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親家之間,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兩個家庭之是以能成為親戚,是因為一紙婚約将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綁在了一起。
從某種角度來說,和誰成為親家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關鍵在于兒子或女兒跟誰結婚。
那麼作為被動選擇的一方,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态,某些事不該管就不要管,某些話不該說就不要說。一旦越界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早晚會出現問題。
畢竟在任何一段關系裡,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親家,這兩個字很溫暖,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結合在一起,成為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可謂是一種福分。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兩家子女的結合,彼此之間毫不相幹的陌生人罷了。是以彼此之間的關系,并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牢固。
在電視劇《大江大河》裡,宋運萍去世以後,其丈夫雷東寶,起初把嶽父母當親生父母一樣看待,逢年過節都會帶着禮去看望。
但是後來雷東寶再婚了,宋運萍的父母便說:
“算了,從萍萍去世開始,我們就料到早晚會有這麼一天,這門親戚我們不要也罷。”
從這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夫妻雙方離婚了,或者其中一方去世了,那麼親家這種關系也就自動解除了,是以我們不能太看重這段關系,也不能太看輕。
看重會導緻界限感模糊,看輕會影響小兩口的關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一種相對安全的距離,不要走得太近,但是會互相幫襯,将心比心。
親家之間相處,如果不想結仇,以下三件事就不要做,這是最基本的情商。
一:無論是否出于好心,都不要幹預對方的家事
基本每一對親家,都會在子女成婚時說一句客套話:“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可客套話真的隻是客套話,終究還是要各過各的。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當成對方的一家人,強行幹涉對方的家事,隻能說明你思想不成熟,而且情商很低。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你們的關系很好,那麼對方的家事,你真的能理清嗎?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你不是當事人,怎麼可能體會到其中的艱難和不易,而且作為外人,無論你向着誰,最終都是不落好的,甚至會影響自己兒子或女兒的婚姻,何必多管閑事呢。
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某個家庭的女兒年過三十依然沒有結婚,她的父母尚且沒說什麼,而親家公或親家母,總是隔三岔五地說這件事,還要幫忙張羅相親。
了解你為人的人,知道你是好心;不了解的,還以為你吃飽了撐的沒事做。
不管你是不是出于好心,親家的家事你都不要摻和,否則隻會出力不讨好,落得裡外不是人。
二:不到迫不得已,不要有金錢上的往來
在任何一段關系裡,隻要牽扯到金錢,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尤其是親家之間,在關于錢的問題上,會更加敏感。
例如在亦舒的經典小說《流金歲月》裡,蔣南孫家裡破産,欠債無數,走投無路的父親想到了女兒的男朋友,也就是自己未來的親家,于是開口向他借錢。
沒想到,原本求着他們盡快結婚的一家人,立即就翻臉了。
正是因為這件事,蔣南孫看清了男友一家的真實面目。她認為男友看上自己,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自己家裡有錢,是以才會在自己沒錢以後,及時劃清界限。
撇開這一點來講,開口向未來的親家借錢,真的合适嗎?他要有心幫你,不用你開口。你若開口了,你們之間的界限感就逾越了。
他拒絕你,也是一種自保和清醒而已。
三:保持一種安全距離,凡事不要走得太近
人與人之間若是走得太近,很多東西都會變得漸漸模糊,親家之間也是一樣。最好的狀态永遠是,有事就聯系,沒事少走動。
如果走得太近,隻會百害而無一利。
人都是現實的,當你混得好的時候,有價值的時候,總會有人想着在你身上占點便宜,或者有事需要你幫忙,多次向你開口。
這時候,你幫還是不幫?如果不幫,會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如果幫了,自己心裡會覺得委屈,甚至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利益。
而且,就算你幫了,也未必能換回對方的感激,畢竟不懂得将心比心的人不在少數。倘若有一天你落魄了,指不定誰會看你笑話呢。
親家之間想走得長遠,關系融洽,就要在相處時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該管的事不要管,不該做的事不要做,如此,才能更好地相處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