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之前給大家聊過一期中華上下5000年的問題,聊得比較糙,這期,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中國現行曆史教科書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考古和分子人類學成果了,對于中國史前文化的重新定義,已經迫在眉睫。

問題在于:落實到教科書上的東西,是非常嚴謹的,容不得半點纰漏和猜測。是以,筆俠隻有先行一步,在政府官宣之前,先向大家“透露”一下這方面的大膽推測。

說是推測,不如說是理論模型,因為它不是瞎編的,而是基于各方成就的合理整合,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清晰的、連貫的、合乎邏輯的——中國史前史。

好了,說有用的。

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得出:夏朝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4070年前。它離我們的5000年文明還少了将近1000年,那麼,這1000年,中國古人在幹什麼?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夏商周斷代工程》封面

要解開這個謎題,就得把中國史前史複盤。

筆俠之前從不同角度複盤過中國史前史,基因的,考古的,生物的,文化的,記載的,今天就把這些糅合起來,說一個綜合的。

中國古人來源于中亞,路徑是天山以北,後來廣泛分布于蒙古高原和中華大地。留在蒙古高原的,演變成了後來的匈奴;進入中華大地的,演變成了後來的華夏先民。

世界農耕文明的發展,得益于史前的一次大海侵。也就是在距今7000多年前後,地球氣溫比現在平均高4℃,導緻海平面上漲,造成了包括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在内的很多低地被海水淹沒。

在古人心中,這是類似于世界末日的一次大災難,史前洪水的傳說由此在各國傳開。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史前海侵模拟圖

海侵對我國的影響就是:山東半島被孤立開來,成了一個獨島,中華文明主流文化被一分為二,也就是後來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不過,海侵的作用卻是積極的,它導緻了人類農業的一次大爆發和新石器使用的一次大躍進。

溫潤的氣候使農作物恣意生長,北方的粟和南方的水稻就是在這一時期被中國古人馴化的,由此也誕生了以農耕文明為主的遼河流域紅山文化以及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長江流域大溪、河姆渡文化,山東半島大汶口文化。當然,還有比這更早的興隆窪、大地灣、裴李崗、後李、彭頭山等文化,但最終都歸結于這幾大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如果要把中國神話裡的人物套上去,那麼,在海侵之前,中國最早的祖先叫燧人氏和有巢氏。這時人類還處在蠻荒階段,人工取火和蓋房子那還是人類進階成進階生物的事兒了。

海侵時期,中國古人被分成了很多支,其中主要有:以仰韶文化為主的羌人,他們的首領叫——神農氏(部落)。

進入農耕後,羌人擁有了多餘的糧食,得以用來喂養動物,于是,他們馴化了一種家禽——羊。

羊成為羌人重要的食物來源,羌人以此為崇拜,後來的“羌”字也由此而來,他們的首領後來也以此為姓——姜,就是傳說中的——炎帝,看看炎帝的塑像: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然後是以紅山文化為主的紅山人(筆俠自己命名的),他們用多餘的食物馴養了另一種家禽——牛,并以此為崇拜。紅山人首領不詳,但絕對和牛河梁女神有關,信巫。

再就是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東夷人,他們似乎更崇拜強者,就是大自然中對早期人類最具威脅并接觸較多的——蛇。他們的首領叫——華胥氏(部落)。

後來,東夷人的首領出現了奇怪的兩兄妹,就是伏羲和女娲,看看他們的塑像: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伏羲、女娲塑像

其實,他們不是兄妹,而是原始社會中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過渡的标志,而在此之前,他們的首領都是女性。也就是說:不光是華胥氏,燧人氏、有巢氏和神農氏都應該是女性。

海侵消退後,華北平原露了出來,3大文化開始在這片大地上交融。

此時,他們的社會體系都完成了母系向父系的過渡,羌人的首領變成了炎帝(尊稱),東夷人的首領則變成了——黃帝(尊稱)。

史書都稱黃帝姓姬,我看未必,這是周人的傑作(下期探讨)。東夷人的崇拜由原來的蛇變成了鳥,這和他們多年的島居生活無不相關,羌人不也開始崇拜魚麼?如圖: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仰韶文化彩陶,魚再明顯不過

其實,不管是炎帝還是黃帝,都不是指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落,而是後世對于當時處于盟主地位的族長的尊稱,可以是列山氏,也可以是祝融氏和共工氏。

文化的碰撞勢必會引發弱勢文化的消亡和優勢文化的滲透。很顯然,大汶口文化比仰韶文化更适應當時的環境和生産力,仰韶文化被大汶口文化覆寫,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文化——龍山文化。

這就是黃帝戰勝炎帝的過程,就是文化覆寫,哪有什麼阪泉大戰?要知道:那個時候戰争的概念還沒有形成,頂多是兩個部落為了領地而械鬥。

氣候變化最倒黴的是紅山人,由于氣溫下降,北方不再那麼适合農作物生長,紅山人舉族南遷,到了燕山涿鹿一帶。此時,他們的首領叫——蚩尤,看看牛崇拜的蚩尤塑像:

中華5000年,夏朝之前的1000年,中國人在幹嘛?

龍山文化北擴和紅山文化南遷再一次碰撞,龍山文化以碾壓之勢覆寫落魄的紅山文化,除了紅山人的玉文化和巫文化得以儲存,其餘的痕迹被抹得一幹二淨,這就是傳說中的涿鹿之戰,何其壯觀?

後來,紅山人融入東夷人、仰韶人大家庭,成為商人先民的重要一支。

龍山文化時期,對應的是傳說中的“五帝”時期,起于大概4800年前,終于2000年前,和夏朝建立的年代吻合。

中華文化如果從龍山文化算起,是4800年;如果從大汶口文化算起,是6300年;而如果從仰韶文化算起,則要提前到7000年;到底怎麼算,是專家的事情,我就不多說了。

黃帝為什麼是東夷人?周人為什麼要讓他姓姬?夏文化為什麼沒有覆寫到山東和河北?大禹是黃帝後裔還是炎帝後裔?商人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相信大家還有很多疑問,咱們下期再會。

以上内容并非學術探讨,僅乃筆俠集各家材料之所成,不解之處,敬請留言。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請點贊和打賞,打賞金額将全部用作下期活動經費,并在作品開篇特别鳴謝,搞文化不易,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曆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曆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