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汽車圈,最近一段時間,大佬們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态勢,繼之前蔚來汽車李斌在公開場合“想不通現在為什麼還有人買燃油車”之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開過電動車之後就不适應油車”!很顯然,李斌和何小鵬的表态,從某種程度上都展現了極緻的利己主義,也就是為了電動車能夠成為主流,正在不遺餘力地“诋毀”燃油車,隻不過相比于李斌的“反常識”表态,引起了“衆怒”,何小鵬的說法相對來說就柔和了很多,也沒有見到媒體和網友“大規模”抨擊何小鵬的表态!

不過在我們看來,雖然何小鵬說開過電動車之後就不适應油車,在很大程度上有些絕對,但是不無道理。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幾年,國内汽車市場正好處在電動車、燃油車交替的階段,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時常可以試駕到不同的新車型,可能今天試駕的是一輛燃油車,明天試駕的是一輛電動車,再過幾天試駕的又是插電混動車型,是以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沒有适應不适應一說,就算開了一兩天電動車,重新切回燃油車,也沒有那麼不适應。當然我們試駕過很多車型,除了對大多數新車的适應性都更快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駕駛電動車的時間很短,在習慣上還沒有形成對電動車的依賴性!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如果長時間駕駛電動車,尤其是高端電動車,猛地切回燃油車之後,的确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适應,這一點何小鵬說得倒是沒啥大錯!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們拿到了一台廠商提供的長測電動車,我們使用了不到一個月,在這個過程中,這輛車基本上就扮演了我們的代步車和工作車,這期間也沒有駕駛過燃油車,電動車較為強勢的加速能力和加速響應,以及動能回收、單踏闆模式,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駕駛習慣!
是以當突然有一天,我們将這台電動車歸還廠商,重新開回我們的燃油車之後,的确會有一定的不适應性。首先燃油車的動力響應,相比于同等價格、級别的電動車,是有一點劣勢的,這和排量、動力資料沒有太大關系,電機直驅的特性,讓電動車動力響應真正做到了車随腳動,而燃油車其實很難做到這一點!
而在駕駛電動車的過程中,可能很多駕駛者都會習慣性在準備刹車的時候,将右腳從加速踏闆上擡起,不去刹車,而是利用車輛的動能回收系統進行電量回收,是以刹車踏闆的使用率其實整體并不高!但是長時間駕駛電動車,突然切換到燃油車上之後,在需要刹車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地擡起加速踏闆,但是不踩刹車,導緻的結果就是車輛還是以原速度滑行,這就比較危險了!我們在使用一段電動車之後再駕駛燃油車,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隻要适應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從電動車切換到燃油車的不适感就會消失了!
當然了,電動車整體和駕駛輔助的配合,相比于燃油車來說,也是更加“默契”,這是電動車的天然優勢,因為駕駛輔助系統産生的指令,可以更快到達輪端,而不像燃油車那樣需要經過行車電腦、發動機、變速箱,才能到達論斷!從這一點上來看,電動車的優勢的确很明顯!
事實上,盡管長時間駕駛電動車之後,接着使用燃油車會有很強烈的不适應感,但是這無關好壞,隻是時間問題,就好像很多燃油車車主不适應開電動車一樣,這不能成為擡高電動車、貶低燃油車的理由和借口。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很多燃油車車主都沒有冬季續航銳減,或者車輛續航虛标的困擾,那麼是不是可以說燃油車就是比電動車先進很多呢?顯然不是這樣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果有可能是對的,但一定不是全面的!
是以,在我們看來,作為電動車廠商的頭頭腦腦們,擡高自己的産品,希望自己的電動車産品被更多人接受,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表達的時候,也不能通過“反常識”或者貶低燃油車的方式來實作。因為在當下,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電動車可能是未來,但燃油車就是當下和現實,電動車和燃油車,在現階段隻能算是各有所長,電動車并不具備全方位碾壓燃油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