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網際網路整個行業都在陷入被動且尴尬的局面。去年開始流行的“内卷”一詞,恰如其分的描述了網際網路的現狀,比如抖音開始做外賣,微信強推視訊号,一直硝煙彌漫的電商市場,更是激戰在社群團購上。

内卷背後也有人感慨,網際網路到了盡頭。支撐這一論述的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幾款國民型APP使用者增長都固定在了10億這個級别,隻能依靠自然人口的增長和遷移。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這一幕如同劉慈欣小說《三體》裡所描述的,智子封鎖的地球科技一樣,被資訊幹擾,或引導至錯誤方向發展,困在原地,做困獸之鬥,無法自拔。

“内卷論”與“盡頭論”的流行,讓我們看到,中國科技産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需要自己的“破壁人”計劃,突破封鎖,尤其是跳出原有的路徑依賴。我們不應該隻是一味的看到消費網際網路的網際網路産業,卻不見更為廣闊的産業網際網路未來。

科技的未來,不是消費網際網路,而是産業網際網路。

黃奇帆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斬釘截鐵地說,“今後十年是産業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的未來是産業網際網路,産業網際網路的價值以及遠景是怎樣的?2021年8月1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告訴我們關于未來的某些可能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百度正在扮演着中國科技的“破壁人”角色。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硬科技背後需要軟實力沉澱和積累

百度世界大會,是百度公司的一個傳統,這既是百度向公衆披露其營運和戰略的路演,也是公衆了解百度的一個視窗。2021年的百度世界大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這一次百度釋出了更多的“硬科技”産品。

比如驚豔一時的百度汽車機器人,比如溫情脈脈的小度智能巨屏電視、小度智能詞典筆、小度主動降噪智能耳機Pro、添添旋轉智能屏,以及宣布量産的百度第二代昆侖AI晶片“昆侖芯2”。

一緻的行業現象是,科技企業都在逐漸從它們軟體的實力向硬體滲透。百度這些“硬科技”的背後,是其軟體實力的支撐。

比如,百度的“汽車機器人”,它需要多重能力:首先具備L5級别自動駕駛能力,不僅無需人類駕駛,而且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其次具備語音、人臉識别等多模互動能力,分析使用者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此外,汽車機器人還具備自我學習和不斷更新能力,是服務各種場景的智慧體。

百度的這款“汽車機器人”已經達到了L5級别的自動駕駛,它是一輛沒有方向盤汽車,這是自動駕駛的終極形态,無需人類駕駛的同時,還能有更多駕駛之外的服務。這也是命名“汽車機器人”的原因所在吧。

又比如,小度釋出的四款産品,是百度AI人格化和服務化兩大發展方向上各種技術沉澱和積累的集中展現。譬如語音識别技術,百度的語音識别技術準确率達到了98%,甚至超過人耳水準。這四款是将語音識别技術、百度AI等與智能生活結合,針對不同場景開發的産品,使用者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家中的電器、窗簾、台燈,通過智能詞典筆,可以識别翻譯各種外語,通過添添旋轉屏可以K歌、刷短視訊、點外賣、線上支付等。

小度這四款硬體科技,将百度APP智能搜尋、百度健康醫典、AI智慧社群等一些列内容沉澱與技術積累集合在一起。這一系列的硬科技的背後,延續了一句傳統的老話,“科技以人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列的硬科技産品的“爆發式”釋出,絕非一蹴而就,嚴格來說,這是百度在AI領域持續投入超過十年的一次檢驗。百度的案例預示着,産業網際網路是軟硬結合的。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網際網路未來是産業基礎,雲計算+AI

有人說,網際網路的未來是雲與智能,将兩者的結合,可能就是AI。

百度世界大會前一天,2021年8月17日,國務院簽署并公布了《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該條例與《網絡安全法》相呼應,一系列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落地,預示一點: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國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

這也意味着,雲計算将是基礎之一,在雲計算的基礎上,則是AI智能。雲計算是對産業數字化的支撐,人工智能則是加速産業的智能化更新,“賦能千行百業”。

雲計算市場是目前國内一衆科技企業中競争最為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有亞馬遜、微軟、阿裡雲、Google,國内除了阿裡雲,還有騰訊、華為。百度雲起步較阿裡雲稍晚,但這并不妨礙它的後發優勢。前不久百度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報, 雲計算的增長尤為搶眼,它保持了同比71%的增速,領跑中國雲計算市場,跻身第四。

從2018年到2020年,百度雲智能服務收入分别為30億、64億和92億,按照71%的增速,今年将突破150億元大關。百度雲的“後發優勢”,是雲計算與AI的結合,百度采用了“AI雲”作為辨別與其他公有雲做差別。

可以将“AI雲”看作是,“數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的結合,這也意味着,AI雲能夠在制造、能源、城市、金融、醫療、媒體等領域,給客戶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更新一步到位。展現在财務上,也許是,“AI雲”毛利要遠高于公有雲。

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主題是“AI這時代,星辰大海”,李彥宏在直播中說,“AI,也是愛,是技術和溫度結合在一起。”,“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技術帶來的改變,這就是技術的價值”。

AI的發展,一方面是融入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變得觸手可及,另一方面則是産業智能化更新賦能。消費網際網路與産業網際網路的更新,展現在這一次百度釋出的“百度大腦7.0”,百度大腦融合創新,降低門檻的優勢。

在泉州,百度為泉州水務搭建了“水務大腦”,百度智能雲提供的AI用水量預測模型可結合曆史用水資料、天氣、季節等變化因素,精準預測用水量,實作按需供水。同時,加壓泵站精準調壓應用,通過分析運作工況,可動态調整泵站流量、壓力、頻率等參數,大大降低泵機功耗,科學準确調控水壓。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在新疆,艱苦的人力電力巡檢工作也正在被百度AI代替。機器裝置将拍攝的影像資料傳回,通過AI技術可以快速判斷線路是否存在故障,這樣巡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巡檢勞工的工作環境也得到巨大改善,保障了邊疆人民千家萬戶的用電安全。

應該說,産業網際網路是千行百業擁抱網際網路,也是AI商業化的标志。透過這次百度世界大會,我們看到百度AI的商業化步伐明顯加快,AI遠比我們所預想的更快進入落地周期,與此同時,随着國内數字新基建的開啟,有更早AI布局和更久技術沉澱的企業将在新的周期裡全面提速。

告别路徑依賴,未來從暢想變現實

随着滴滴因資料問題受到調查,新一輪的移動出行大戰也上演了。與其他網際網路不同的是,移動出行網約車大戰,被認為是網際網路改造傳統行業的先聲。這一輪出行大戰,如高德、美團、T3等也重複着曆史,延續了往日滴滴最為成功的補貼方式。

很多網際網路從業者未曾想過,這種瘋狂燒錢的補貼,也是今天網際網路備受争議和指責的原因之一。黃奇帆曾說,目前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四個問題是:燒錢擴規模以取得行業壟斷,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産品,利用壟斷地位采集資訊侵犯隐私,網際網路殺熟。

燒錢擴規模的前提是建構在存量市場。網際網路的下一階段,産業網際網路這種燒錢擴大規模的方式或許不在适用,真正應該做的,是尋求産業的增量和效率最大化。

如果将滴滴為代表的移動出行視為産業網際網路的先聲,那麼出行領域的未來一定是更為智能的自動駕駛。

破壁人AI百度:科技公司反内卷的典型樣本

财報分析師會議上,李彥宏确認,百度最新的robotaxi的軟硬體系統,實作了60%的成本驟降,并且有望最快在2025年低于網約車。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已累計接待乘客超過40萬人次,測試裡程超過1400萬公裡,自動駕駛專利數量達3000件。

李彥宏曾經分享過“3,30,3000”計劃,即3年、30城、3000輛Robo Taxi,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滴滴出行到百度的未來駕駛業務,我們可以看出,産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本質差異:滴滴為代表的移動出行,更多的是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做交易資訊的比對;未來的駕駛業務,則是在交易資訊比對的基礎上,做更多産業端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智能化、資料化方式,降低供給側的成本,提升消費端的體驗和效率。

百度的“汽車機器人”就是建立在Robotaxi技術和營運沉澱基礎上,除了驚豔的“汽車機器人”,更讓大衆興奮的可能是,百度釋出的無人車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蘿蔔快跑”并不是簡單的為“Robotaxi”賦予一個中文名字這麼簡單,更為重要的是,Robotaxi象征着概念、研發和技術沉澱,“蘿蔔快跑”則意味着,經過8年發展,百度Apollo已經從技術驗證階段進入到規模化商業營運階段。

IHS 報告顯示,預計整個共享出行市場的市場規模在2030年将達到2.25萬億元人民币,複合增長率在20% - 28%之間。在共享出行市場中,Robotaxi将占到60%以上,市場規模超過1.3萬億。這也意味着,未來出行市場将轉向無人車服務場景。

造車新勢力與網約車激戰的當下,蘿蔔快跑的上線顯得格外有意義,這意味着,自動駕駛下半場的角逐已經開啟,規模化商業營運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這也是對傳統網約車賽道的一次換道超越。百度Apollo在過去兩年,分别在北京、長沙、廣州、滄州四個城市營運,目前也增獲25個城市的營運牌照,距離30城的計劃又進一步。蘿蔔快跑的上線,随着城市、乘客、公裡數的不斷增加和累積,也會進一步優化百度汽車機器人的疊代和更新。

也就是說,蘿蔔快跑兼顧了科技的商業現實和未來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