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去病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的辛苦,為啥士兵不嘩變?

霍去病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的辛苦,為啥士兵不嘩變?

好的部隊是管出來的,不是慣出來的。霍去病和李廣不同,李廣愛兵如子、體恤士卒,但這樣的部隊沒有什麼戰鬥力,在面對匈奴人時隻知道逃跑,是以李廣是個好兄弟,但不是個好将軍或好上司。我們再來看霍去病,這位爺從小養尊處優,沒有吃過什麼苦,說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一代并不為過。但霍去病不是廢掉的一代,他跟的上司是大漢天子漢武帝劉徹。霍去病雖然靠着外戚的身份入仕,卻是靠着自己的能力顯貴的,這和鄧通、董賢、韓嫣等一衆面首不同。

霍去病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的辛苦,為啥士兵不嘩變?

霍去病出塞攻打匈奴總6次,其中二次是大将軍衛青的輔将,而有4次是主将身份。先後斬殺、俘虜匈奴軍兵11餘萬,并且促使了駐守匈奴地盤西邊的渾邪王率領數以萬計匈奴人投誠西漢。可以說…在衛青與霍去病兩舅甥的輪翻攻擊下,匈奴兵被殲、被擄近18萬。一時間,能力可以橫掃歐亞大陸的匈奴精銳之師幾乎被殆盡,也使得匈奴西遷,在這日後的幾百年,匈奴對中、西亞與歐陸各國産生巨大的威脅。然則為什麼軍兵在一位不那麼愛士卒的将領率領下仍無愄戰鬥呢?原因有二:一是士兵最終效忠的是大漢王朝而非骠騎将軍。二是在将旅中,獎罰分明較愛兵如子更為重要!因為其可以令真正有能力者取得榮耀。

霍去病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的辛苦,為啥士兵不嘩變?

軍旅之中,有時出現将領對士兵“動粗”實屬正常現象,并不算“毆打士兵”。例如,經曆過至少連續24小時野營拉練的軍人都會深有休會,一旦中途停下吃飯時,許多官兵就會倒下呼呼大睡,既不想起,也不起吃飯,這時指揮官在叫不醒的情況下,就會動粗,對着不起來的士兵踢上幾腳,督促他們盡快吃飯趕路。是以,霍去病的軍營也絕對存在此類“毆打士兵”的現象,但并不會遭到士兵記恨。

霍去病經常毆打士兵,絲毫不體恤将士的辛苦,為啥士兵不嘩變?

《漢書》也肯定了這一點:“舉大将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骠騎,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趨利避害人之天性,跟着霍去病出征、報效國家, 能升官發财!在封建社會,踏入軍旅的個體,在沙場上建功得以提升幾乎是唯一的出路,英勇善戰的霍去病自然知道這一點,是以,他是想方設法地提高士兵的個人奮鬥意示,相信士兵是了解的。因而沒人嘩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