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00後去酒吧理發店看演出,冷清的商場被新空間盤活

燈光幽暗的酒吧裡,酒保端着盤子側身在酒桌間穿行,調酒師在吧台後忙碌。客人們面朝舞台,聽着現場躁動的搖滾樂搖擺身體。

一曲完畢,主唱開始聊起自己的北漂經曆與愛情故事,“酒吧老闆”走出來,一邊催他上台,一邊跟在場觀衆互動。在戲劇與真實相交叉的沉浸式氛圍裡,一部發生在酒吧裡的戲劇音樂live秀《燃燒》開啟了2022年的跨年首演。舞台就近在咫尺,演員就坐在觀衆身邊,他們無論表演、唱歌、換裝還是邀請觀衆喝酒劃拳,跟觀衆随機聊上幾句,都親近得像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整部音樂劇的節奏,也随着現場觀衆的不同反應而即興變化。

當00後去酒吧理發店看演出,冷清的商場被新空間盤活

這間去年11月在北京開業的Stageone酒吧,是開心麻花在國内開創的第一家音樂戲劇酒吧,《燃燒》是這裡上演的第二部沉浸式戲劇。開心麻花以這間風格複古的酒吧對戲劇做新的探索——将酒吧與戲劇的功能相疊加,強調輕松愉悅的社交屬性,也更貼近年輕一代對新消費場景的需求。這裡上演的劇目,無論劇本、舞美還是統籌設計,都會根據酒吧空間來定制創作。

事實上,縱觀北京與上海,這種新型的演藝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超出想象。

據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的10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和100家上海“演藝新空間”資料統計,上海開在購物中心的新空間有18家,以酒吧、茶樓、餐廳、酒店為主的新空間19家,文創園區裡的新空間16家,書店、博物館和美術館裡的新空間9家。

這些新空間見縫插針地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它們沒有大劇場的“神聖感”和“儀式感”,卻更加貼近生活。人們看演出不再需要專門聚集到劇場,年輕人下班後,在公司樓下就能看一場脫口秀,泡吧的同時就能看場戲,去商場吃完火鍋就能在大堂看場音樂劇。

在中國新興演藝空間的蓬勃生态下,戲劇無處不在。無論是寫字樓、購物中心,還是理發店、咖啡店、酒吧、畫廊、餐廳,已經形成一股演藝新空間的浪潮,而城市也正變成一個巨大的劇場。

演藝新空間,更小更靈活

早在三年前,一直深耕年輕消費群體的開心麻花就在尋找大劇場演出之外的新賽道,摸索如何做一些打破正常的劇場模式。

“年輕人注重新奇體驗,傳統劇場那種正襟危坐的演出空間,已經很難滿足和刺激到年輕觀衆了。”開心麻花演出事業中心總經理劉園園告訴第一财經,疫情之後,很多大劇場的正常演出受限,由此加速了靈活演出空間的趨勢。

去年9月,開心麻花推出沉浸式戲劇作品《瘋狂理發店》,在上海瑞虹天地月亮灣駐演。這部來自美國的懸疑推理劇,是美國曆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劇目。200位觀衆走進理發店,不僅意味着被卷入一場謀殺案,被現場盤查,當一次演員,還可以享受理發、美甲的服務。

另一部《偷心晚宴》則是戲劇+互動+餐飲的沉浸式喜劇體驗。觀衆進場就成了宴席上的賓客,餐桌上裝點着鮮花、蠟燭,華麗吊燈營造出豪門夜宴的儀式感。整個表演過程中,魔術與歌舞表演穿插其間,演出間隙觀衆還能享用點心和飲品,邊吃邊看。劉園園介紹,《偷心晚宴》目前已經在全國巡演了500多場。該劇在深圳上演時,門票全部售罄,若按80個席位計算,僅單場門票收入就達4萬多元。

在北京開一家專門用來演出的酒吧,則是在這兩部沉浸式戲劇成功基礎上的進一步探索。

“我們想讓觀衆的體驗感更過瘾。”劉園園說,開心麻花之是以想開一間真正的酒吧,就是希望做出“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戲劇體驗,觀衆在這裡可以點一杯根據劇情調配的酒,與舞台的距離觸手可及,“這種酒吧戲劇的互動感會更強,更親密。觀衆看完演出不用離場,還可以繼續喝酒、聊天、社交。”

在《燃燒》之前,Stageone酒吧的開幕演出是酒吧主題體驗式喜劇《芳心之醉》,該劇的故事核心就是微醺,故事發生地也是酒吧。僅北京一地,《芳心之醉》在半年内的演出場次超過100場。劉園園說,有些觀衆連刷十幾遍,不光圖新鮮,看形式,而是發掘出每一場不同的随機戲劇效果。

對開心麻花來說,大劇場的演出與創作依然是主線,新空間的則吸引更年輕、更會玩的00後消費主力群體。

“新空間的好處就是容易挖掘,幾百平方米也可以做,不需要面積方正,每個角落都可以是表演區。商業綜合體裡面的一個店鋪,就能打造成一個新的演出空間。”劉園園說,目前開心麻花還在孵化新的項目,預計明年在全國的新空間演出會達2000場。

城市舞台,無處不在

在上海漢口路,一幢再平凡不過的亞洲大廈裡,藏着9個小劇場,被稱為上海乃至中國演出密度最高的大廈,也是戲劇迷的天堂。

演出策劃人姚朔專程去亞洲大廈看演出,發現這裡的夜晚比白天還有人氣。很多劇目選在晚上十點半加場,基本都是00後觀衆開始娛樂的時間段,周邊的商業氛圍十分熱鬧。

2020年8月,環境式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在亞洲大廈的“星空間1号”首演,當時,疫情期間的劇場都沒法開,制作人漢坤抱着試一試的心态玩了一次創新,讓觀衆邊喝酒邊看戲,故事就發生在酒吧裡。結果,這部戲成了疫情期間的爆款,直到現在常常一票難求。姚朔發現,現場一位女觀衆看了十幾遍,就為了湊到不同的卡司配置,體會集卡一樣的樂趣。

“原先一些商業業态并不好、出租率很低的商業綜合體,現在被新演出空間盤活了。”姚朔告訴第一财經,像愛琴海、來福士這些傳統的商場都開設了兒童劇場、喜劇劇場,這些商業綜合體大都位于城市繁華中心,使得出門看演出變得非常便利,加上脫口秀演出的火爆,也帶火了一批非正常的演藝新空間。

去年年底,姚朔策劃了一個面向公衆的“新表演藝術節”,場地在位于浦東八佰伴商圈的華潤時代廣場。2017年,這家老牌商場請來日本設計師佐藤大主導設計,将商場改造為一座以劇院為理念的購物中心。在“劇場”感十足的中庭,脫口秀、即興戲劇、音樂劇、歌劇、兒童劇、阿卡貝拉和搖滾樂在一個月内輪番上演,上海最活躍的表演藝術團體和廠牌都在這裡登台,演出新銳、短小而精煉。

當00後去酒吧理發店看演出,冷清的商場被新空間盤活

“新表演就是藝術浸入商業空間,打破傳統表演藝術形式。我們把空間充分利用起來,讓原來沒看過演出的人,吃飯逛街的功夫就能順便看一場演出。”姚朔把這種形式稱為“身邊劇場”,每時每刻,沒有固定限制,沒有邊界和局限。

他請來上海首個駐場喜劇秀俱樂部hahaland,以五分鐘一個段子的快節奏喜劇,迅速将商場人群吸引到台前。Hahaland背後的團隊是一幫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的年輕人,他們平時在亞洲大廈駐演,場地也是一個複古酒吧的形式,他們的喜劇都是短、頻、快的方式,看劇沒有任何門檻和負擔,就是為了年輕人之間的社交和娛樂,給生活減壓,讓快樂變得簡單。

輕量化是Hahaland做喜劇的方向,他們隻做本土,不巡演,甚至都不需要宣傳,為觀衆建立五個粉絲群,每個群500人,每場演出的票都能迅速售罄。這些成本不高、輕松愉快的演出,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為90後和00後娛樂消費的新去處。

新空間的演出是否會對傳統劇院形成沖擊?姚朔發現,并不會。去年12月,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的中文原創音樂劇《人間失格》,他坐在觀衆席發現,上座率特别高。對于一部原創首演的中文音樂劇,這樣的成績說明傳統劇場依然有穩定的觀衆群,專業劇場的儀式感、大制作的魅力也依然無可取代。

明年,姚朔想做“新表演藝術節”的2.0版本,商場中庭依然上演公共性的音樂和舞蹈演出,而商場内部的理發店、書店和花店,則将成為新的劇場空間,讓公衆更加沉浸式地觀看演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