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其實遊戲手機的概念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從手機誕生那天起,利用手機遊戲打發閑暇時間的概念就已經刻在了手機廠商的腦子裡。

較為成型的作品要數2003年諾基亞推出的N-Gage系列,已經擁有了接近掌機的外型和手機的功能。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但毫無意外的,這個系列隻出了兩款産品就夭折了,而且銷量很低。即便有獨占遊戲,但卻無法掩蓋技術上的缺陷,因為從外型上看你實在無法把它與手機聯系在一起,而且299美元的售價也并不便宜。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有了諾基亞的教訓,手機圈在其後的十幾年間鮮有人再提起遊戲手機的話題。遊戲手機的前提是它得像一款手機,但直到全面屏出現之前都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而全面屏的普及讓遊戲手機有了可能性,一整塊螢幕不僅視覺效果好,而且随着移動端晶片的迅猛發展,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許多早年間PC上的3A級大作都可以在手機上完美運作了。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這讓一部分手機廠商再次燃起了做遊戲手機的鬥,但從後遊戲手機時代的幾款産品來看,這個手機的分支流派始終面臨三個問題 Q1:設計驅動or硬體驅動? 目前的遊戲手機市場,堆料已經成了既定規則,旗艦級的晶片、90Hz屏、120Hz屏、超強力的立體散熱,當然遊戲手機的價位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這樣的價位配旗艦配置似乎并無不可。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但這種盲目堆料一旦形成風氣後,就會形成所謂的硬體驅動模式。當行業被硬體驅動時,就會導緻産品缺乏個性,廠商隻想把更好的東西塞進有限的空間裡,生怕落于人後,但并未考慮使用者是否需要這些配置,或者說這些配置有無發揮它的能力。 就拿90Hz和120Hz螢幕來說,目前市面上支援高幀率的遊戲不少,但幀率也隻有60,也就是說一秒鐘重新整理60張畫面,這嚴重低于螢幕重新整理率。螢幕刷90次,依然隻有60張畫面,視覺提升就非常有限。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如果是設計驅動的公司,那麼在提供90Hz前就會為它想到足夠多的應用或者足夠好的體驗。但在硬體驅動的情況下,就隻能是一個參數,一個議價的砝碼。 另外這種嚴重的硬體驅動還會導緻手機産品同質化,是以當我們比較目前主流的幾家遊戲手機,你會發現其實差別并不大,一些技術隻是名字不同,其實都是“同根生”。 要說稍微有些設計感的手機應該數ROG的“敗家之眼”了,即便放在整個手機市場的大環境裡,能有ROG這般為目标使用者思考的産品都少之又少。放在遊戲手機堆裡,應該算是鶴立雞群了。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設計驅動的ROG找到騰訊合作,為遊戲提供了适配120Hz螢幕的幀數,參數立馬就變成了實用的體驗更新,這也就是我所說的設計驅動和硬體驅動的差別。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比如早年間的iPhone和安卓機的對比。 那麼下一個問題。 Q2:如何給自己定位? 不得不說ROG遊戲手機2在釋出之前就掀起了不小的浪潮,首發骁龍855+移動平台,120Hz電競屏,還有騰訊遊戲深度合作,怎麼看都是誠意滿滿。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而ROG也的确沒讓人失望,除了上述的三點,還有UFS3.0、觸控延遲49ms和6000mAh大電池,售價也是讓人驚喜,騰訊特别版3499元,标準版5999元、至尊版7999元、全套遊戲裝備12999元。 而騰訊特别版預約開啟僅一天的時間就突破了百萬預約量,當然這裡面有低價的成分在,如果起售價是5999元,應該就不會有如此追捧。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遊戲手機的市場定位仍然不明确,*通俗的講,就是“跟手機比遊戲”還是“跟掌機比通話”。* 如果是前者,那麼對于普羅大衆來說,遊戲手機都太厚重了,一般的遊戲手機厚度都在9mm以上,重量也都在200g上下。 ROG這次的新機更是達到了240g,接近半斤的重量如果再加上雙屏遊戲盒或者搖桿,那這個重量肯定要超過Switch。非習武之人很難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做到得心應手。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如此厚重的機身讓它的便攜性大幅下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即便能提升遊戲場景的體驗,但手機畢竟是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拿着一個大家夥到哪裡都是一個累贅,不過6000mAh的大電池倒是适合出差(笑)。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我單獨拿來玩遊戲不行麼”。如果把它看作遊戲機那就是後者,也是筆者看來最适合遊戲手機的出路,但是這樣遊戲手機就陷入了又一個泥潭。 Q3:對于遊戲品質的擔憂 如果遊戲手機的重心放在遊戲上,那麼它會具有很強的競争力。首先手機市場龐大,配件和技術更新速度很快,骁龍855的性能已經甩出Switch的Tegra X1好幾條街了,光是功耗就沒法比。(前者是7nm工藝,後者為20nm)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其次手機的功能也比掌機和家庭主機多的多,在玩遊戲之餘還能提供影音娛樂享受,而且随便一款手機的螢幕也要比Switch的720p螢幕好得多。 但是遊戲手機現在被夾在手機與主機中間,裡外不是人。跟手機比它太不友善,跟主機比就是遊戲内容簡直天差地别。如果遊戲手機想吸引真正的玩家和發燒友,那麼就得思考怎麼提升遊戲品質。 目前全球手遊市場雖然龐大,但遊戲品質和内容參差不齊,尤其以中國市場為最大,内容為最次。許多玩家都厭倦了幾大遊戲廠商貪得無厭的割韭菜模式,但苦于天下烏鴉一般黑,惡性循環早已積重難返。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像ROG這樣的廠商其實可以學習蘋果的模式,蘋果将在iOS13中推送Arcade訂閱服務,就是一個遊戲中心,蘋果會為使用者提供優質的獨占遊戲。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其實說到底,遊戲硬體産品不僅要做的好,還必須有優質内容做支撐。畢竟為玩家帶來快樂的是遊戲裡的人物、動作、劇情,而不是一塊塊螢幕和CPU。 80年代任天堂用遊戲内容挽救了雅達利帶來的大崩潰,90年代索尼用獨占遊戲強勢跻身世界遊戲大廠之列,現在或許又是一個重新定義遊戲玩法的轉折點。雖然遊戲手機前途未蔔,但我卻希望它能成為下一個屠龍的勇士。

命運多舛的遊戲手機還能等到它的春天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