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的堅持不懈,她将自己的愛一點一滴傾注到這個特殊的四口之家,成就了美滿家庭;21年的勤勤懇懇,她用她的執着、勤奮,鑄造了自己的酒廠;9年的噓寒問暖,她用自己的溫情浸潤,讓農村留守兒童重拾母愛。
在長沙縣福臨鎮金坑橋村董家屋組,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可敬的好母親彭誠,她一邊悉心照顧因腦癱導緻下肢運動障礙的雙胞胎女兒,一邊經營自己一手建立的酒廠,同時用愛溫暖留守兒童的心靈。21年來,她用女人的堅強與命運抗争,用樂觀的姿态讓家庭充滿希望,用自己的溫情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缺失的母愛。

用擔當扛起家庭重任
結婚之初,靠着在娘家學得的一手釀酒好技藝,彭誠和丈夫白手起家,在鄉裡經營了一家彭誠酒廠,日子過得還算紅火。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0年,彭誠在生産雙胞胎女兒時早産,胎兒缺氧導緻腦癱。為全心照顧女兒,彭誠放棄酒廠,自己則全身心撲到了兩個女兒身上。
堅守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
在彭誠的悉心照料下,女兒們的狀态恢複較好,但仍都患有雙下肢運動障礙,需要持續康複治療。女兒們3歲時到了入學年齡,彭誠仍擔心女兒在學校不能照顧自己。“最終和老公商定我跟女兒們到幼稚園當生活老師,邊上班邊照顧她們,老公則遠赴浙江打工賺錢。”
彭誠回憶,剛放棄酒廠時,她難過了好一陣,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事業就這樣放棄了,還是心有不甘。
放棄酒廠後,家庭收入減少,經濟變得更加困難,彭誠便在空閑之餘做起了酸棗粒、蕃薯片等家鄉農産品,經常一早拿到集市上去賣,手藝不錯的她逐漸打開了自己的小市場。
個中心酸苦楚,隻有彭誠自己知道,但說起這些往事,她語氣平和而笃定:“既然我生下了這對女兒,我就會對女兒們負責,對家庭負責,我就是她們唯一的依靠。我相信一切都會好的!”
用毅力兼顧事業家庭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上國小後,她們逐漸能自理一點了,我就開始慢慢籌劃我的釀酒事業。”國小期間,彭誠又跟着女兒來到國小當起了生活老師,偶爾會重拾釀酒技藝。
“我一直沒有忘記酒廠,這是我的愛好,是我最引以為傲的好技藝,也是最能支撐我們家的經濟來源。”彭誠說。
付出終有收獲。憑借湖南人那股子霸得蠻耐得煩的較真勁,彭誠酒廠生意蒸蒸日上。
她也沒放下孩子們。小女兒蜜蜜國中畢業後對唱歌産生了濃重興趣,那個暑假,彭誠帶着她求讀于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由于早産導緻平衡功能較差,四肢不太協調,多次面試未過關,蜜蜜深受打擊。
彭誠沒有放棄,邊鼓勵蜜蜜,邊帶着她一遍又一遍面試,最終将蜜蜜送進了該學校,大女兒甜甜則在長沙縣八中就讀。那幾年,彭誠經常奔波于兩個學校、酒廠和教育訓練機構之間,接送女兒、經營事業,每次往返都是5個小時。雖然辛苦,但看着身體狀态越來越好的女兒,看着生意越來越紅火的酒廠,她感到溫暖又欣慰。
也許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5年求讀,蜜蜜即使雙腳不便,但從未遲到早退或請假,圓滿地完成了學業。今年,在福臨鎮組織的福臨之夜文藝晚會上,蜜蜜表演歌唱《江山》,讓鄉親們認識到了這個堅毅、又剛強的女孩。
用母愛浸潤留守兒童
彭誠憑借自己的毅力兼顧事業、家庭,不僅日子越過越好,家庭也幸福美滿。而在這期間,她用無私的母愛浸潤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
在女兒所讀國小當生活老師時,彭誠認識了文文(化名)。文文是一名留守兒童,母親已離婚出嫁,父親常年在外,平日由奶奶照顧,經常被人開玩笑說沒有媽媽。
“有一次我問他有什麼心願,他說想要水彩筆和羽毛球拍。”聽到這句話的彭誠,深受震撼,雖有奶奶照顧,但她知道,奶奶終究不是媽媽,她感受到了這個孩子嚴重缺失母愛。從那以後,彭誠對他格外照顧。
她告訴文文:“以後再有人和你開玩笑,你就說我有媽媽,彭誠就是我的媽媽。”
往後的時光裡,彭誠經常去文文家,每次都會給他帶去零食或學習用品。文文也特别期待彭誠的到來。一次,文文正在洗澡,聽到彭誠來了後,開心得來不及穿衣服便跑出來迎接。
如今,文文雖已讀初三,親生母親和繼母都對他很好,但他仍經常一放假就去找“彭誠媽媽”,和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記者:陶曉莉
責編:李歡
稽核:羅雙萍 許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