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因為一些曆史事件認識一些曆史名人,就像因為西安事變,我們認識了張學良和楊虎城。而人們對于張學良的好奇,從史書上的事件延伸到了關于張學良的生活瑣事。
比如張學良的軍閥人生,以及他和他的趙四小姐,都成為了人們在西安事變之外對他的關注點。當然還有更多對他不甚了解的,是否會好奇他的人生為什麼能夠被人們津津樂道呢?

愛權愛錢,更愛國
張學良出生于1901年,父親是著名的奉系軍閥張作霖,而作為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嚴格教育。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張學良接過父親的擔子,東北變成張學良的統治,張學良也被稱為少帥。在父親死後的一個星期,張學良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黨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中國在形式上統一了。而後自己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張學良雖然是軍閥,但他也深刻地明白,國家統一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即使與南京政府有了統一的條約,張學良也不會完全聽從蔣介石政府的話。1930年,國民黨政府内部硝煙四起,黨派林立,對于上司人蔣介石的話陽奉陰違,中央權力被架空的的可能性。
這時,各個黨派都在争取張學良作為盟友,畢竟東北軍是多大的一塊肥肉。而張學良在面對這樣的局勢下,1930年3月1日,發表《勸告蔣閻息争通電》,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邦國多難,非息争不足以圖存。但實際上,張學良偏向蔣介石一點。
直到1930年8月30日,張學良感到出兵時機出現,他回到沈陽,表示支援南京中央政府,支援統一的政府,但不支援蔣介石的一切陰謀論。唯有國家快速實作統一,停止内戰,東北乃至全國才能得到和平與發展。
這時期的張學良已經明白了唯有政府與國家的統一,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的不反抗政策激怒了全國人民,指責,侮辱張學良的不作為。
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即使國聯讓日方撤軍,日軍也不理會,還繼續向我國中原部分發動入侵。張學良這時已經看透日本的野心,也明白了,想要國家民族不受入侵,誰也指望不上,唯有靠自己。
但蔣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線,讓張學良意識到,蔣介石主動和抗日的可能性太小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與楊虎城逼蔣抗日,釋放被關押的愛國領袖,停止内戰,一緻對外。
因為這二人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國共兩黨才能取得第二次合作,抗日戰争才能這麼快的得到勝利。1938年,張學良和楊虎城就走入了自己被囚禁的人生。
1990年,張學良才恢複自己的自由身,可是這時的他已經是耄耋之年,少将張學良的一生好像結束了,很多的曆史事件組成了他的人生軌迹,那他與趙四小姐的故事又有哪些後續?
生有四子一女
關于張學良的愛情故事,趙四小姐不得不拉出來說一說。趙四小姐,叫做趙一荻,是張學良的情婦,二人還有一個私生子,叫做張闾琳,可到最後,張學良的子女中,隻有這位私生子得到善終。
他與第一任妻子于鳳至所生的三個兒子沒有一個得到好結局,隻剩一個女兒平安長大。首先離開他的是他的小兒子張闾琪,小兒子死于日本人處心積慮的陰謀之中。
張闾琪一直很是優秀,張學良也很重視這個小兒子,可是好像天妒英才,張闾琪被檢查出患有肺結核,周圍有人給張學良提建議讓張闾琪去日本治療。張學良剛開始因為日本關東軍害死了自己父親,隔着深仇大恨,不願意将其送去日本治療。
但為了兒子的健康,張學良還是将兒子送去了日本。可是,張闾琪不僅沒有痊愈,還死在了害死自己父親的日本人手裡。原來,這是日本人的一場精心設計,日本特務将炸彈放在檢查的機器上,就這樣,他的小兒子被炸死了。
然後是他的長子張闾珣和二兒子張闾珩,在國外留學的大兒子在聽說自己父親被囚禁,母親病情惡化的消息時,很是着急,這麼多年在國外的壓力趁着這個事件,一股腦地全湧出來,把大兒子活活逼瘋。
為了照顧大哥,二兒子四處奔波,在父親部下的幫助下,他們以為自己終于可以與母親團聚了,可誰知1958年,二兒子張闾珩出了車禍,離開了人世。大兒子确診為白血病患者,當時的醫療條件,白血病就是絕症,無醫醫治,最終也離開了人世。
私生子得善終
而他與趙一荻所生的兒子張闾琳,本是私生子,但在那個年代的人看來,無後就是不孝,是以這位私生子被寫入了族譜,成為了張學良的後人。
而張學良的前妻于鳳至也不計張學良與情婦的事,把私生子接到美國,悉心培養,最後張闾琳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航天工程博士,曾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金。
張學良的英雄人生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拍成影視劇循環播放,可英雄背後的蒼涼,誰人能體會?
作為民族英雄,卻被囚禁将近六十年,大好青春年華在監禁中度過;作為父親,他沒守護好自己的子女,看着他們被有心之人殺害,死在異國他鄉,自己卻無能為力。
作為丈夫,他沒有對妻子做到忠誠,但妻子卻不怨恨他,仍然好好對待他與趙四小姐的孩子。他幸也不幸,他的故事确實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在我們心中,張學良好像永遠是那個為了民族大義,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少帥。
小結:
人的一生會被一個問題所困擾:為什麼活着?有人為功名利祿,有人為實作壯志,有人為國家身先士卒。
正是因為張學良心中有國家,願為國家,身先士卒,他才成為我們的民族英雄,縱使他被囚禁數載,變得狼狽,不在當年的英雄,可他在我們心中确是永恒的,無可替代的,少帥——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