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前言

2006年5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總裝備部科技委,見到了徐小岩中将。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他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樸實普通

徐小岩1947年出生于山西長治,畢業于清華大學,1980年自費到加拿大留學,取得碩士學位,是我軍進階将領中為數不多的“海歸派”和計算機專家。徐小岩長期在部隊搞技術和管理工作,曾先後在海軍、二炮、總參、南京軍區、總裝備部等五個機關任職,是一個有着三四十年軍齡的老兵了。徐小岩的辦公室有十平米左右,布置的很簡單,一張辦公桌,兩個沙發,一張行軍床。徐小岩身高一米八左右,身材高挺,容貌酷似其父,一笑時兩隻眼睛就眯在一起,很有親和力。他笑着說:“一般采訪我都不成功,我沒什麼話說”。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徐小岩最常說的一句話:真是想不起來了。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在聊到徐向前的時候,徐小岩說:“他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樸實普通。”

徐小岩出生的時候,徐向前已經46歲,中年得子的他異常的興奮。兒子剛生下來還沒有洗,他就高興地将兒子的小腳丫含在嘴裡。

像所有的家庭一樣,徐向前對兒子的教育十分重視,要求也十分嚴格。徐小岩後來在采訪中說道:“我從父親身上承繼了淳樸善良的品德,好學不倦的生活态度,以及嚴謹的軍人作風。父親的言談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的一生。”

徐小岩說:“我從上學開始,就常常會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在清華讀書的時候,還得過200米蛙泳的冠軍。”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徐小岩回憶說:“父親對我最不滿意的就是我毛筆字寫得不好,因為我這個人偏理科,他要求我天天寫字,但最終也沒練出來。他說我妹妹小濤的字寫得不錯,有骨有肉的。”

一生簡樸的徐向前并沒有因為徐小岩是個獨生子,而對他有什麼特殊照顧。上國小時,徐小岩在八一國小,當時叫做北京軍區子弟學校,同學裡大部分都是部隊的幹部子女。

到了星期天,很多家長會派車去學校接孩子放學,但這一切都與徐小岩無關。他知道,父親是一定不會這樣做的。

當時徐向前的家住在北京東城的史家胡同,從家裡到學校還要倒一次公共汽車,第一段坐在西直門,是一毛五分錢。再從西直門坐到家裡是一毛錢,一共是兩毛五分錢。

每次家裡都會給他帶3毛錢,那個時候學校夥食也不好,徐小岩就會拿剩下的幾分錢去買一些炸灌腸,小年糕等小零食吃。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我不知道他是多大官

因為都是部隊子弟,在學校裡,有些孩子也會互相比較,看誰的父親官大,誰是将軍,誰是大校,還常常會是以争論一番。徐小岩說:“小時候,我就一直都沒有搞清楚,他究竟在軍隊是怎麼樣的職務,也不知道他是多大的官。”“是父親很少會提起這些嗎?”記者問道。“其實我那個時候對這些也沒有一個概念,不知道官大官小,倒是有聽到别人喊我父母首長,但來看望父親的叔叔、阿姨也是首長。”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他繼續說:“在我們家,明确的教導和潛在的規矩,就是尊重人。如果誰要是沖着從業人員喊老劉或者是郭秘書,隻要被父親聽到,肯定會挨批評:‘誰讓你們喊秘書的,秘書也是你們能叫的?’總之,父親的規矩就是你要懂得尊重人,否則就會挨罵。”

說是推薦,其實就是内定,不可能有那麼巧的事情

1966年,徐小岩從北京四中畢業,正好趕上了特殊時期,讓他失去了升學再造的機會。1968年,21歲的他成為了一名海軍士兵,被派往山東榮成石島駐守。

在離家之前,徐向前特地讓炊事員給兒子包了餃子,為其送行。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4年後,一位海軍首長到帥府探望,談到孩子的發展時,他沉思了一會兒說道:“他已經學到高三了,希望他能繼續回到學校上學。”

1972年,作為第二批工農兵學員,被海軍推薦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徐小岩坦言:“說是推薦,其實就是内定,不可能有那麼巧的事情。”

一向按規矩辦事,從不會為任何人開後門的他,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卻為孩子破了一次例。讓兒子再次回到學堂,坐到教室裡,是他最大的願望。

如果我能做他的傾聽者,他應該也會很開心

2006年初,母親因病住院,徐小岩每天都會抽空到醫院去看望母親。他知道,母親需要他,需要看到他。

徐小岩一生都十分敬佩自己的父母,他說:“我長這麼大,從來不會跟他們頂嘴,也從不會違背他們的意思。隻要是他們提出來的,我都盡力滿足。我隻是希望他們不要因為我而煩惱。”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後來徐向前病重住院,他就一直守在醫院,直到去世。他在采訪中說道:“後來,我一直都很後悔。他在世的時候,應該多和他交流交流,可以多留下一些話來。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父親生前從來不會跟我講黨内的事情,他的很多重要檔案,都是自己拿着,連秘書拿他都不肯。很多有關西路軍的事情,都是一些朋友跟我講的。”

“那是不是很後悔?”記者問道。

“是啊 ,如果當初我問他的話,他可能會願意跟我講一點。不過這也是我家的習慣,他的事我從來不問,也不管。不是不想問,是不敢問。”徐小岩說。

“其實我現在想想,他肯定也有一肚子話想跟人說,可惜沒地方說。如果我能做他的傾聽者,他應該也會很開心。現在想想也是很後悔”說完徐小岩看了看窗外……

徐向前之子回憶:我能在那個年代上清華,說是推薦,其實是内定

徐小岩在後來幾年一直在不斷的尋找搜集整理各種有關西路軍的曆史資料,希望可以從中了解父親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曆史階段的真實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