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力斯SF5的停産風波越演越烈,這對于華為和合作夥伴來說都是災難,對于華為主導的AITO問界M5來說同樣不是好消息,華為汽車接下來的日子恐怕會更難過。

AITO問界M5的推出代表着華為對汽車業務的深度介入,華為主導了問界M5的設計、營銷和銷售,注入了諸多華為的技術,而合作夥伴塞力斯僅負責了制造。
對華為的影響恐怕負面影響更大,華為進入汽車行業轟轟烈烈,消費者積極支援,這成為華為汽車備受各方關注的原因,然而随着問界M5的推出,塞力斯SF5的車主面臨汽車貶值、售後服務等問題,對華為汽車開始産生疑問,接下來消費者對于選擇打上華為烙印的汽車可能會敬而遠之。
相比起塞力斯,AITO問界是一個全新的品牌,而塞力斯起碼已經發展了數年時間,并且小康也在各地建立了一定的零售管道基礎以及售後服務基礎,然而與華為合作的塞力斯SF5銷售大半年時間卻隻有7000多輛車就可能面臨停産的命運,如此一來消費者對于選購AITO問界隻會有更多疑慮,問界M5的發展将面臨更多問題。
消費者熱捧華為汽車是諸多汽車企業希望與華為合作的重要原因,然而第一批購買華為汽車的消費者遭遇如此情況,接下來消費者對華為汽車的關注度勢必下滑,如此一來諸多汽車企業在與華為合作的時候就會有更多考慮。
事實上就在華為與小康和北汽新能源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後兩個月,上汽集團董事長被問到會否與華為合作的時候,上汽集團董事長就表示不會完全采用華為的整套方案,擔憂那樣做可能導緻靈魂被華為掌握而上汽會變成軀殼,他希望與科技企業共同合作并堅持主導地位。
後來還有長安和華為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不過在長安、北汽新能源和小康三家企業之中,隻有小康是完全放下身段與華為深入合作的汽車企業,而長安和北汽新能源都堅持自己主導。
如今全力配合華為造車的小康卻得到如此結果,那麼長安和北汽新能源必然會更加強烈要求自己在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其他本來有意與華為合作的汽車企業恐怕對于與華為合作造車的心思更淡了。
如此一來華為恐怕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汽車發展政策,增強消費者和合作夥伴支援華為汽車的信心,否則繼續如此消耗華為品牌的号召力,各方對華為汽車的支援隻會進一步減弱,華為發展自己的汽車業務将面臨更大的困難。
華為發展汽車業務也已有快一年時間了,這一年多的時間本來對于它來說是一個黃金時間,然而它似乎并未能很好的利用好這段黃金時間,導緻汽車銷量未能迅速形成規模,如今的戰略方向調整卻給它以及合作夥伴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恐怕是它所沒有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