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二維碼大火的那一陣,馬化騰曾在網際網路大會上說過,“二維碼将成為連接配接線上線下的關鍵入口。”

那段時間裡,新浪微網誌裡一批大V們都紛紛用一個黑白交錯的小方塊,來推銷自己的微信認證賬号。現實生活中,“你掃一下我吧”也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日常用語。微信+二維碼的“組合拳”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二維碼也已經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

就在今年,《頭号玩家》的爆火給現實世界的VR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VR之後,AR也在覺醒,各家廠商也開始思考AR技術在市場的切入點。

人們的視線也開始被騰訊的QQ-AR所吸引。今天騰訊宣布和WWF簽署合作備忘錄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所推出的“數字地标”項目,就是以QQ-AR為技術核心,将城市的代表性建築和雕塑變身為數字内容的新載體,以傳達和喚起公衆生态保護意識。 

這種社交平台+新技術的模式頗為眼熟,不得不讓人懷疑,騰訊是否早早就布好了局,要打造出另一個全新的“關鍵入口”。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國内外巨頭動作頻頻,入口選擇各不同

當下在公衆認知範圍内,AI成了各個巨頭搶灘布局的主陣地。但AI的不斷成熟,深度學習技術的空前發展,也帶動着AR技術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即使AR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各巨頭們從沒有停止過對AR的布局。近些年,各家廠商在AR技術上的動作越來越密集。

在國外,Google在旗下YouTube應用裡添加了stories功能,亞馬遜則直接推出了VR/AR軟體開發工具Sumerian,Facebook也在印度開設了VR研究中心。

國内,BAT三巨頭紛紛布局,阿裡在去年10月份的杭州雲栖大會上就釋出了阿裡巴巴AR開放平台,騰訊也在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公布了QQ-AR平台。哪怕是ALL IN AI的百度,也早早就推出了Dusee這樣的AR開放平台。

總結來看,國内外巨頭針對AR技術的動作不斷,表明各家都十分重視AR。但從市場和發展政策來看,他們的目标卻不盡相同,每個企業搶占的入口也不一樣。

比如,亞馬遜、阿裡這類電商平台,AR技術主要用于提供更為友善的購物場景,特别是在天貓裡,商品增加AR展示後,可以支援使用者線上換服飾、選擇口紅顔色等等,商品轉化率和内容分享率都有了較大提升。而美圖使用AR,則更注重于美妝特效和P圖。

Google、百度則更為倚重場景識别搜尋類AR。但是,這類AR體驗并不吃香,因為微信、支付寶利用二維碼掃碼就能直接替代。事實上,百度而後放棄了百度eye、百度快搜兩款産品。

而舉着QQ-AR大旗的騰訊,更加注重的是社交AR。騰訊基于手機QQ的數億使用者,AR“掃描”實物更像是一種新的互動方式,将線上(虛拟世界)與線下(現實世界)“無縫”連接配接。打造一個互動新入口,這似乎也是QQ-AR的着力點。

巨頭和商家如此青睐AR,未必不是想另行打造一個新的“掃碼”市場。

AR“掃描”實物,為什麼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二維碼”

對于這個問題,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首先,目前來看,基于二維碼的創業故事基本講完,二維碼的場景被瓜分完畢,微信和支付寶毫無疑問成為行業頭部。近日美團滴滴分别上線打車外賣業務,突破自己過去的邊界也正是如此,現有的場景和業務增長進入瓶頸期,商業需要另一種互動方式去再造新場景,激活增量市場。

其次,盡管同樣是利用智能終端去“掃描”某個事物,AR“掃描”卻有着二維碼沒有的優勢。

1.防僞

自二維碼爆火以來,“二維碼詐騙”的新聞屢見不鮮,主要原因還是二維碼可以免費開源和容易複制的特點。

二維碼本身的制作非常簡單,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計,而且二維碼生成十分容易,分分鐘就可以複制粘貼出N個,能夠實作網絡上的病毒式傳播。

但實物就沒那麼容易“僞造”了。拿圖檔舉例,一張圖放在眼前,它的主題是什麼你一眼就能看明白。不像二維碼,不掃一下就不知道它會蘊含什麼東西。而且比起司空見慣的二維碼,用一個帶有高科技含量的AR去掃描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可能會讓使用者更有安全感。

2.  實物制開源,門檻更低

二維碼的制作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但監管成本卻難以計算。晶片似乎會更保險,但晶片的成本和植入載體又是值得頭疼的問題。

而使用AR“掃描”,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在未來,桌子、椅子、圖像都可以成為入口,成本不需要另外承擔,對載體更沒有要求。

在網絡和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消費者十分重視線上線下的互動,而AR通過實物制開源,使得使用者的參與門檻變低,身邊的一事一物都可以成為線上線下的互動入口。

3.    可以被記憶

不能被記憶是域名和二維碼的共同特點。域名和二維碼确實讓我們的手機搜尋更加便捷,但有多少人每天是通過域名來通路網站的?又有多少人能夠将給出的數個二維碼與自己的好友一一對應呢?亦或者,我們可以通過記憶某個二維碼,搜尋出我們想要的特定内容?

實物,會更具有記憶點。我們能記住這個圖檔畫的是什麼,也能記住這張桌子是黑色的還是紅色的。當我們想搜尋相關資訊時,可以精準的找到這個物品,這個物品也就是一個3D的實物“二維碼”。而且,實物可以被記憶,也更利于它的二次傳播。

4.    有利于企業品牌曝光

一堆隻有機器才能識别的黑白格,對企業品牌曝光是沒有幫助的。就好比一幅海報裡,企業的二維碼總是放在海報的角落裡。

實物則不同,實物可以做相應的顔色及圖案的組合,更便于設計師去發揮,也能擁有更大的空間去展示企業品牌。舉個例子,QQ-AR曾經聯合深圳大學推出中國首個“AR校徽”,用手機QQ-AR掃描深大校徽,校徽就會活動起來變成深大的卡通形象和使用者打招呼,并引導使用者去欣賞深大360度全景校園視訊,移動手機時,視訊裡的内容也随着手機方位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是以,AR掃描才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全民入口”,來“繼承”二維碼。 

巨頭争搶,AR“掃一掃”實物要成為下一個入口的“引爆點”在哪?

AR“掃一掃”實物前景可期,但真要引爆還沒那麼容易。就智能相對論(ID:aixdlun)分析師顔璇來看,在引爆之前,還是要從“關鍵人物”、“環境威力”和“附着力”三個法則入手。

1.   “關鍵人物”:閉環生态内的使用者能否帶來裂變效應

AR真要在市場站穩腳跟,使用者是否接受以及使用者群是否有優勢是最核心的一環。這裡可以以騰訊為例,看看在實戰中,騰訊應該如何強調品牌傳播和管道營銷,實作閉環生态内使用者的循環對接。

2017年春節期間,QQ首次推出“LBS+AR紅包”。使用者在“紅包放置點”半徑120米範圍内點選紅包,AR“财神QQ”将在實景中從天而降派發紅包。網友也可以以個人的方式在地圖上向好友派發“LBS+AR天降紅包”。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騰訊做了精準的營銷定位。QQ-AR以使用者為本,介入了使用者的關系網絡,與使用者共同建立和維護他們的關系網絡,參與到他們的社互動動中去。

這樣的方式也頗有成效,QQ團隊介紹稱去年春節紅包的支付峰值已創造了15.8萬筆每秒的世界記錄。

騰訊的社交使用者基數大,更不用提這款應用本身就存于QQ這個社交軟體中。是以,在這個業務閉環内,資訊流是可以随意流動的,使用者也可以互相影響,結成人際網絡,龐大的社交網絡也更有利于去打造一個互動式的AR入口。

除此之外,騰訊的年輕使用者占極大比例,尤其是QQ使用者,包括了許多90後、00後。年輕人往往更樂于去嘗試新鮮事物,特别是在享受過QR(快速回應)的便捷後,AR這種新入口将會給他們帶來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2.   “環境威力”:獨樂樂還是衆樂樂

除了使用者的循環對接,“環境威力”法則下,行業對這項技術和入口的接受度也十分重要。

還記得去年的雙十一晚會,阿裡利用AR技術将一個影視明星投射到了真實場景中與粉絲進行多角度的實時互動,讓上億使用者同時體驗AR技術。

蘋果也曾經推出ARKit平台,宜家成為首批合作者,兩者共同推出了AR應用IKEA Place,将産品的3D模型投射在現實場景中,以此來幫助使用者選擇合适的家具。

《蜘蛛俠:英雄歸來》也與QQ-AR展開過深度合作。作為首次推出的三維手勢識别,大衆隻要比劃出類似蜘蛛俠“吐絲”的手勢,QQ-AR就能進行掃描。在英雄手勢比對成功後,就會出現一段虛拟現實視訊。已經有超過1100萬使用者通過這種方式實作了和電影的互動。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QQ-AR在公益領域的應用也十分成熟。在2017年12月,QQ-AR與人教數字出版公司達成合作,通過手機QQ與國小英語3-6年級8本課本為合作試點,共同推出全國“首個可AR識别的課本”,希望豐富國小英語教學方式,令國小英語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将AR運用于文娛、家居等行業中,并得到一片叫好,說明AR已經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各個行業都已經湧入了AR技術的歡呼浪潮中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手捧QQ-AR的騰訊,又要再造另一個新入口?

3.   “附着力”:除了技術成熟,玩法和變現途徑上是否讨喜

AR掃描成功落地,如何增強其“附着力”?我們或許可以在玩法和變現途徑上做一點改變,使其成為To C的真正爆款。

除了AR營銷與品牌合作外,AR作為新入口将會有更為有趣的功能。二維碼作為入口,接入的僅僅是線上一方提供的内容,也就是說,二維碼的内容是指向一個位址。但AR作為入口,卻可以打造出一個雙向的AR内容互動平台。

當AR成為入口,我們不再需要二維碼,隻要掃描圖檔或者物品,或者隻要在AR開放平台上傳圖檔和視訊,就可以無門檻地實作個人的AR創意。其實這與抖音、快手視訊的模式類似,本質上還是UGC内容的“玩法”。但不同于這類平台裡的2D畫面,AR“掃描”進行的是3D内容創作,AR随處可“掃”的特性也更加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

而在變現途徑上,随着QQ-AR開放平台的正式推出,AR技術能力持續對外開放會吸引更多企業、開發團隊,甚至普通使用者加入到AR創作的行列,将催生更多的優秀AR創意案例。進而與一些企業達到深度合作,啟動資金扶持有創意的開發者,建構AR開放生态體系,推動AR産業創新和更新,進而帶動各領域的消費體驗和商業模式發生新變革。

結論

AR入口價值已經日益明顯,但要成為入口的可能性還很小。不過,當一個垂直應用做到行業前列,每天擁有幾千萬流量的時候,擁簇一個新技術成為平台裡的新入口,無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因為這樣,騰訊如今才卯足了勁,在AR上做足功能。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AR“掃描”入口的第一波受益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