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我國以排山倒海之勢,瞬間壓垮越南。自此,中國向世界證明了我國主權不容侵犯的決心。
但是在此之前,我國展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局勢是非常不利的。
當時蘇聯百萬大軍駐紮在中蘇邊境,随時都可能支援越南。那麼我國到底用了什麼計策,讓我軍在攻打越南時,威懾蘇聯不敢度過邊境線的呢?

緊張局勢,中蘇交惡
中國與蘇聯之間的情感是波瀾起伏的。早在我國成立之初,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份子,
蘇聯給到了我們非常多的援助,包括抗美援朝後期,成建制的給我們裝備蘇制武器,我們也是以赢下了這場戰争。
但一切随着斯大林的離世變了味道。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上台,此人對待中國的态度與斯大林截然相反,
一時間,中蘇關系非常緊張。在與中國這一盟友交惡的同時,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蘇聯自然要尋找新的盟友,于是越南就成為了不二之選。
首先,越南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處于東南亞的核心地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以,美國、蘇聯都對其垂涎三尺,美國很快也發動了越南戰争。
在越南戰争發生期間,我國與蘇聯都在大批量地援助越南各種物資,幫助越南赢得了戰争。
越南也就成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一
份子
。如果從援助的角度上來說,我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但是越南與蘇聯之間的友好情誼,卻遠比我們與越南之間的深厚太多。可以說越南是投靠在蘇聯門下,而不是陣營下。
在蘇聯的預設授權下,再加上剛剛打赢越南戰争,越南一時間非常膨脹,頻頻犯我國邊境。
我軍很想奮起反擊,但奈何蘇聯陳兵百萬在邊境,一時間難以動手。但鄧小平用了一計讓蘇聯軍隊再不敢前進一步。
幽默一句話,威懾蘇聯
當時的世界局勢為兩極分化,所謂兩極其實就是美蘇争霸。而我們身處的國際形勢是非常尴尬的,作為社會主義陣營,我們與蘇聯交惡。
同時我們想要依附美國,但奈何抗美援朝之後,我們與美國的關系非常緊張。
不過好在美蘇争霸期間,尼克松訪華後,中美關系得到了緩和。
鄧小平審時度勢,認為我們想要對越南發動反擊,正好可以使用中美關系緩和的契機,來牽制蘇聯。
很快,鄧小平開啟了自己的訪美之路。在通路美國期間,中美深刻交流了中蘇、中越之間的問題。
在訪談中,美國總統更是直接地問道是否會對越南出兵。鄧小平的回答也非常有趣,他是這樣說道:“小孩子不聽話要打屁屁了”。
此言一出,美國知道了中國的想法,但雙方并未對戰争援助進行任何交流。與此同時,鄧小平在美國期間,我國部隊開始調動,陳兵中越邊境。這一下讓蘇聯摸不到頭腦了。
難道美國對中國展開了支援?中國居然無視中蘇邊境的緊張局勢,就開始準備對越南下手,難道是得到了美國的肯定。
如果美國肯定了這件事,那麼中蘇問題非常有可能上升至美蘇問題。
這些疑惑讓蘇聯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思考。鄧小平這一手聲東擊西,正好打在蘇聯的軟肋上,這也直接導緻我們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蘇聯都沒趕越過邊境一步。
審時度勢,大局觀強
除了鄧小平略施小計以外,他的大局觀更是非常超前。其實對于亞洲來說,美蘇相對還是鞭長莫及,他們之間争霸的主戰場,還是在歐洲大陸上。
在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鄧小平非常笃定
地
認為,
蘇聯隻是在邊境線上吓唬吓唬我們而已,實際上而言,蘇聯根本舍不得放棄歐洲大陸,他們的重心也隻是在歐洲大陸而已。
但是為了穩妥,鄧小平還是選擇了訪美來再次威懾蘇聯。就這樣,蘇聯被鄧小平的計策耍
得
團團轉,最終也沒能幫上越南什麼忙。
而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一戰,就讓越南再也沒有了騷擾我國邊境的能力。
這一仗後越南境内由我國援助的一切物資均被收回,我國為其援助建設的軍用、民用等一切設施全部都遭摧毀,越南經濟更是被打落後了近20年,再也沒有了翻身之日。
結語
鄧小平的大局觀無疑是非常超前的,他非常敏銳的看到中蘇、美蘇之間的微妙關系,并且非常好的把握住了。
最終,利用三足鼎立的趨勢,讓雙方對中國都沒有了任何的想法,我國也是以捍衛了主權,并迎來了改革開放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