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作出了許多軍事行動:向南,平定百越之地;向北,擊潰匈奴部族。其中,又以與百越部族的戰争損失最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始皇帝當年共派去50萬人,最後活着的隻剩下10萬人不到;期間所付出的财富更是數不勝數。那麼,始皇帝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他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南平百越,其實質就是為了擴大疆土。秦滅六國後,它的疆域也從鹹陽(即今天的西安一帶)向周邊拓展。但是,即使是有其他六個國家的疆土,秦的國土面積也不過将北方的地域盡數占領而已;然而,遠在千裡之外、擁有廣袤土地的南方還未被納入秦的版圖中。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又怎麼會容許把百越這塊肥沃的土地扔到自己的視線之外呢?于是,便有了“秦攻百越之戰”。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至于第二個問題,“秦始皇從這場戰争中得到了什麼”,我們就得先從這場戰争的本身開始尋找答案了。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所謂“百越”,大範圍地講是屬于長江以南的一帶;小範圍來看的話,大概就是今天嶺南一帶吧。“百越”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無數部族集合起來、生活在一起的一個大型原始群居集體。因為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在秦以前,百越不依附于天子、也不必靠任何人,他們維持着一種原始的生活方式,是以,一直被不了解百越地區的人稱作“南蠻”,意思就是“南方野蠻的部族”。不過,百越有崇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能夠抵禦外敵;靠近東海,雨水充沛,良田萬頃,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讓始皇帝發兵了。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為主将,率領50萬人馬,分五路,南下百越。《淮南子》中曾記載道:“秦軍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瓯和閩越,兩路攻南越,其餘兩路攻西瓯”。可見,秦始皇是真的下了血本,攻下百越似乎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從三國時的赤壁之戰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不同的環境其戰争的結果也會各不相同。秦軍的活動即使這些年一直為始皇帝到處征戰,但說到底,也不過是在北方這一塊區域中活動,霎時間遠赴百越,除了對地理環境不适外,炎熱的天氣對于常年深處北方的秦軍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淮南子》中曾經記載,秦軍在征戰百越的途中,因為天氣的原因,軍隊中有小部分的人染上了瘟疫,進而傳染給了軍隊中的其他人,等到達目的地後,因瘟疫而損失的士兵可以說是數量巨大。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不過,這些困難并沒有難倒經驗豐富的秦軍。秦軍一到達百越,便以壓倒性的優勢攻下了東瓯和閩越,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和福建等地。首戰告捷給了秦軍極大的信心,他們堅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解決這群“南蠻”。然而,由主将屠睢帶領的軍隊,在進攻西瓯(即今天的廣西)時,遇上了當地的瓯雒軍的襲擊。瓯雒軍不同于東瓯和閩越兩地的軍隊,這兩個地方因為民族群居,是以一直都是以原始社會的部落生活方式生存着,而西瓯卻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成立了兩個大型的方國了,是以,無論是從指揮的層面,還是從西瓯軍隊的極高素質,都不是東瓯和閩越兩個地方的軍隊可以比較的。是以,在輕敵以及對百越的地形地勢不甚熟悉的情況下,秦軍大敗,而主将屠睢也因為被暗殺而永遠的留在了百越的山水中。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後來,秦始皇派任嚣和趙佗出征。這兩人吸取屠睢的經驗教訓,很快就攻下了嶺南,将百越納入秦的版圖之中,為秦的疆域的擴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戰争結束後,有人統計了雙方的死傷人數:秦軍方面,出征的有50萬左右的人,但能活下來的隻有10來萬人;百越方面更是損失了近20萬人。這一仗,不可謂不慘烈了。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到這裡,秦始皇從南征百越中得到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南征百越對于野心極大的秦始皇來說幾乎是一件肯定的事情,這不僅僅代表着秦始皇要開疆擴土的決心;還是他建構的中央集權國家基本歌劇中的重要一環;此外,他還得到了百越地區近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秦始皇都絕對是這場戰争的最大赢家。

死傷30萬,流血數千裡,秦始皇付出巨大代價,隻為換來這片土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