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時,整體環境談不上對女性友好,若是一位女子表現出極高的才華,那麼,對她本人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曆史上有太多的才女,她們的境遇讓人看了之後歎息不已。

先說說唐朝的幾位才女。
薛濤的“知名度”相對高一些,出生于官宦之家。隻不過,薛濤的父親薛鄖為人正直敢于說話,以至于,得罪了當朝權貴而被貶谪到四川。
于是,一大家人跋山涉水,從繁華的京城長安搬到了遙遠的成都。14歲那年,薛濤的父親因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去世了,使得母女倆的生活立刻陷入了困境。于是,為了生計所迫,薛濤憑借着自己“容姿既麗”和“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在16歲加入樂籍,成了一名營妓。
當時的薛濤不僅貌美還多才多藝,于是,便結交了一些知名文人,如:白居易、杜牧等人。此外,薛濤和韋臯、元稹還有着感情上的交集,不過都沒有結果。韋臯倒是給了她不少經濟上的資助,但這卻助長了她的脾氣。當時,四川的一些官員想見韋臯,就開始從她這裡打通關系。對此,韋臯十分不滿,一怒之下就下令将她發配到了松州(今四川松潘縣),以示懲罰。
最終,薛濤脫離樂籍後,過着十分淡然的生活,73歲壽終。
魚玄機,也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身世頗為坎坷。關于她的文字史籍少見,隻是零散見于一些個人文集。
說她很是聰慧,尤其在詩上的造詣頗高。據說,溫庭筠很是欣賞魚玄機的才華,使得二人成了好朋友,不時會和詩一首。之後,溫庭筠撮合她嫁給了李億。隻是,李億早已有了妻子,魚玄機為主母不容,隻得出家做了道士。但不知為何,魚玄機居然因妒殺了女婢,三年後被處死了。
臨死前,她還做了一首七言律詩《獄中作》:
焚香登玉壇,端簡禮金阙。
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
由于資料很少,沒法對魚玄機做出一個完整的評價,隻能通過她留下的詩作,鑒定其才華。魚玄機之詩存世一卷,收詩49首,中國國家圖書館(北圖)藏的是南宋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此外,在《文苑英華》中收有魚玄機《折楊柳》一首,不見于集中,故世存魚玄機詩50首。
像她們二位,如此有文采,若是放于現在,不說其它方面,至少生活上是沒有顧慮的。而她們卻不得不委屈自己,縱有滿腹才華又如何,沒有父兄、丈夫的庇佑,生活隻能用艱險來形容。
其實,李隆基的一個妃子江采萍,也算是那個時代的才女。據說五六歲時,就能寫詩作文,12歲那年入宮,很得皇帝的寵愛,被封為了“梅妃”。隻是,來了一位楊貴妃,最終,将她貶入了冷宮。
“安史之亂”時,李隆基偷偷逃了,身邊的後妃隻有楊貴妃,其餘人都不要了。不過,等李隆基再回來時,已經找不到人了。由于唐玄宗落逃沒帶上陽宮中的梅妃,梅妃隻得白绫裹身投井自盡。
看一看當年她和皇帝賞梅時寫的詩:
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飄十裡長。
話說,某天梅妃托夢給此時的太上皇唐玄宗,梅妃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東邊的梅樹下。”最終,唐玄宗派人在溫泉池邊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屍體,外面用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聲大哭,以妃禮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并親手為她寫下祭文......
若是當年不進皇家的後院,江采萍會不會生活得更美滿,文學上的造詣會不會更進一步呢?
再往前的朝代,南齊也出了位才女,她雖然隻活了23歲,不過在民間很有名氣,她就是蘇小小。其實,她本人的詩作幾乎沒有什麼留存,但曆代都會有文人寫她的故事,最早見于《玉台新詠》。
那麼,蘇小小有着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
依舊是才子佳人的故事,隻是,她不過一詩伎,這身份哪個大戶人家能接納?看似她和當時的一些文人交集頗多,不過是慕名一睹芳容,再交流些詩文罷了。好在,蘇小小不是糾結于情感之人,隻是身體健康情況不好,早早的就謝了世。且在臨終前,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别無所求,隻願死後埋骨西泠。”
其實,蘇小小的故事能流傳下來,更多的是她資助了一位學子鮑仁考學。後來,鮑仁考中,但她卻已經魂歸西天。應試登第的鮑仁後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泠”的遺願,就出資在西泠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塘蘇小小之墓”。但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該墓被紅衛兵毀壞。2004年市民熱烈争論後杭州市政府決定重修蘇小小墓,園林專家孟兆桢根據老照片反複推敲後重建。
想來,太多的文人都期望有一位如此女子,不但才貌俱佳,還能心意相通。
此外,史上還有一位命運輾轉的才女蔡文姬,若不是後來曹操花錢将她贖回,估計文學史上會少了些顔色。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很厲害的文學家,書法家,得知自己的女兒在音律上有天賦後,也是傾心培養。隻是,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由于夫君過早離世,使得她隻能回到了娘家。那時,董卓挾持着漢室,迫着蔡邕去他那做官,後因事殺了他。之後,蔡文姬失了依靠,被劫往匈奴。
也許,在她看來,此生應是定性了。
好在,好才的曹操當年和蔡邕是好友,聽聞她的消息後,沒有任何猶豫将她接了回來,還給她安排了一段婚姻,才有了《悲憤詩》: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
志欲圖篡弑,先害諸賢良。
……
流離成鄙賤,常恐複捐廢。
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現今,再讀她們的故事,不覺感慨世道未免有點不公,既然給了她們如此優秀的才氣,為何又要給她們這麼多的磨難呢?
隻能說,那樣的社會,從來就沒有任何空間,讓她們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真正欣賞她們的又有幾人呢?曹操接了蔡文姬回來,後借其夫君犯事的機會索要蔡邕的藏書。雖然曹操愛才,但不能否認,他還是藏有了一份私心的。
是以,或許隻有像薛濤那樣,看淡了紅塵一切,才能活得高壽。
參考資料:
【《唐才子傳》、《煙姿柳:才女魚玄機》、《梅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