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續7年全球第一!工信部最新釋出

來源:證券時報

2022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商用車為450萬輛,新能源汽車将達到500萬輛。

1月12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有關情況。工信部、中汽協有關負責人就2022年中國汽車銷量走勢如何、汽車缺“芯”情況能否緩解、怎樣應對第一批動力電池退役潮等熱點問題一一回應。

據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介紹,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和3.8%,結束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為我國工業經濟持續恢複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載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市場占比達到2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未來,在“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促進下,汽車行業将繼續積極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成為推動全球汽車行業轉型更新的領跑者。

連續7年全球第一!工信部最新釋出

(圖檔來源:工信部)

來看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成績:

1、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3年的下降趨勢。我國汽車産銷總量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

2、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載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市場占比達到20%。

3、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佔有率達44.4%,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汽車整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創曆史新高。

4、2021年,乘用車産銷分别完成2140.8萬輛和2148.2萬輛,同比分别增長7.1%和6.5%,增幅高于行業增速3.7和2.7個百分點。我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七年超過2000萬輛。

5、2021年,高端品牌乘用車銷售347.2萬輛,同比增長20.7%,高于乘用車增速14.2個百分點,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2%,占比高于上年1.9個百分點。

6、2021年,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467.4萬輛和479.3萬輛,同比下降10.7%和6.6%。

7、2021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262.1萬輛,同比增長1.7%,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1%,低于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

8、2021年,新造車企業共銷售汽車94.7萬輛,同比增長2.2倍,市場占有率為3.6%,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9、2021年,汽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占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7.7%,比上年提升3.7個百分點。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200萬輛。

10、2021年1-11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運作平穩,累計完成營業收入3.6萬億元,同比增長1.7%;累計完成工業總産值3.1萬億元,同比增長1.1%;累計實作利稅總額4350.3億元,同比增長0.4%。

2022年汽車總銷量同比增速料達5%

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而對于2022年汽車市場,付炳鋒指出,中汽協在此前已做出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将繼續保持增長的基本判斷。具體來說,2022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

“具體來說,2022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付炳鋒表示,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7%;商用車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将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付炳鋒表示,明年汽車市場将存在五方面利好因素:

一是我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保障了汽車市場持續增長。

二是汽車市場潛力巨大,需求依然旺盛。随着供給側不斷改革深化,我國汽車産銷将保持持續增長。

三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由疫情帶來的市場影響逐漸減弱。

四是伴随晶片短缺逐漸緩解,汽車供給能力将進一步得到釋放。

五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進一步推動汽車消費穩定增長。

2022年汽車缺“芯”情況将逐漸緩解

“自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企業一直受到晶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更是深感‘芯’痛,國内外多家汽車企業是以減産或短期停産。”王衛明表示,本輪汽車晶片短缺的影響因素很多,既有晶片産業自身的周期性影響,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生産工廠火災等一些突發性因素。

王衛明指出,工信部一直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汽車晶片短缺問題,多措并舉保障汽車晶片供應,維護汽車工業穩定運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車晶片保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衛明還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晶片企業已經在逐漸加大汽車晶片生産供應,建立産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情況将會逐漸緩解。

預計2022年汽車出口增速在20%左右

近十年來,中國汽車出口一直在100萬輛左右徘徊,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輛,實作了曆史性跨越。付炳鋒表示,中國汽車産業正在邁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呈現4方面亮點:

一是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在出口前十企業中,和去年同期相比,9家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均呈現快速增長,其中有4家企業出口增速超過100%。

二是乘用車和商用車均高速增長。乘用車增長1.1倍,SUV占據絕對主導,說明中國品牌在SUV車型方面更具競争優勢。商用車增長70.7%,客車和貨車均呈現高速增長。

三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歐洲市場成為一大主要增量市場,主要集中在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發達國家,展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争優勢。

四是直接投資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中國車企在海外布局建廠,并開始發揮較好的作用。這些直接投資的工廠,支撐了中國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并為未來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付炳鋒表示,世界經濟持續恢複,全球汽車消費也在複蘇中;中國品牌轉型更新形成優勢,且供應鍊相對完備,可為海外消費者及時提供有競争力的産品;以歐美為代表的國家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出口增長新動能。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中國品牌汽車海外發展持續增長,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增速在20%左右。

将組織大規模車路協同發展試點

2021年,我國自動駕駛計程車、卡車商業化項目在多地開展。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新興産業發展的戰略必争之地。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在2021年制定出台系列指導性檔案,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大力推動産業發展進入多場景示範應用新階段。

郭守剛介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乘用車新車搭載率提高到2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車搭載率超過30%;車載基礎計算平台實作裝車應用,車規級雷射雷達、人工智能晶片算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全國開放測試區域5000平方公裡、測試總裡程超過1000萬公裡,發放道路測試牌照800多張,3500多公裡的道路實作智能化改造更新,大型港口貨運車輛自動駕駛應用占比達50%。

郭守剛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進一步強化“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的協同發展共識,加快作業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線控底盤等關鍵共性技術融合創新,加強國内急需技術标準制定和國際法規協調,組織大規模車路協同發展試點示範和商業化探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

将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

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發展,而我國也即将迎來第一批動力電池退役潮。對此,王衛明介紹,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關企業已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127個,培育的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幹企業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

王衛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推動四項工作: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大監管限制力度。

二是研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控關聯機制,提高監管效能。

三是加快出台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行業标準,抓好标準宣貫落實。

四是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遴選推廣一批典型模式和企業案例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