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教父張仁奎,全國徒子徒孫三萬多,曾兩招打敗日本武士道高手

說到青幫,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該幫派成立于雍正年間,和打着“反清複明”旗号的天地會後來分化出的洪門并列。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輩分已經傳到大、通、悟、學四字。人稱“民國教父”的張仁奎便是輩分極高的“大”字輩,而我們所熟知的黃金榮、杜月笙也隻是他的徒弟、徒孫而已。

民國教父張仁奎,全國徒子徒孫三萬多,曾兩招打敗日本武士道高手

張仁奎老家在山東滕縣,據說他從小就和表叔學武,練就了一身好功夫。甲午戰争後,山東各地鬧義和團,年輕氣盛的張仁奎也加入了其中。當地義和團主事人是青幫第二十代“禮”字輩的馬鳳山,他十分欣賞張仁奎,收其為徒,把他排在了第二十一代的“大”字輩。

義和團被鎮壓後,張仁奎便一直跟随在青幫師兄徐寶山左右,到徐寶山被陳其美刺殺時,張仁奎已經坐到了旅長的位置。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張仁奎鎮守的江蘇一帶成為直系的地盤,張自然也變成了直系的一員。考慮到他在江北的影響力,馮國璋任命張仁奎為通海鎮守使,晉升陸軍上将軍銜。

民國教父張仁奎,全國徒子徒孫三萬多,曾兩招打敗日本武士道高手

在那個時候,很多人一旦走上所謂的正道,就很顧忌别人提到自己的過去,好比東北王張作霖,他就很在意别人說他是土匪出身。

而張仁奎不是這樣,他從來不忌諱自己的幫會身份,在升任通海鎮守使後,很多軍政要員、工商界人士都找門路求人引薦,拜他為師。因徒子徒孫越來越多,到了後來,張仁奎直接以青幫“太爺”的名号處理政事,因為不管是警署、官衙,還是商會的領頭人物全都是張的徒弟。

1935年5月,張仁奎的“仁社”成立,成員多是社會上層人物,此時張仁奎已經退出軍界,全心做起了他的青幫大佬。因為發展迅速,“仁社”和黃金榮的“榮社”、杜月笙的“恒社”鼎足而立,成為上海幫會中最有勢力的三個團體之一。後來,張仁奎在全國擁有徒子徒孫三萬多,骨幹成員就有三四千,滲透到民國各行各業,張仁奎俨然成了“民國教父”。

民國教父張仁奎,全國徒子徒孫三萬多,曾兩招打敗日本武士道高手

上海抗戰爆發後,張仁奎的“仁社”為抗日軍隊募捐了一大批軍用物資。上海淪陷後,因為年事已高,張仁奎滞留在上海法租界裡,稱病閉門謝客,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并且暗中多方保護抗日愛國人士,給他們資助。察覺到張仁奎的抗日活動後,日本方面派出上海司令官、武士道高手矢野堯以比武為名前去挑釁。

要知道張仁奎在年輕時,憑借一把單刀馳名江淮,曾闖進數十人的地痞中空手奪刀,救出被他們圍毆的同伴。雖然現在年近八旬,但英雄本色不減當年,他拿起大刀鎮定自若迎戰矢野堯,僅用兩個回合就擊敗了對方。隻見張仁奎用刀柄連續點選矢野堯腕部穴位,迫使對方撒手棄劍,大敗而歸。但是日本人并沒有放棄,派各種人來對張威逼利誘,張氣憤之下,一病不起,最終于1944年12月24日去世。

民國教父張仁奎,全國徒子徒孫三萬多,曾兩招打敗日本武士道高手

“民國教父”張仁奎的去世,無異于傳統青幫的終結,而此刻,青幫新大亨早已崛起。如果說張仁奎時代的青幫還算是有着嚴格的幫規,有正式的禮儀,但到了黃金榮、杜月笙的手裡,青幫已經失去了“盜亦有道”的靈魂,隻剩下了軀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