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一直向往着科幻電影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天天被機器人伺候的日子。也向往鋼鐵俠的賈維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以解答主人的每一個問題。還向往着那些賽博朋克風IP裡的高科技裝置,自動尋路的汽車和提升力量的外骨骼。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從小到大一直以為這樣的生活是可望而不及的夢想,但随着科技的發展,有一天突然發現這些夢想是可以實作的!

近5年來,5G、loT、AI和雲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被這些科技所改變,在這些技術運用的基礎上,人類的科技發展一定會越來越來快。經過時間的打磨後,未來科技将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那未來的生活将是怎樣的呢?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未來生活

随着材料科學的發展,記憶合金和石墨烯等材料的制成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可以應用消費級機器人身上。

高新材料的應用讓機器人的型态出現更多的變化,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不同型态的機器人可以替代人類從事不同領域的服務性工作。據華為GIV預測,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擁有自己的機器人。

更精細化的人工智能系統衍生出護理機器人、仿生機器人、陪伴機器人和管家機器人等,為人類在家政,教育,健康等不同領域做出貢獻。未來機器人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人形機器人,隻要是由人工智能驅動,有自主運算能力的都可以稱得上是機器人。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機器人也可以不是一個具體的裝置,它可以是無形的,利用網絡和人工智能進行運算的一個程式,現代社會中與此型态最為接近的就是我們平時手機中使用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鋼鐵俠中的智能管家賈維斯就不僅僅隻是一個程式,它有自我運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解答使用者的各種問題。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而未來的智能助手型态會更加完善,與人工智能的互動不再使用特定的激活詞,因為這樣真的“很不智能”,除了之外,搜尋按鈕,搜尋欄之類的設定也不複存在。

人工智能會與使用者主動互動,比如今天會下雨,人工智能會像一位貼心的管家提醒你出門記得帶傘。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全球90%的人口将擁有個人智能終端助理。

未來工作

除了友善人們生活,未來的生活方式也讓人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裝置與人類協同工作,人類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些高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完全由機器替代,如裝,搬運等。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除此之外,高精度的工作也可以交由機器完成,在機械和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可以實作精确度非常高的操作,如切割,雕刻和拼裝等。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每10000名制造業員工将與103個機器人共同工作。

同時,高危工作也不再由人類完成,機器人完全可以替代人類作業,除了需要人工遠端控制外,機器人還可以自主完成一些重複性高的高危動作。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而一些創意性的工作就需要人機協同完成,如設計師在平面設計時可以先交由人工智能形成初稿再由設計師完成創意部分。

而且對于内容原創者來說人工智能還可以檢查出自己創作的内容是否被抄襲,或者别人是否抄襲了自己的内容。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97%的大企業将采用人工智能。

未來出行

對于未來的出行預測相比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預測會謹慎許多,盡管可能真的會出現飛行汽車等交通新型态,但離真正的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因為交通不僅僅需要技術上的支援,還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做支撐。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飛行汽車的應用一定會涉及到交通規則的制定和建築型态的改變,科幻片裡的飛行汽車很美好,但是未來的出行依然很現實,這些問題避免不了。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當代社會初具端倪,我相信在未來的15年裡,自動駕駛技術可以達到人工幹預為輔,自動駕車為輔的地步。同時,出行不僅僅是汽車的變化,更是道路上的變化。未來的道路會比現在更“聰明”。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智慧道路的概念早早就被提出,但由于技術的限制遲遲未能應用,如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對未來的智慧道路有了許多期待。

如今交通擁堵的大部分原因是等紅燈造成的,正常行駛的車輛由于燈紅燈形成了車輛潮汐,最後導緻了車輛擁堵的發生。大型演唱會或者時臨時修路形成的封路也會對車輛行駛造成影響,智能交通控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未來所謂的“聰明”道路實際上是讓車輛實時回報信号燈的狀态,讓行駛車輛根據交通燈情況調整行車安排。

同樣的,封路或者緊急事故等交通情況也會實時傳輸到形式車輛當中,讓行駛車輛未雨綢缪,提前做好準備。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C-V2X(蜂窩車聯網技術)将嵌入到全球15%的車輛。

未來資訊

這裡的未來資訊指的不是我們所接收的網絡資訊,而是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通過科技對感官的延伸可以讓我們的雙眼看到更多的景象。VR/AR裝置結合告訴的5G網絡可以實作“千裡眼”。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VR/AR裝置與攝像頭遠端連接配接可以打破空間距離,讓人們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景象。人工智能算法也會讓顯示更清晰,可以自動分辨像素,提升畫面品質。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采用VR/AR技術的企業将增長到10%。

更強大的是,通過人工智能的分析可以對一個事物進行時間的正推和倒推,如一個完整的蘋果,通過某種科技手段可以還原到它為被食用後的景象。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不僅是視覺資訊的接收,語言上的溝通也更加友善,各國語言可以實時轉換,跨越語種的交流從此變得簡單。除語言本身外,企業和客戶之間的溝通經常會出現資訊不對等或者了解不正确的情況發生,導緻協同工作很不順利,甚是會影響到後續的工作。

在大資料統計和人工智能分析的幫助下,企業和使用者可以從多個次元掌握大量資訊,讓彼此在短時間内更加了解對方,減少溝通中存在的誤解,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合作效率。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企業的資料使用率将達86%。

未來社會

由于網絡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上每天的資訊量将會大幅度增長,資訊爆炸讓平台經濟,轉向更好的形态發展,“共生經濟”将會出現。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不同與之前的經濟模式,在共生經濟下,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不再是具有責任感企業的唯一目标,合作創造價值的将成為企業之間、企業與夥伴之間共同的目标,僅僅以買賣為導向的管道交易也不再是生态合作的理想模式。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基于雲技術的應用使用率将達到85%。

在未來的社會形态中,數字财産将會合法化,華為GIV 預測,到2025年,全球年存儲資料量高達180 ZB。

個人資料歸個人所有,可由個人自由支配、自願換取服務,甚至為自己創收盈利。盜取個人數字财産如社交賬号,虛拟貨币等将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個人資料隐私将會得到很好的保護,資料維權的标準也會相應出台。

大膽預測十五年後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這些對于未來的暢想并不是癡人說夢,華為的GIV@2025項目就是要幫助人們實作這些夢想。如今中國的5G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華為剛釋出的鴻蒙系統也是放眼未來,為未來的智能化生活做準備。所謂的未來生活并不遙遠,而那個看似不可能的未來,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