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數家長的誤區:以為不遺餘力給孩子花錢報班,就是在教育上用心

文|秘籍君

我們國人一向抱持的态度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是以,當談及育兒成本時,吃喝穿戴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費用,這項費用在孩子的日常開支中占了大頭。

那家長該如何在教育上不遺餘力呢?很多人認為,是肯花錢給孩子報班。不光是補習班,還有各種各樣的才藝教育訓練班。

有位寶媽的留言就十分有代表性。也讓我印象深刻,一直記到現在。

在背景她跟我留言,訴說自己經曆的種種苦。這位寶媽說自己家庭條件一般,自己又是全職媽媽,寶爸不關注孩子學習,也不允許她花錢給孩子報什麼課外班,她很重視孩子教育,奈何有心無力,為此常常自責,恨自己沒有能力負擔起孩子的教育訓練班費用。看着别家孩子一個兩個班地報,自己家孩子一個班也沒有,就覺得對不起孩子。

多數家長的誤區:以為不遺餘力給孩子花錢報班,就是在教育上用心

這位寶媽的态度其實代表了多數家長的想法:認為自己隻要不遺餘力地給孩子花錢報班,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了。

其實這是個誤區。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展現在學習上,而且學習也并不能直接跟報班劃等号。

多數家長的誤區:以為不遺餘力給孩子花錢報班,就是在教育上用心

◆家庭教育的三個次元

北師大教育系博士、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博士、心理學導師陳忻在她的書《整體養育》中說,父母在家庭中養育孩子,其實隻要做到促進孩子三方面次元的發展,就算是充分盡到教養責任了。

那麼,孩子三個次元的發展,具體是哪三項呢?

生理上的發展

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長高、長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讓孩子體重增加并保持胖瘦适度、促進孩子動作技能上的發展變化、讓孩子不斷長高等。

可以說,孩子的健康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即便父母再不懂教育,也要從生理發展上去支援孩子,促進孩子長高、長壯,保持身體健康。

智力上的發展

其實也就是認知發展。這方面跟孩子的學習相關。包括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語言能力等。

孩子的學習表現,其實就是這些認知能力的綜合表現。

由此可見,并不是報了補習班或者興趣班,就一定能促進孩子這些方面的發展。

多數家長的誤區:以為不遺餘力給孩子花錢報班,就是在教育上用心

平時家庭氛圍溫馨和睦,孩子做事情時可以不必分心、專心緻志,情緒上也無消耗,自然就可以發展注意力。而記憶力、想象力和語言能力,不必報班也可以從大量閱讀中得來。

社會性與情感的發展

其實就是“情商”的發展。包括孩子的人際交往、自我認知、和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及互動等。

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確定孩子能夠自然成長為一個健康、具有社會适應能力的人。

顯然這些不是單純報班就能實作,也不是隻指望報班就能加強的。

提起教育,很多家長隻盯着孩子從入學到進入大學這段時間看。其實教育即“育人”,教育孩子不應太短視,更應該從人一生的發展角度去看,讓孩子身心健康,明白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所在,踐行符合孩子自身定義的幸福價值觀,這樣的孩子才能安然自得地度過一生,家長也才算是盡到了真正的教育責任。

你認為呢?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