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給線上教育打開了一扇窗,OKAY又給智慧教育打開了哪扇門?

AI給線上教育打開了一扇窗,OKAY又給智慧教育打開了哪扇門?

近日,随着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提出,5G、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發展日臻成熟,人工智能全面擁抱教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教育部也提出了高校要形成“人工智能+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誠然,随着新技術的亮相人前,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也開始嘗試将AI融入傳統教育之中。畢竟,對于企業方來說,隻有勇于嘗試才能讓技術與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而若束之高閣,隻會讓其無法與教育産生微妙的化學反應。

實際上,AI教育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2014年,OKAY智慧教育率先提出"變革學習者主權"理念,以AI賦能教育,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到如今,AI教育已經是百花齊放,以OKAY智慧教育為代表的多家企業紛紛涉足AI教育,更是進一步推出了K12、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出國留學等多重細分領域服務。

然而,作為已有前車之鑒的AI+教育新模式,又是否真的能夠在“網際網路+教育”隕落後,開辟一片“新藍海”呢?

喊了這麼多年的網際網路+教育,為何還需要AI的加持

從21世紀初美國将網際網路應用于教育領域、開創MOOC模式到如今,已經過去了近20個年頭。“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一直不瘟不火,筆者認為,其存在着自身難以克服的“阿喀琉斯之踵”。

1.多數“網際網路+教育”項目仍隻是隔靴搔癢

早在2016年,谷歌與巴西的非營利組織Lemann Foundation合作,為巴西當地國小的英語老師們提供基于手機的線上課程,作為谷歌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教育的一步。

然而,随着AI技術的進一步成熟,Google于2018年開始押注AI教育,并進一步推出“ Learn with Google AI” 的線上學習網站,旨在教授大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讓每一個人在零基礎的條件下可以快速學習了解AI,這展現出一個現象:人工智能在經曆2017年的醞釀後,正在進入大衆領域。

放眼國内,諸如新東方等網際網路教育企業,也紛紛加注AI元素,比如新東方先後推出了口語智能寫作平台、智能學習産品Realskill等。

其實,網際網路+教育一直難以有質的突破,究其原因是其依然有“三大難關”至今仍未突破:

首先,以“考核方式“替代實際教學需求。教育資訊化強調資訊與資訊技術在整個教育領域和教育部門中應用與推廣,重點應該放在教學領域,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許多網際網路資訊化教育突出“技能式”呈現,而忽視了教育的本意。

其次,“重學生”而“輕教師”,無法有效融入教育體系。MOOC等一系列線上教育形式的出現,使得在教師主導的教學活動之外為學生重新提供一套學習體系,争奪學生的學習時間,然而此類的雙倍壓力并沒有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雙倍收益”。

最後,千篇一律的教學内容,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缺乏優質内容、千篇一律、難以個性化,依然是線上教育的“不可避免之痛”。

2.   “千人一面”本是個過渡,“千人千面”才可能讓傳統教育“改頭換面”

一般來說,對于新生事物,人類會出現兩種反應:反應不夠、反應過度。反應不夠就比如汽車出現之初,人們認為其僅為一個玩具,因為當時沒有開汽車的馬路,也沒有加油站。但是,實際上,在不久之後,汽車迅速的取代馬車,成為了人類使用率極高的交通工具。

而反應過度就如網際網路之于教育。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對于教育領域而言,同印刷術的出現、無線電的出現一般,并無二緻。但是,許多人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會急速颠覆傳統教育。

對于網際網路教育的應用成果,比如十年前美國出現了MOOC課程,許多老師認為通過MOOC課程,學生可以享受到全世界最優秀的老師和課程,而自己将無課可教。然而現實并非如此,目前線下教育依然是我國教育行業的主力軍。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千人一面”的網際網路教育隻是在“一對多”的傳統教育模式加上了一些網際網路元素,也僅僅隻是傳統教育更新變革的過渡,當教育擁抱AI之時,“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教育才可能成為真正的“救心丸”。

3.AI+是把刀子,硬生生讓傳統教育脫胎換骨到教育4.0

OKAY智慧教育創始人賈雲海曾這樣定義過傳統教育的發展過程:傳統教育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傳統教育1.0為口耳相傳階段;2.0時代則為班級授課制;3.0時代即為搭載網際網路的内容電子化時代;而教育4.0時代,即AI加持下的智慧教育平台化。

顯然,AI教育的平台化是當下教育行業發展的明智之舉。OKAY智慧教育所提出的以平台化取代簡單的AI優化教育的方式,相當于淘寶之于商業,美團之于消費,滴滴之于出行,真正變革AI教育的思維方式。

可以看到,在智慧教育行業中,OKAY智慧教育作為“人工智能+教育”領域起步最早、實踐最充分、成果最卓著的領軍品牌之一,其在緻力于AI加注教育的同時相當重視B端的智慧課堂打造,同時推出面向C端使用者的智能學習機,在融合了人工智能、大資料技術的OKAY智慧平台的加持下,引發了行業熱潮。

科大訊飛推出智慧課堂,出智慧微課工具、智慧紙筆等AI教育形式,以平台化取代傳統的網際網路教育;天聞數媒與華為合作共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均符合着OKAY所提出的教育4.0——智慧教育平台化的概念。

當然如今高舉“智慧教育”旗号的不在少數,相對而言,OKAY提出的智慧平台,是希望将AI、大資料、雲計算等尖端技術與教育融合,真正輔助學生學習的全流程,進而為智慧教育打開了一扇窗。一方面,OKAY智慧教育通過釋出OKAY智慧平台、OKAY學習機、OKAY教師機等産品和服務,在學生端實作全流程輔導,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在教師端為其量身打造教學管理工具,隻教學生不會的,實作學校、老師、學生、教輔機構的多管道打通,以平台化更好滿足各方需求,另一方面OKAY是将AI中語音識别、機器學習等技術深度結合使用場景來應用,讓人工智能與傳統教育有了很好的結合。

有了AI助力,智慧教育落地前需要解決幾個問題

從市場表現來看,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發展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AI教育上的應用主要展現在圖像識别和語音識别兩個方面,其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在技術和應用場景上還需要更多的探索。筆者認為,AI助力後的智慧教育,依然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談“取代”不如談“助力”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談“取代”一切都為時尚早。即使未來人工智能在知識儲備量、知識傳播速度以及教學講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類,人類教師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樣,市面上押注AI的教育企業也深谙此理,其業務範圍更多的是基于教育資訊化、智慧學習等能夠以AI輔助傳統教育的領域。從市場表現來看,以AI助力傳統教育,這才是以後AI教育發展的“正途”。

顯然,從國内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想要制造一個完全“取代”人類教師的機器人老師,有相當大的技術難度和倫理風險。然而,如果将思維轉換為如何以AI助力原有教育模式,并進一步優化,AI在其中将會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AI給線上教育打開了一扇窗,OKAY又給智慧教育打開了哪扇門?

顯然,OKAY智慧教育早已經洞悉此問題。OKAY在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并非一味跟風選擇深造“機器教師”、“學習機器人”等領域,而是在B端建構OKAY智慧課堂,在C端釋出全球首款AI智能學習機OKAY學習機,為學生提供學習全流程輔助,并實作“校校通”,便利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AI技術助力當下教育模式。

2.由“教”至“導”,如何以資料推進“因材施教”

在傳統教學場景中,通常情況下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然而,這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速度、進度上的差異,同時,老師也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教育需求。然而,随着AI的引入,機器學習和大資料技術可以更好的解決此類問題。

這些都是人工智能能夠解決的問題。人工智能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從資料中收集模式,進而提供見解和建議,幫助教師發現他們的教學中的空白,并且針對性的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

如何充分收集資料實作由“教”(學)至“導”(學),這成為了當下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資料來說,一方面是來源于數字化的教學環境,教學和學習資料在這種數字化環境中自然而然的産生,其次是從傳統教學行為中收集教育資訊,并将之轉化為資料。

作為學習機代表的步步高,從1995年創立至今,其産品從最初的複讀機、電子詞典、點讀機、學習機一直到現在的家教機,一直深入人心的廣告語是“哪裡不會點哪裡”,以此來宣揚其對孩子學習的個性化幫助。

随着人工智能加持傳統的教育行業,“哪裡不會點哪裡”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了,為什麼不會、知識漏洞在哪、如何把最适合學生的學習資源與老師相比對,這才是當下的問題所在。

OKAY學習機及其所搭載的OKAY智慧平台就很好的解決了家用場景下的“因材施教”問題。

作為面向C端使用者的OKAY學習機,其背後強大的OKAY智慧平台,涵蓋了OKAY智慧課堂的4年的應用資料積累,以及30w+真實使用者模型,可以迅速通過資料分析尋找學生的弱勢并比對合理的解決方案,真正的做到“對症下藥”。

總之,AI+教育作為行業新風口,其發展前景是市場看好的。當然,市場中也存在這一些“僞AI教育”的現象,OKAY智慧教育作為行業标杆,無疑為AI智慧教育定型定調。至于使用者如何在市場選擇中練就火眼金睛,識别真正符合自身需求和智能化的“真AI教輔産品”,這就更需要消費者的眼力和企業方的實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