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雲栖大會,螞蟻金服被放在了與阿裡雲同等重要的位置:ATEC大會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頂級技術盛會,許多金融科技公司都參與到這個展會中,螞蟻金服也展出了其在支付、理财、征信、借貸諸多方面的業務能力,幾乎涵蓋了金融科技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從超過600億美金的估值還是業務版圖來看,螞蟻金服都成了中國事實上的金融科技老大哥,就像阿裡巴巴的行業地位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金融科技會不會像網際網路一樣,形成類似于BAT或者說“兩馬戰”的多寡頭格局?
為什麼金融科技不會進入寡頭時代?
金融科技這個詞曆史不算長,2016年才開始流行,不過其前身網際網路金融出現卻已有四五年時間,不少細分領域都已出現“老大哥”,在資本大環境整體利好的情況下,一大批上市公司正在金融科技市場誕生。
支付領域兩馬當先自不必說;理财領域,餘額寶、理财通和百度理财堪稱網際網路理财三巨頭,其中餘額寶資金規模7月已超1.43萬億,平安陸金所估值超過500億美金,平安高層今年透露,平安正積極籌劃陸金所上市;網貸領域,2017年信而富登陸紐交所上市,成為宜人貸後第二家IPO的P2P網貸平台,13日,SEC公布了拍拍貸的招股書,後者最快将在11月下旬上市,趣店IPO市值突破110億美金;保險領域,衆安保險9月底正式登陸港交所,最近,中通、韻達等四大快遞公司也宣布将會聯合成立新的保險公司。
可以看到,盡管螞蟻金服、陸金所、百度金融或者京東金融等玩家“含着金鑰匙”出生,盡管它們知名度更高、行業影響力更強,盡管從估值來看都堪稱行業巨頭,但每一個細分金融科技市場都在形成自己的巨頭,比如網貸領域就誕生了2家上市公司和一家準上市公司。金融科技不會形成類似于“BAT”的多巨頭聯合壟斷的局面,一定會是多個巨頭并存,有大小之分,但不會赢家通吃。
之是以如此,我認為核心原因在于金融因其專業屬性不同領域邊界很明顯,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通吃每一個細分市場,金融科技是業務驅動,通過專業業務能力來服務使用者的特定金融場景;而網際網路是使用者驅動的,強調圍繞使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網際網路公司不斷去打破不同網際網路業務的邊界,馬雲在雲栖大會上就用“跨界”來解釋阿裡巴巴無處不在這個現象。
進入收割季的金融科技還有機會嗎?
大量的上市公司在金融科技市場出現表明,跑了幾年後,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迎來收割季。一方面,監管政策變得愈加清晰,即降低了實力派玩家的政策不确定性,也将魚龍混雜的市場進行了清理,讓e租寶這樣的搗亂玩家出局(當然,市場是付出了慘重代價的);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在使用者圈占完畢後,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市場地位,不用再将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跑馬圈地上,可以積極探索健康可持續的變現模式,部分形成規模化的營收能力,進而走向IPO。
然而,當一個市場進入收割季的市場,往往意味着其對創業者的大門正在關閉。正如吳軍在《浪潮之巅》中闡述的70-20-10理論所言:一個成熟市場,老大會拿走60-70%的份額,老二(可能還有老三)會拿走20%的市場,剩下的10%被衆多中小玩家瓜分,當一個市場已經有顯著的老大,甚至老二、老三後,創業者再進入這個市場顯然是不明智的。尤其是當一個領域出現上市公司後,更是沒有創業者的機會了,因為成功的公司通過IPO募集的資金又可以強化和擴張業務,今天,至少支付、借貸、保險等領域已經成為紅海市場,留給創業者的機會不多。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金融科技市場沒有創業的機會。回顧網際網路曆史不難發現,每一波上市公司潮中就會誕生下一波新興赢家,比如搜狐、網易和新浪在2000年左右IPO時,BAT都才剛剛成立;2005年前後,騰訊、百度和阿裡先後上市,BAT三座大山正式形成,Web2.0在中國興起,誕生了大衆點評、豆瓣、校内網諸多公司。創業者是否還有機會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在巨頭已經出現時另辟蹊徑,找到下一個藍海。那麼,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呢?
下一個金融科技藍海是什麼?
出現上市公司的市場趨于成熟,比如網貸、保險、支付等市場;密集融資的市場則還處于高速成長中,這些市場就是當下金融科技的新藍海,結合相關融資消息來看,下面這些金融科技細分市場很具潛力:
1、消費金融。
照例先說下資料:
4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釋出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估計接近6萬億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到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
2015 年6月,國 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消費金融的市場準入,2015 年 11 月,國務院釋出 《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教育訓練新供給動力指導意見》,加速消費金融發展,與教育、租房、裝修、汽車、醫美和零售等等結合的消費金融不斷出現,部分消費金融服務開始普及。
說到消費金融,就很容易聯想到螞蟻花呗,或者京東白條,這是最知名大衆的消費金融産品。但它們卻隻是消費金融市場的冰山一角,中國擁有超過5億沒有信用卡卻有消費需求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同時即便有信用卡,許多消費場景也無法得到好的金融服務,這給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帶來機會。
一方面,擁有消費場景或征信資料的超級平台推出自己的消費金融産品,如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分期業務,海爾蘇甯等傳統零售巨頭的消費金融業務,百度金融依托百度精準流量的有錢花,營運商基于實名資料征信體系推出分期服務,去哪兒攜程等OTA平台的分期等等;
另一方面,每一個行業都有大量的獨立消費金融玩家,因為不同行業壁壘較高、客戶資源很難共享、消費場景截然不同,是以消費金融很難一家通吃,對于創業者來說,第二類顯然是更具機會的市場,深耕某個消費場景,争取與擁有使用者、流量和征信資料的網際網路巨頭或者傳統金融機構合作。
截至目前,消費金融的明星公司已有美利金融、麥子金服、買單俠等數十家,堪稱百花齊放。
2、财務金融。
近日,個人理财應用服務商随手科技獲得來自全球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領投的2億美元C輪融資,之前,随手已獲得包括紅杉資本、複星集團以及源碼資本在内的投資。在許多人印象中,随手是“随手記”這款記賬軟體,頂多隻能通過給金融科技公司導流獲利。但事實上,随手不隻是一款記賬軟體,它幫助使用者進行更好的個人财務管理的同時進行金融服務的提供,也是金融科技公司。
随手科技開創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細分金融科技市場:财務金融,簡而言之,是指将财務管理與金融服務結合在一起,基于個人财務安排而研發的金融行為。消費金融抓住的是消費場景,财務金融抓住的是财務管理場景,比如使用者記賬了解自己的财務狀況後進行更理性、科學和有效的組合投資,再比如使用者在管理信用卡賬單後發現自己有小貸需求,甚至信用卡無法滿足的消費金融服務需求。
餘額寶、微信理财通教會了中國大衆使用者理财不隻有銀行儲蓄這種方式,對理财有了普遍重視;網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則讓中國使用者更便捷地借錢;财務金融要做的是讓使用者更加合理、有效和科學地進行金融服務擷取,不論是投資、借貸還是保險。
現在看來,财務金融有望成為下一個金融科技的藍海。
一方面,财務管理有很好的使用者基礎。
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中國人尤其是中産家庭财務場景正在複雜化,财務規劃管理意識将越來越高,一個直接展現就是用手機記賬的 人多了,易觀釋出的報告就顯示,去年底記賬理财APP活躍使用者人數已超3188.6萬人,随手記是老大哥,其外還有挖财、卡牛、51信用卡等玩家,阿裡、騰訊和網易也進入這個市場。不過,從滲透率來看,記賬使用者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這是使用者藍海。
另一方面,财務金融有清晰的商業模式。
使用者理财意識變強的同時,可擷取的金融服務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網際網路理财、借貸和保險等都在普及,今年餘額寶資金規模更是突破了1萬億。金融服務的選擇也成了一個痛點,在擷取金融服務時,隻要與财務管理結合就能科學決策。财務管理軟體通過擷取的海量理财資料就可以成為使用者的智能投資顧問,讓使用者進行更有效的投資,繼而改善财務狀況。就是說财務-金融的需求是非常自然的(兩者都是Finance這個單詞),财務金融服務将會越來越重要。
網際網路理财和借貸的增長,将給财務金融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可以看看财務金融的始祖美國intuit(财捷),其成立于1983年,全球擁有超過1萬名員工,年收入已超過50億美元,最新市值37.38億美元。中國的随手科技2016年營收也超過4億元并實作全年盈利。KKR投資随手科技也表明,中國财務金融市場正在被美國資本市場重視,有望誕生下一個intuit。
3、農村金融。
正如馬雲所言,“新金融”核心價值是将過去金融業的28改為82——不再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從20%的頂部客戶上賺取80%的利潤,而是從80%的長尾客戶上擷取,要關注沒錢的人,這也是百度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所倡導的“普惠金融”的價值所在。
說到遠離金融服務的人,就不得不提農村市場,中國有9億農民,然而卻大都沒有信用卡,日常能接觸到的金融服務可能隻是儲蓄彙款取現。事實上,他們所面對的不隻是“金融鴻溝”,還有資訊鴻溝、物質鴻溝、教育鴻溝等等,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則在改變這一點。許多過去沒有機會接觸電腦和網際網路的使用者,通過手機接入了移動網際網路,進而也接入了各種網際網路服務,其中金融是重點之一。
農村對金融服務均有剛性需求——生産環節,不論是種子化肥魚苗農機等生産資料購買,或者加工業收購糧食,土地流轉等等生産環節都有貸款需求;消費環節,農村物質消費正在前所未有的強勁,買小汽車機車電動車或者家電等等都有分期需求。社科院去年 8月釋出的《中國“三農”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報告(2016)》顯示,“三農”金融缺口高達 3.05萬億元。今年中央1号檔案中也指出,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截至目前,阿裡巴巴農村淘寶已經推出“旺農貸”,京東、蘇甯也都有農村金融業務。
不過,農村金融也存在不小的挑戰,一是監管方面對涉及到三農問題的農村金融十分嚴格,因為農民使用者群體較為單純容易被騙,金融創新很可能出現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問題,政策鼓勵農村金融創新更多是支援傳統金融機構;二是農民群體征信資料較少,如何做風控是巨大挑戰,現在更多是做抵押貸而不是信用貸;三是農民群體接受創新金融服務還比較困難,他們更可能相信銀行或者信用社。如果能破解上述問題就可開拓這塊使用者龐大、市場龐大、亟待發展的處女地。
當然,金融科技的藍海不限于上述三個細分市場。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技術日趨成熟和普及,移動網際網路覆寫更多人群、擷取更多資料和涉足更多場景,都給金融科技玩家帶來了大量的新機會。在雲栖大會上我看到,螞蟻金服為代表的金融巨頭正在将金融科技能力開放出來,包括生物識别等核心高門檻技術和個人征信、大資料風控等核心金融能力,這對于金融科技創業者而言是很有用的工具,金融科技可以找到藍海市場、深耕細分領域、進行金融科技創新,相信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以及全球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的中國市場,還會出現大量金融科技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