GeekBench 4.3資料庫中,疑似Helio P90的聯發科平台新驗證機MT6779跑出了單核最高2025,多核6831的成績,比骁龍835/710都要強。在AI性能方面,來自AI BenchMark提供的資料,聯發科Helio P90 AI成績達到19453分,在排行榜上僅次于骁龍8150位列第二名。第三名的則是華為已經推出的麒麟980處理器。

從Helio P90看移動晶片發展,性能依然為王

如今在IC領域,AI性能的比拼俨然已成趨勢。随着麒麟970、蘋果A11等處理器搭載獨立神經網絡處理器NPU開始,高通、聯發科也都相繼推出了搭載獨立神經網絡處理器的新品。其中,聯發科Helio P60更是內建了雙核APU(AI處理單元),一舉将各IC企業在AI性能上的比拼拉入了多核時代。從後續的Helio P70和即将推出的Helio P90來看,聯發科的AI晶片技術儲備已經相當成熟,堪稱“AI解決方案專業戶”。而之是以會如此,是因為晶片制程工藝紅利不複的當下,AI已成為打破“摩爾定律”突破移動晶片性能瓶頸的希望所在。

多元化需求需要滿足,性能保障更重要

伴随着AI人工智能、大資料、5G網絡的到來,消費人群在移動終端體驗上已經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智能手機方面的AI特性、多攝方案、全面屏等功能已經代表着次時代移動終端的發展方向。蘋果在其今年的秋季新品釋出會上,就曾以名為HomeCourt 的APP為例展示了其新一代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的強大。使用者利用iPhone Xs的攝像頭,完成對人體、籃球、籃筐的實時跟蹤,以幫助使用者更好地進行籃球訓練。這就是典型的圖像識别、物體檢測等技術的手機AI應用場景。

從Helio P90看移動晶片發展,性能依然為王

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滿足,但性能的保障卻更加重要。為了能夠支援各種AI功能提升使用者體驗,蘋果最新的A12晶片相較于A11,就将神經引擎從每秒6000億次運算更新為5萬億次,以保障新機各項功能的使用者體驗。同樣,以聯發科最新量産的Helio P70為例,其AI處理效率相比上代提升了10%到30%,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性能範圍内,Helio P70可以支援更複雜的AI應用,比如實時人體姿勢監測。同樣的,高通骁龍820、835、845;麒麟970、980等,在摩爾定律制約之下,IC巨頭們都默契地選擇了AI性能的提升作為突破口。

性能為王并不過時,AI晶片也是如此

Benchmark 的跑分榜單總是随着各IC巨頭的新品釋出而不斷被重新整理,比如以最新疑似聯發科Helio P90的跑分,單核最高2025,多核6831的成績。這個數字是瘋狂的,如果和PC的CPU做類比,它的性能堪比酷睿i3。是以,在業界也有觀點認為,手機處理器的性能其實是過剩的,它并不像PC那樣被用于大型計算和辦公,根本不用這麼強悍的性能。甚至有人認為性能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事實上并非如此,性能為王并不過時,尤其是在AI晶片大行其道的當下,性能的提升依然是IC企業最重要的課題。

從Helio P90看移動晶片發展,性能依然為王

尤其是手機處理器的AI性能,正随着更加豐富的AI應用場景而面臨更加嚴苛的要求。比如:多攝像頭、拍照美顔、人臉識别、場景優化、景深預覽、人體姿态識别等衆多AI應用場景,對手機處理器的AI性能要求正越來越高,這也是聯發科Helio P60內建雙核APU的原因所在。手機處理器的AI性能決定手機AI性能的瓶頸,在智能手機比拼AI能力當下,功能的實作已經退居二線,手機AI能力的表現才是重點,這也是促使IC企業加強晶片AI性能提升的關鍵。

打破“摩爾定律”,AI成破除性能瓶頸希望

“如果要用通用處理器搭建一個人腦規模的神經網絡,可能需要建一個電站來給它供電。”這是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陳雲霁曾經給過的解釋,由于計算架構不同,在處理人工智能計算時,AI晶片相比傳統處理器性能強、功耗低。幾年前,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 Go下一盤棋動用了1000個CPU和200個GPU,每分鐘的電費就高達300美元,而其網絡規模還隻有人腦的千分之一。由此不難看出,AI晶片在能效比方面的巨大優勢,它能實作類似于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力、傳輸能力與反應能力,大大提升整體晶片的資料運算與處理能力,并為手機的多種場景化提供了可能。

從Helio P90看移動晶片發展,性能依然為王

随着手機處理器的性能瓶頸逐漸到來,以及手機晶片制程工藝的紅利不複,各大晶片設計廠商也開始研究如何突破“摩爾規律”的限定,而AI顯然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心所在,聯發科目前在核心數這條路上确實找準了方向,大膽布局ASIC(專用集合電路)機制的AI專核,兩代産品已經打出一些成績。其最新的産品Helio P90,更是被聯發科冠以“this chip changes everything(颠覆性晶片)”的稱号,可見其對AI技術的持續看好和長遠布局。相信,包括聯發科、蘋果、三星、華為、高通在内的IC巨頭對AI技術的持續投入,未來的手機處理器性能也将會更加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