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間再無BAT

技術、人口和周期紅利都不再有,科技行業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已經終結,慢或許将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主題——直到下一波大的技術浪潮的湧現,然而正如很多人将這一次資訊革命總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樣,既然是工業革命,下一次就不會這麼快到來,這一次周期會很長,最振奮人心的時代正在曆史的後視鏡中遠去。

6月17日,豆瓣即将“閉站”的消息傳出并一度登陸熱搜,豆瓣對此回應稱:“假的”。事實上,豆瓣不隻是沒有閉站,還積極參與了京東、天貓等平台的618活動,售賣豆瓣周邊的“豆品”市場也上線了618活動專區,推出了滿100減10、滿200減20、滿500減40等滿減活動。

世間再無BAT
成立于2005年的豆瓣是中國網際網路“慢公司”的代表。正是因為“慢”,豆瓣不像處于風口的公司,活在媒體聚光燈下,一段時間沒聲音,就會出現被人誤傳其“關站”的消息——不少人都信了。
世間再無BAT

什麼是“慢公司”?百度百科解釋如下:

“慢公司是指相對于現在網際網路社會的追求發展速度的快公司而言的,慢公司有自己的特立獨行的特點,兢兢業業做自己的分内事,在風起雲湧的網際網路界顯得不愠不火但也發展得有滋有味。這就是慢公司,如豆瓣、大衆點評等。”

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市場,“慢公司”們的結局似乎都不是很好。

豆瓣占據着文青市場,努力在向文化内容知識付費平台等方向轉型;點評則已成為美團囊中之物,前段時間也被傳出将關停,好在官方很快辟謠。

慢公司在網際網路行業一直都是非主流的存在。從三大門戶成立到現在,整個網際網路都有着極快的節奏,網際網路所處的社會,同樣滾滾向前。

但是,一個新的趨勢是:下半場,網際網路行業整體變慢。豆瓣這樣的“慢公司”特質會在越來越多公司身上出現。

快節奏的二十年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市場最近幾十年的變化,“快”是最恰當的,本世紀初,我國加入WTO,經濟直接進入快車道,幾乎同期網際網路在中國落地生根,快速滲透,從資訊開始,逐漸延伸到社交、娛樂、電商等領域,再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整個世界,都以極快的節奏在變化,尤其是科技。

網際網路先後經曆了三大門戶、本世紀初泡沫破裂、BAT三座大山、WEB2.0諸多階段,當人們還在适應網際網路生活節奏的時候,iPhone掀起的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又滾滾而來,讓人猝不及防。2009年3G牌照發放國産智能手機大量出現,2012年小米、微信等移動網際網路标志性新物種誕生,接着,LBS、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網際網路+、VR/AR、AI、區塊鍊、産業網際網路、5G,一波波浪潮紛至沓來。

世間再無BAT

不可否認的是,快速發展的科技和經濟大幅改觀着我們的生活,特别是智能手機,直接幹掉了卡片相機、MP3、鬧鐘、收音機等我們熟悉的物件。智能手機基于移動網際網路,則直接取代了報紙雜志、公交卡、現金,甚至鑰匙,人們不再需要去銀行排隊,不再用到旅行社預訂路線,減少了跑政府部門辦事的次數……外賣、共享單車、網約車、新零售等移動新模式出現,進一步創造了各種生活方式。

這一切,隻用了十年不到。

伴随着産業趨勢和産品技術推陳出新,市場格局在快速地發生着變化。

昔日網際網路行業最具話語權的三大門戶,除了網易尚能以337億美元市值被勉強稱作巨頭外,餘下兩家地位已不再如昨;才有十年光景的BAT三巨頭,如今則已變為AT“兩馬大戰”,TMD、PKQ諸多新巨頭接踵而至,拼多多和趣頭條從成立到上市不過才三年時間,瑞幸咖啡甚至隻用了540天!

世間再無BAT

當年在手機市場叱咤風雲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如今已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三星蘋果不再強勁,反而是國産手機華OV米強勢崛起,餘承東說,華為最快今年最遲明年,就會成為世界手機銷量冠軍,他說世界隻會剩下兩家手機廠商被視作是“危言聳聽”,宣稱華為要做世界第一被看成是“狂妄自大”,仿佛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

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就像滾滾東去的長江一樣,浪花朵朵,旋渦橫生,身處其中的玩家,自然有光鮮時刻,但卻也險象環生,能夠堅挺二十年的玩家,鳳毛麟角。正是因為此,今天每一個有野心的玩家都有危機感,主動求變。

5G商用還要假以時日,今年MWC上,各家卻都使出渾身解數推出5G手機;區塊鍊可能隻是小衆技術,然而每一個巨頭都不敢怠慢,成立了區塊鍊技術團隊;to B的産業網際網路是難啃的蛋糕,習慣在消費網際網路賺快錢的公司,卻都努力去賺難賺的錢。

不懼未來,未雨綢缪,提前布局,站在潮頭,是快時代企業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政治正确。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個人”,這是今天網際網路上司空見慣的簽名檔,是處于快時代的人們,對慢時代的懷念。

不過,再來反思過去的二十年,我們會發現快節奏下的科技産業,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就像快節奏下的經濟,帶來了環保問題、區域不平衡、貧富差距等問題一樣。

快時代的後遺症

科技行業節奏特别快,科技公司就像站在一台不斷加速的跑步機上,不得不加快步伐以跟上時代,然而一路狂奔往往會忘記一些重要的事情,即便有些企業會意識到這樣的“丢棄”,卻不得不在慣性的驅動下繼續向前,因為一旦停下或者放緩腳步,就會被對手趕超抑或拉開差距。

2018年初如日中天的今日頭條CEO張一鳴這樣描述2018年的發展計劃:

“從我們的組織來說,高速行駛過程中,更要握緊方向盤,尤其全球化相當于換軌道,我們要修整汽車,而且還不能停下來調整,我們不能減速,必須同時往前走。”

這才幾年時間,位元組跳動就已從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變為市值近千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巨頭。

世間再無BAT

今年,位元組跳動瞄準千億美元市值目标,其核心業務抖音的對手快手,則剛剛發出内部信喊出春節前3億DAU的宏大新目标。

阿裡巴巴CEO張勇則被稱作是:“給阿裡這座波音737在高速飛行中換引擎的人”,阿裡從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壯大成為在世界級巨頭,最新市值4163億美元,在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中早已跻身前十。

許多公司都在追求這樣的高速發展,成為快公司。

然而快不見得好,甚至可以說,快節奏發展會存在明顯的後遺症,這不是針對某個公司,而是整個商業世界亘古不變的規律。

世間再無BAT
首先,從很多案例來看,快往往伴随着隐患的産生抑或隐患被忽視。

  • 曾一路高歌猛進的滴滴在2018年遇到多起安全事故後,不得不踩下刹車檢修再出發,變慢是為了走得更遠;
  • 當年三星Note 7爆炸門,則是因為新品要截胡蘋果新品釋出會,進度趕得太快而埋下的苦果;
  • 特斯拉為了吸引消費者在車内引入激進的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導緻多名司機死亡,現在特斯拉對自動駕駛開始變得保守;
  • 樂視手機曾不斷打破世界手機銷量增長記錄,然而卻因盲目擴張導緻資金鍊問題,最終遭反噬,資金鍊斷裂全面崩盤,創始人賈躍亭現在美國與遊戲公司聯合造車。
  • ……

車開得太快,就沒時間檢修汽車,而且交通事故,十個有九個是因為快。

其次,行業快速發展容易讓一些企業甚至整個行業急功近利。

最近家電行業内兩家公司打了起來,一家老牌空調企業公開舉報一家快速崛起的新銳公司能效虛标,結果如何,有待官方調查結論,但“虛标”現象不止于空調行業。

蔡徐坤1億微網誌轉發背後是新媒體資料的“虛标”,電商平台不斷蹿升的GMV後往往都有刷單行為,轟轟烈烈的消費下沉背後是許多商品的偷工減料……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在各行各業上演。

智能手機行業發展初期是價格戰驅動,不可否認這加速了智能手機普及,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如果依靠價格戰,銷量是起來得快,後勁卻會尤顯不足。随着銷量增加,企業對低價會越來越依賴,沒有動機也沒資金去做長遠技術布局,銷量高漲是虛假繁榮——這跟偉哥的原理一樣,正是因為此,我國經濟發展到後期不再隻求快,而是追求有品質的增長。

網際網路行業同樣有這樣的問題,比如電商平台高速發展,但物流卻跟不上,遇到雙11這樣的就一定會爆倉,阿裡巴巴通過菜鳥網絡經過多年努力才解決這樣的瓶頸;比如網際網路平台高速發展,卻在使用者資料隐私保護上嚴重跟不上,使用者資料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最後,快時代容易讓一些企業無法認清自己,潮退了就隻能裸泳。

當風口到來時,确實有一些“豬”可以借勢起飛,然而它們翅膀不夠硬,它們甚至無法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不能去做對的戰略布局,再也沒機會長出翅膀,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風口一過,飛得越高的公司可能摔得越慘,巴菲特的名言:“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說的是一個道理。

2018年國内整體手機市場銷量繼續下滑,取得逆勢狂漲的隻有華為/榮耀等少數品牌;名噪一時的區塊鍊公司大都走向倒閉,區塊鍊行業給招聘網站帶來大量履歷;曾經對資本充滿吸引力的AI創業公司因為缺乏落地能力和再融資能力,同樣迎來至暗時刻。

寒冬之下,行業不好過,能抗寒過冬的企業是少數。

寒冬到了春天不會遠,但網際網路從黃金時代走向白銀時代,卻是不可逆轉的,不論是AI、5G還是IoT,都不會改變網際網路行業變慢的趨勢,未來,科技“從我們的組織來說,高速行駛過程中,更要握緊方向盤,尤其全球化相當于換軌道,我們要修整汽車,而且還不能停下來調整,我們不能減速,必須同時往前走。”企業要适應慢時代的生存方式。

慢時代的生存方式

2019年,GDP增速到了6時代(6%),科技市場不論是網際網路還是智能手機,人口紅利都已消失,高速發展、野蠻增長的時代早已成為曆史,更多挑戰會撲面而來,下沉市場、海外市場、B端市場,是行業現在的發力方向。不論是經濟還是科技,“白銀時代”到來已成為行業共識,這也意味着,整個經濟和科技,将從快時代進入慢時代。

如果跑步機速度出現了變化,跑步的人自然要調整步伐。慢時代,企業是換擋減速,還是繼續加速前進?不同企業根據實際企業有不同選擇。

首先要認清“路況”。

以智能手機為例,智能手機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手機行業同樣是基礎科技産業,當科技産業變慢,手機行業最先感受到這樣的沖擊。全球手機銷量在持續下滑,背後原因是摩爾定律失效,現有技術下的晶片制程已經在越來越逼近極限,産品創新越來越難是以2019年MWC上一堆折疊屏出現,行業翹首以盼的5G尚需假以時日,各大手機廠商2019年都要勒緊褲腰帶,這次冬天真的來了。

我最近在走訪多家手機企業都感受到一個共同現象:不論銷量是否增長,不論當下是否困難,不論資金是否充沛,手機公司都在為更差的未來做打算。就像王興說的: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企業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正是因為一些企業有這樣的認知,是以即便是效益還可以,也在收縮、在調整、在觀望,像ofo當年那樣大舉擴張的企業,不多了。

其次要找對“路标”。

慢不意味着裹足不前,認清方向、穩步前進和踏實經營是根本,企業不要再奢望一飛沖天,也不再依賴市場紅利,不像孫宇晨們投機取巧,也不琢磨奇技淫巧,一切都要回歸到使用者價值上。

科技産業進步也好,換代也罷,驅動隻有一個就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公司前進的路标,就是技術的發展方向。

網際網路未來的方向是什麼?網際網路兩個領軍企業的掌門人,馬雲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技術、新金融、新制造、新能源,這是2016年。馬化騰提出“七個路标”,連接配接一切、網際網路 + 創新湧現、開放的協作、消費者參與決策、資料成為資源、順應潮流的勇氣和連接配接一切的風險,這是2013年。2019年,馬雲和馬化騰都沒表态。行業說得最多的是AI、IoT、5G、ABC(AI、Big Data和Cloud)以及産業網際網路,誰能持續投入和提前布局,誰就有可能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占據先機。

不論什麼市場,越到後期,技術會越重要。當市場處于早期時,紅利豐盛,隻要有一款過得去的産品或者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就可以擷取市場佔有率。然而到後期,競争越來越激烈,産品和模式變得同質化,隻有靠核心技術菜可以做産品創新甚至模式創新,最終脫穎而出。

正是因為此,科技産業“慢時代”,技術方向都是最重要的路标,不論怎麼慢,科技公司都必須對看準的技術進行戰略布局,而不是等着别人做好了再享受成果。

最後是選對“檔位”。

在慢時代手機企業要找準自己的檔位,以最擅長、最安全和最高效的速度前行。

不同企業面臨内外部競争環境不盡相同,基因不同,優劣勢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企業發展并不存在萬能的範式。在快時代,更多企業可能會盲目跟風,鐵打的風口流水的創業者,什麼熱做什麼,什麼風來追什麼口,這樣不乏成功者,但極少。到慢時代,企業需要靜下心來,思考适合自己的路。

很多知名科技公司都在“換擋”。

手機行業,蘋果在硬體業務發展遇到瓶頸後,大幅提升服務業務的優先級,今年的春季釋出會上,蘋果十分罕見地一款硬體都不釋出,進軍遊戲、影視、支付、新聞等多個領域,徹底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優先”的公司;OPPO、vivo則分别推出了新的産品系列和新的子品牌,以求抓住更多使用者群,同時它們都表示要投資大量的資金到技術研發上;小米推出Redmi與小米并駕齊驅,不斷推動Redmi高端化,雷軍宣布了投資百億的AIoT戰略;榮耀作為網際網路品牌,積極拓展線下管道布局新零售,同時加速出海步伐,實作銷量逆勢增長。

世間再無BAT

網際網路行業,BATJ都在加大B端的布局,雖然說法各有不同;阿裡、騰訊加大線下拓展力度,探索新零售模式;電商巨頭們則不約而同來到下沉市場,下沉是今年618的核心主題;百度在All In AI後調整戰略,聚焦AI落地,切換到“搜尋是今天、雲是明天、AI是後天”的新的檔位。

科技公司都在學會“豆瓣式”生存,燒錢擴張、狂飙突進、規模優先的“快公司”越來越少,而“兢兢業業做好分内事”的慢公司越來越多。

慢時代來臨,對行業而言未必是壞事——而且委實沒有别的辦法。

紅利不再,大浪淘沙之下,更能篩選出具有實力的選手。慢時代下,企業們才能更加沉下心來,修煉内功和完善自我,或許,“慢公司”将成為一種更主流的生存方式。網際網路行業前些年的“快時代”可遇不可求,在其中壯大起來的每一個企業都是幸運兒,這樣的機會百年難遇。

世間再無BAT

2015年,鼎晖創業投資基金創始人之一的王功權說,“中國20年内不會再出現BAT”,一語成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