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應益州牧劉璋自殺式引狼入室之邀,法正、孟達的引導下,劉備統率龐統、黃忠、魏延、霍峻、劉封等将領及數萬步卒,先到江州(重慶)北,再溯墊江水北上涪城(四川綿陽)屯兵駐紮。

劉璋邀劉備入蜀前,曹魏政權散步了遣司隸校尉鐘繇征讨漢中張魯的煙霧彈,其實曹魏真正目的是引誘韓遂、馬超為首的關東諸軍閥出戰而一網打盡。暗弱的劉璋糊裡糊塗地确信此傳言,像驚弓之鳥,惶恐萬分,不知所措,早有棄暗投明打算的别駕張松,勸谏劉璋邀請劉備入蜀,共同征讨張魯。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劉備率領諸将入蜀

劉璋親自率領步騎兵三萬餘人,從成都浩浩蕩蕩出發,不辭勞苦,行至三百六十裡外涪城與劉備相會。兩軍相會,不僅歡飲百餘日,還向劉備又是增兵、又是送軍資,以至“前後贈遺以巨億計”,盡地主之誼,真是誠心誠意款待客人,可謂兩方讓人羨慕的蜜月期。

璋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缯絮錦帛,以資送劉備。>>> 《吳書》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兩軍涪城相會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吃好喝好之後,該幹點正事,天下也沒有免費午餐,劉璋讓劉備征讨張魯,吃人家嘴軟,劉備二話沒說,并軍三萬餘人,北上葭萌(四川廣元)。劉璋還讓劉備督白水關(四川青川)駐軍,自己傳回成都,此時為建安十六年(211),十二月。

但是,厚黑學大咖劉備拿人家劉璋好處之後,不為人家辦事,反而駐紮葭萌,按兵不動,“厚樹恩德,以收衆心。”搞起自己算盤,一待就是一年,還向劉璋借兵一萬及糧草,說是傳回荊州支援東吳抵抗曹魏,劉璋當然不樂意,免費供你吃供你喝一年,不僅不征讨張魯,還好意思伸手借兵借糧,真是上了賊船,進退兩難,隻答應“璋但許兵四千,其馀皆給半。”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龐統

其實,劉備是采取了謀士龐統的奪取益州三策中的中計而行,隻是不知情的内應者張松寫信勸導劉備及法正,“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不幸被其兄張肅告發,被劉璋斬殺。于是,劉備和劉璋正式撕破臉皮,拉開益州之戰,曆經兩年多,最終劉璋出城投降而結束。

龐統所言奪取益州三策中上策為選精兵,出其不意,直取成都;中策為詐稱回荊州救孫權,向劉璋借兵借糧,若不借,則以名正言順讨伐;下策為退還白帝城,待荊州之兵支援,逐漸攻占益州。

從戰争結果來看,最終勝者為劉備,為了實作終極目标複興漢室,終于完成《隆中對》所策劃的“跨有荊、益”戰略路線,但美中不足,劉備入主益州過程中也不少損失,其一為失去左膀右臂頂級謀士“鳳雛”龐統;其二從荊州調兵遣将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均入蜀,獨留關羽統率荊州之衆,為東吳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其三所消耗時間過長,從劉備入蜀至入主益州經曆時間為三年多,加之與東吳的争奪荊州南部諸郡之争,錯失良機,漢中先被曹魏占領,後通過惡戰才收入囊中。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諸葛亮等入蜀

果真,龐統獻出的三策是最佳嗎?還是另有上上策?大膽假設一下,若劉備直接去征讨漢中張魯其結果是如何?

劉備入蜀的當年建安十六年(211),九月,曹操在潼關大敗關東諸軍,馬超、韓遂逃奔涼州;十二月,征服安定的另一位關東軍閥楊秋之後,因田銀、蘇伯在河間反叛而留夏侯淵屯長安,以議郎張既為京兆尹,自己傳回邺城;建安十八年(213)春,曹操親率,号稱四十萬的步騎兵,進軍濡須口,征讨東吳,最終因春季長江大漲水,加之東吳軍隊的不凡,曹操面對長江慨歎“生子當如孫仲謀”而無功傳回;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才開始親征漢中。

劉備入蜀至曹操親征漢中足足有三年多時間間隔,曹操三月出征,九月攻占漢中治所南鄭(陝西漢中),僅僅用了半年時間。若劉備采取直接征讨張魯,則能否短時間内攻取呢?

可以說肯定,沒有太多障礙,因劉軍比起曹軍有以下幾種優勢:

其一,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戰争中物資運輸的重要性,在戰亂不斷的三國時代經常發生缺糧事件,諸葛亮發動的第二次、第四次北伐,因缺糧而導緻失敗。劉軍比起曹軍不僅物資運輸路程短,還有近在咫尺的大後方益州支援,無糧草不足之憂。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葭萌關等位置圖

其二,當時劉備手上有三萬兵卒,加上有黃忠、魏延、劉封、霍峻等将領,可謂兵強将勇,還有可以随意調動的白水軍,加之劉璋十萬大軍做後盾,數量上不亞于曹魏十萬兵力。比起擁有十萬戶人家(以人口40-50萬,兵力按人口10%推算),頂多五萬兵力的張魯,有數量上優勢。

其三,益州至漢中比起關中至漢中,道路距離短、不險峻,熟悉漢中地理的劉璋軍,可以作為先行部隊,使主力征讨部隊可以迅速挺進漢中腹地。

以上可以得出,劉備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内能攻取漢中,這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實作幾率很高的事實。劉備直接攻占漢中之後,對蜀漢集團有哪些好處呢?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張松、法正

其一,别駕張松在益州境内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加之能謀善斷的法正協助,說服益州境内世家大族加入劉備陣營,

勸導劉璋或者逼迫劉璋拱手相讓益州

,這也不是癡人說夢,有袁紹脅迫韓馥占據冀州的成功案例。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更何況“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君。”的事情司空見慣的三國時期,認為劉璋被他人取而代之是遲早的事情的人,不僅僅是張松、法正兩人而已,還會有不少識時務的益州俊傑們,是以讓劉璋拱手相讓益州的幾率還是蠻高。

其二,占據漢中、益州之後,派遣孟達和劉封或者關羽、張飛、趙雲等将領中的一兩位攻取上庸地區,則

不僅更鞏固益州大學營安全,還能增加一條攻擊曹魏路線-順着漢水,攻擊襄陽、樊城地區,直指南陽、許昌。

事實上,攻占益州之後,就是派遣孟達和劉封占據上庸地區,隻因後來發生關羽失荊州,導緻連鎖反應,相繼丢失上庸地區。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關羽

其三,建興三年(225)春起至當年秋,諸葛亮親征平定益州後院南中地區,為蜀漢政權消除後顧之憂。占據漢中、益州之後,劉備坐鎮,以龐統或者法正為參謀,平定南中,則更能確定益州安全,加之盛産金、銀、漆、耕牛、戰馬的南中地區,不僅充實軍費,還可以挑選善戰少民族兵編入蜀軍,

增強蜀漢政權實力

,如王平的由青、羌兩族士兵組成的一萬“無當飛軍”,以英勇善戰叟兵為主的李嚴江州兵等。

南土平定,… … …徙其豪帥于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于時費用不乏。>>> 《三國志》

其四,諸葛亮、張飛、趙雲留在荊州,則不會發生丢失荊州事情,還能繼續保持孫劉聯盟,進而不會發生夷陵之戰,

蜀漢政權可以具有荊州、益州、上庸地區,聯合東吳共同抗擊曹魏,則實作複興漢室的幾率大大增加

龐統向劉備所獻奪取益州三策是不是最佳之計?還是另有上上之策?

三國三巨頭

世上事情本來難以預料,孰對孰錯,隻有當事人最清楚,身為後來者,我們隻能推測。身為當時聰明絕頂的超一流謀士龐統,或許智者千慮,也有一失,或者老大劉備、智囊諸葛亮、龐統在内的集團核心層們,不是沒有想到直接攻占漢中之計,隻是當時對蜀漢集團來說,攻占益州實在太迫切而抛棄比三策有不少好處的攻占漢中之計,直接采取中策。

當時,若劉備直接攻占漢中,逐漸攻取益州、上庸地區之後,聯合東吳東西兩面一同作戰,讓曹魏疲于奔命,不能休養生息,實力停留不進,反而讓東吳、蜀漢逐漸蠶食曹魏地盤,誰能斷定孫劉聯合軍最終不能打敗曹軍?之後,東吳、蜀漢逐鹿中原,誰又能斷定蜀漢不能一統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