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所美國頂尖高校被指控“操縱招生”:合謀壓低中産階層學生助學金,偏袒富家子弟

作者:紅星新聞

據外媒報道,一項反壟斷集體訴訟近日指控16所美國頂尖大學“合謀操縱”招生系統,其中不乏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常春藤盟校。該訴訟稱,這些大學類似一個“操縱助學金的壟斷組織”,限制對貧困學生的經濟援助,進而“人為地擡高”這類學生的入學成本。據律師估計,超過17萬名接受經濟援助的貧困學生被多收了“至少數億美元”。

這份訴狀稱,超過一半的被告學校對家庭富裕的申請者給予優惠待遇,偏袒“過去或潛在的捐贈者”的子女。資料顯示,這些大學的大學生的家庭往往都很富有,甚至多達70%的大學生來自“全美收入配置設定最高的20%”,多數高校的捐贈基金高達上百億美元。

被指未遵循“盲錄取”政策,偏袒富人家孩子

據報道,五名原告系上述精英私立大學原來的學生。1月9日,原告律師團隊在芝加哥聯邦法院提起這一訴訟。訴狀中提到,1994年通過的《改善美國學校法案》允許這些大學實行不考慮需求的“盲錄取”政策,即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并不考慮申請者的經濟狀況,那麼此類大學可以制定共同的準則來決定給學生提供的經濟援助。對于長期以來被視為“财富和特權堡壘”的精英大學來說,實行這一政策的目标在于創造經濟和種族多樣性。

16所美國頂尖高校被指控“操縱招生”:合謀壓低中産階層學生助學金,偏袒富家子弟

↑耶魯大學等常春藤盟校被指控“招生壟斷”

在提出入學申請時,為了有資格獲得經濟援助,申請者必須填寫關于其家庭的财務狀況問卷。不過,五名原告的代理律師指出,被告學校組成的“卡特爾壟斷組織”違反了1994年法案的反壟斷豁免規定,長期以來集體采用“一個共同的公式”來确定申請人的支付能力,而不是通過提供更慷慨的助學金來吸引學生。此類行為一方面擡高了貧困學生的入學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選擇性”的經濟援助避免讓生源流向其他的學校。

“多年來,至少有九名被告(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偏袒富有的申請人,他們根據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做出了錄取決定,進而不利于需要經濟援助的學生。”律師團隊稱,被告中至少有9所大學維持以往優待學校捐贈者及潛在捐贈者子女的招生政策,包括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杜克大學等。

律師還稱,有的學校在錄取時還考慮入學申請者的支付能力,讓他們參加某些課程或從錄取候補名單中剔除,更傾向于選擇不需要經濟援助的學生。

16所美國頂尖高校被指控“操縱招生”:合謀壓低中産階層學生助學金,偏袒富家子弟

↑原告律師送出的訴狀

此外,原告代理律師稱,其他七所院校盡管知曉這九所大學沒有遵循“盲錄取”的政策,但仍然與其“合謀”減少經濟援助金額。該訴訟尋求未說明具體金額的賠償,并要求法院強制禁止這種為中低收入家庭增加教育負擔的“惡劣”做法。

根據律師的說法,這16所大學長期以來減少對來自工薪階層和中産階級家庭的學生的經濟援助,在過去18年中受此影響的學生超過17萬名。

部分高校回應稱訴訟“毫無道理”

在這份訴狀中,律師團隊列出了每一所大學的捐贈基金數目和學生家庭收入情況。這些私立大學長期以來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中位列前25名,在美國社會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這類大學的大學生群體一般都很富有且“享有特權”,其中,喬治敦大學約74%的大學生來自全美最富有的20%的家庭。

同時,這類精英學校所獲得的捐贈基金數額“驚人地高”,其中,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約為42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美國所有大學的捐贈基金中排第二。随着捐贈基金帶來的财富不斷增長,許多私立大學卻因高昂的學費引發争議,每年的學費、食宿費、書本費和其他費用總計近8萬美元。

據報道,近年來,大約有三十多所高校改變了經濟援助政策,向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而非貸款。不在訴訟被告之列的哈佛大學就曾拒絕加入這一“壟斷組織”,因為這将限制學校可以提供的經濟援助金額。

據報道,雖然大多數被指控的大學拒絕發表聲明,但一些大學聲稱該訴訟“沒有任何意義”。耶魯大學的發言人于當地時間10日表示:“耶魯大學的經濟援助政策100%符合所有适用的法律。”

布朗大學的發言人回應稱,該大學隻是從媒體報道中得知這一訴訟,但是“根據初步審查,對布朗大學的指控毫無道理”。該發言人說:“布朗大學完全緻力于為美國大學生申請者做出獨立于其支付學費能力的錄取決定,我們滿足那些被錄取的學生在經濟援助方面的需求。”

加州理工學院的發言人同樣表示,不能對具體指控發表言論,但對其經濟援助做法“有信心”。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實習記者 胡藝玲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16所美國頂尖高校被指控“操縱招生”:合謀壓低中産階層學生助學金,偏袒富家子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