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Robotaxi到智慧公交,長沙給智慧交通打了一個樣

Robotaxi全面開放後僅11天,長沙又放了一個“大招”。

4月30日,長沙宣布智慧公交315線開通,即日起正式面向長沙市民開放營運。

長沙智慧公交315線與很多“遍地開花”的“試點項目”不一樣,而是一條實實在在的營運線路,和傳統公交一樣,到站即停、付費上車,由于安全性和準點率大大提高,讓普通群眾也切身感受到技術革新帶來的紅利。

從Robotaxi到智慧公交,長沙給智慧交通打了一個樣

雖然智慧公交暫時還不能像Robotaxi一樣可以自動駕駛,但是将車路協同、智能信控等多項新型技術在實際應用場景中落地,實作常态化營運,不得不說,與Robotaxi全面開放一樣,這是長沙乃至中國在智能交通實踐上邁出的又一大步。

01完成智慧交通的拼圖,長沙在努力

事實上,早在2018年11月28日,長沙就按照車、路、雲一體協同方式在湖南湘江新區開通了全國首條在開放道路環境下的智慧公交示範線,南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途經學士路-蓮坪大道-含浦大道,北至雲栖路與含浦大道交叉口,這條線路全長7.8公裡,沿線設定有11個站點,實作了L3級自動駕駛。

由于這條智慧公交示範線路主要承載的是測試任務,投入的智慧公交數量隻有4台,分别是由中車電動基于L3級前裝內建生産的2台,以及由希迪智駕後裝改造的2台,雖然在測試和試運作期間,也對普通群眾開放,截止到2019年底,智慧公交累計測試裡程30000公裡,試運作近600趟次,但能真正體驗到智慧公交的群眾還是少數。

從Robotaxi到智慧公交,長沙給智慧交通打了一個樣

相比之前的智慧公交示範線,此次開通的智慧公交315線最大的不同是在原有315路公交線路上更新而來,也就是說公交是原來的公交,線路也是原來的線路,智慧公交能夠覆寫到的人群範圍更廣了,當然這對智慧公交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來說,長沙将315線的10台公共汽車,以及沿途15公裡的28個站台和24個交叉路口進行了智能網聯化更新,其中包括加載車載智能裝置、沿線交叉路口配置智能紅綠燈、加載路側智能網聯裝置,此外,還為315線開發了智能網聯數字交通系統營運監管平台。

更新後的智能網聯公交目前的現實意義是實作了公交信号優先。

即在車路協同技術的加持下,“路端”可以實時擷取智能網聯公共汽車輛的速度、位置、駕駛狀态等實時資料,并與交通信号控制系統進行實時關聯。當車輛接近智能路口時,車路協同系統将實時擷取精确的車輛位置、行駛速度、車内乘客數、準點狀态等資料,與交通信号燈控制系統進行資料互動,在科學的多元調控機制下實時調整信号燈各相位時長配置,通過紅燈縮短、綠燈延長等方式實作公交優先通行。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長沙智慧公交315線作為“長沙市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産業頭羊計劃”中首個落地的應用場景,不光能對全市公交的運輸能力、路線優化、錯峰排程等方面具有提升作用,通過智能網聯技術的下沉,對整個公交行業優化成本和補貼提供算力和決策支撐,還對智慧交通在其他場景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根據“頭羊計劃”的規劃,在未來三年時間内,長沙除了将對全市7444輛公共汽車進行智能化、網聯化更新之外,還将通過安裝汽車電子辨別及建設識讀基站、道路的智能化改造等方式逐漸擴大到對危化品運輸車、渣土車、校車和環衛車四類重點車輛的監管與服務,在推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智慧交通的“長沙模式”。

02從“長沙樣本”看智慧交通的實作路徑

回到長沙開通智慧公交315線事件本身,再聯系到不久前的Robotaxi全面開放,長沙目前在智慧交通上的實踐到底有着怎樣的現實意義呢?

1、智慧交通不是一蹴而就,而需個個擊破

在很多智慧交通的規劃中,描繪的都是一幅讓人無限向往的美景,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一樣,智慧交通的實作也不會是一蹴而就。

從長沙在Robotaxi和智慧公交上的實踐來看,長沙是将智慧交通的全景圖拆解成了一個一個典型場景,類似于點線面的幾何學概念,先是由Robotaxi和智慧公交這兩個點連成線,進而有其他更多場景的加入,再由線到面實作全面覆寫。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落地場景為導向,讓智能網聯技術逐一落地,如同拼圖遊戲,逐漸形成智慧交通的完整形态。

2、智慧交通不能一家獨大,而需聚合産業生态

無論是Robotaxi還是智慧公交,都是産業生态合作的産物。

比如Robotaxi,雖然公開資訊都指向是由百度提供技術支撐,但無論是一汽提供的“紅旗EV”原型車,還是車上加載的各類傳感器,或是路側車路協同裝置的供應商,其背後聚集了一批生态企業共同參與。

再比如智慧公交,在前期的示範線路階段就有中車電動和希迪智駕兩家企業提供了兩套解決方案,在此次由湘江智能牽頭實施的智慧公交315線項目中,雖然是由希迪智駕負責整體技術架構,但圍繞着智慧公交的落地,在車載智能裝置、信控系統以及路側智能網聯裝置等硬體方面,同樣站着一批技術拔尖專業公司。

由于智慧交通是一項涵蓋了多種前沿技術的綜合性項目,這就決定了産業生态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智慧交通方案必須是“集大成者”,這也注定智慧交通不是某個巨頭或者行業獨角獸才能參與的少數派遊戲,在“博采衆長”的指導思路下,其最終一定是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多數企業分享市場蛋糕、所有群眾享受技術紅利的多方共赢結局。

3、産業生态是基礎,政府的态度和決心才是臨門一腳

上文提到建設智慧交通需要一定的産業生态基礎,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特别是在智慧交通建設還無樣本可以借鑒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的态度和決心在其中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事實上,長沙智慧公交315線開通之前,經過智慧公交示範線路的測試和試運作,其在技術上已經經過了充分的驗證,但具體到最終落地,是4月18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對長沙智能汽車産業進行實地調研後作出的決定。

部分行業人士與智能相對論交流時都認為,智慧交通前期樣本的樹立需要政府的強力支援,當技術逐漸成型後,才會進入到正常的市場競争秩序,因而培育一個良性且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政府的前期引導非常重要。

就長沙目前的實踐經驗來看,無論是智慧公交的選線與落地,還是不久前推出的“頭羊計劃”,長沙市政府的推動作用非常明顯,特别是“頭羊計劃”通過示範創新、場景打造、生态建構的方式培育“頭羊企業”,打造全國領先的集智能汽車車載系統解決方案與智能駕駛服務于一體的頭部企業的思路,更是與智慧交通和“交通強國”戰略的核心相通。

03“兩區一市”隻是短期目标,智慧交通沒有終局

現在,長沙正在着力打造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應用領先、配套設施完善的交通強國示範區、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就目前來看,通過Robotaxi的全面開放和智慧公交線的開通,長沙為完成“兩區一市”的目标已經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但對于智慧交通的最終藍圖而言,長沙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從Robotaxi到智慧公交,長沙給智慧交通打了一個樣

首先,除了場景落地,我們還應該看到更多智能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即不光創造社會價值,還要有商業價值,這樣才是有利産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我們注意到,長沙目前落地的Robotaxi和智慧公交兩個項目,前者尚處于試營運,還未向乘客收費;後者是由政府投資的公共事業,智慧公交的商業回報還難以估算。

長沙現在需要做的是推動很多已經達到技術臨界點的智能駕駛、智慧交通應用場景盡快落地的同時,還要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商業路徑,這樣才會對行業有所啟發,這也是“兩區一市”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其次,在完成智慧交通全拼圖的過程中,形成産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融合互促。

我們應該如何了解?

簡單來說,就是建立“封閉+開放、虛拟+實體、城區+城郊”的多層次、立體化的測試與應用環境。通過測試水準和測試能力推動技術疊代、産業發展,形成從測試驗證到場景落地的閉環。測試與應用環境的邊界與城市建設融合,兩者間的碰撞又互相産生推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實作産業價值。

标杆與可複制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次元,隻有這兩者都兼備,長沙的智能汽車産業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領跑,在此背景下,“兩區一市”作為短期目标或觸手可及,沒有終局的智慧交通也大有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