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似乎正在将資源向順風車傾斜:除了零零散散地發放專用紅包,還請出馬化騰、俞敏洪、徐小平等大佬明星代言,并在本周一搞了一場免費乘坐順風車的營銷。然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早在5月滴滴還在專攻專車和快車市場的時候,百度已經以投資51用車和天天用車的方式,切入拼車市場。而就在本周,百度地圖一組以平民車主為主角的順風車招募廣告,同時亮相,并且提出了百度地圖順風車天天見的理念。從外圍投資,到撸起袖子自己幹,百度對順風車服務市場的重視可見一斑。
(百度地圖邀請普通車主代言,提出百度地圖順風車天天見)
(滴滴順風車廣告大佬紛紛站台推每周一免費出行)
為何巨頭紛紛布局順風車?
順風車應用是更典型的閑散資源共享經濟,它讓司機可以共享自己的座位,尤其适合上下班這樣的高頻、剛需場景。這些高峰用車場景,現有的的士、專車、快車都不足以滿足人們的用車需求。通過順風車滿足出行需求同時,最大程度降低了車輛數量,緩解了高峰期的擁堵問題。
相對于專車和快車而言,雖然順風車支援的路線更少,不過用車成本更低。以廣州為例,順風車計費方式為起步價10元(包含3公裡)+裡程分攤費(每公裡1元),而普通計程車起步價相同,裡程分攤費卻是2.6元/公裡。滴滴快車在推廣期結束之後,價格已從原來的0.99元/公裡+0.35元/分鐘,變成1.4元/公裡+0.45元/分鐘。可見順風車是目前最便宜的出行方式。
順風車還有一個優勢,司機加入平台的門檻更低,沒有複雜的申請流程、不需要送出繁瑣的資料、不需要進行專門的教育訓練,司機用手機便可以申請,百度地圖這樣的通用應用都會支援司機申請做順風車主。相對于快車和專車而言,司機所承擔的監管壓力會小很多,畢竟順風車不算經營性用車,隻是順道接載乘客。如果是固定在小區鄰居、公司同僚這樣的熟人之間,被監管部門發現以及定為違規的機率非常低。
正是因為順風車存在環保、高效和廉價諸多優勢,該領域累計已有20多個團隊獲得合計2億美元投資,其中51用車和天天用車獲得了百度的融資,巨頭押寶說明這個領域被看好,并且會加快這類用車服務發展。
地圖才是順風車天然入口?
在滴滴與快的合并之後,在快車這一低端專車市場已形成顯著優勢,專車業務則有Uber、神州兩大對手,順風車業務最大的對手則是百度地圖。一則百度已投資51用車、天天用車兩大專業拼車應用,二則百度地圖本身便是順風車天然的入口。
地圖在專車、快車和打車等用車應用中都承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更多是嵌入在用車應用之中,在用車過程幫助乘客和司機找到彼此,同時提供路線導航以及基于此的雲端精準計費。進入2015年,地圖作為生活服務入口屬性的場景優勢已經愈發凸顯出來,例如地圖應用加入“我要坐順風車”“我要成為順風車主”這樣的功能,在使用者查詢目的地、進行路徑規劃、尋找生活服務、行進中路線導航這些場景,就可以導入使用者和車主。地圖應用一直是智能手機的基礎工具,百度無線地圖活躍使用者數過3億,遠超一般專業用車應用,入口能力明顯,擷取車主和乘客成本更低。現在使用用車服務,需要打開地圖查詢目的地和路線規劃,再打開用車應用,二者是割裂的,體驗并不完美,倘若可以在地圖上直接嵌入用車,既可以避免下載下傳用車應用,又可以一步到位。
地圖應用非常适合做順風車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順風車更加依賴“智能路徑算法”,它必須幫助一個車主去分析某個用車需求是否順路,如果需要車主繞路很遠去接載的乘客,或者目的地之間距離很遠,都不算真正的順風車。相對而言,專業地圖更具優勢。舉個例子,其他應用現在在判斷是否符合“順風車”的情況時,做路線比對主要是通過計算繞路距離,而百度地圖則增加了路況(目前的和預測的)、導航路線(這條路好不好走,是一直右轉還是左轉、紅燈多不多等)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
百度地圖悄然布局或成順風車領域黑馬
最近不少車主已經注意到,百度地圖已在7月初開放了順風車車主申請入口,隻需要簡單幾步就可送出資料注冊成為順風車車主。據一位業内人士透露,百度地圖在用車服務上會重點選擇順風車。
(百度地圖順風車招募入口已經開放,同時向車主放出諸多利好)
百度地圖選擇順風車這一新興市場,或許是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是這個領域是全新的,還沒有一個玩家形成先發優勢;
第二是順風車更依賴地圖的入口能力以及智能比對算法,百度地圖從使用者數、資料量和技術算法都有優勢:百度地圖擁有500萬公裡的路網資訊,實時路況支援50個城市,截止到2014年的第三季度,已經有3400萬POI資料,使用者總量突破3億。以上這些成為百度地圖做順風車深入地挖掘車主和乘客的供需關系的最有利支撐。此外,結合實時路況導航路線提高行車效率和車主利潤、利用LBS平台準确定位乘客與司機的位置,避免出現諸如車主找不到使用者等問題……這些都是其他對手不具備的競争力。
第三是百度投資了51用車和天天用車,沒有冷啟動的問題。
第四是每個使用百度地圖導航的司機都可以成為順風車車主,而這些車主加入百度地圖順風車後,又有很自然的場景可以倒到用車相關的服務。據了解到的可靠資料,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車主都是百度地圖的活躍使用者。這些司機通過做順風車業務賺錢,成為百度錢包使用者,賺了錢還可以被導入到各種汽車後向服務:比如加油、洗車、養車上,車主資源被盤活了。據說,在百度地圖上,僅“加油站”一詞的日檢索量就有近百萬。
第五是豐富百度本地生活服務的生态。李彥宏不久前向業界喊出,百度要連接配接3600行,那麼不論是送服務、送人上門,還是到店服務都需要用車,出行是完成使用者生活服務的重要一環。
百度地圖當初把導航全部免費大戰高德導航,最終就是為了做順風車這些後向服務。這意味着百度可以不從順風車業務本身賺錢,做到費用零分成,采取純免費模式參與競争。滴滴已有它的優勢所在,比如滴滴已經是一大出行應用入口,在用車選項中加入一個順風車就會有訂單。不過順風車和快車專車這些服務會出現左右手互搏問題,快車上了,專車業務就會變少,一個道理。
地圖這麼适合做順風車,高德地圖未來是否可能會加入順風車大軍之中?考慮到阿裡巴巴已經将快的拱手讓給了騰訊,它對用車服務大概已經不是很感興趣。百度地圖搭上順風車,再進軍專車、快車市場,符合百度青睐的單點突破政策,百度地圖正在将百度系的各種用車服務與百度地圖打通,據傳未來還将對Uber追加投資。百度地圖入局,順風車市場看來要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