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戎钰

“一次搶救性發掘,發現了一個不見于史書記載的神秘諸侯國……”近日,央視推出節目,邀請全國各大博物館掌門人和文博專家“解鎖考古密碼,探尋曆史文明”。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湖北曾侯世代墓成為主角,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曾侯乙尊盤驚豔亮相,而主持人的那句“至今都無法複制這件國寶”評價更是引發網友熱議。現代高科技為何無法完美複制數千年前的青銅器?來聽聽青銅器專家怎麼解釋。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數千年前的制作工藝不可再得

承載着中華禮樂文明的青銅器,既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青銅時代燦爛文明的見證,而鑄造工藝堪稱神乎其技的曾侯乙尊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中國考古大會》節目中,主持人将曾侯乙尊盤稱作“公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工藝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具”,讓觀衆看後歎為觀止。據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長方勤介紹,曾侯乙尊盤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盤兩件器物組成,上面是尊,下面是盤,“尊裡裝酒,盤裡裝水,可以用來溫酒或者冰酒。”器物結構非常複雜,形狀異常精美,是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文物,目前是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據介紹,曾侯乙尊盤的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尊的口沿是多層套合的镂空附飾,遠看像雲朵,實際是由龍蛇組成的镂空花紋,它們互相盤旋環繞,宛如在空中遊動;尊的頸部攀附了4隻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龍蛇裝飾;尊的腹部和圈足皆是蟠螭紋和浮雕的龍。而盤的制作則更為複雜。

在早年的考古報告中,考古學者如是描述曾侯乙尊盤,“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在所有傳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精品。”考古界一緻認為,曾侯乙尊盤是商周青銅器的巅峰之作。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由于鑄造工藝過于複雜,曾侯乙尊盤在《中國考古大會》節目中被認為是“無法完美複制、制作工藝不可再得”的青銅器,“即便是現代技術,也無法對其進行精準的三維掃描模組化。”

無法複制的不僅是曾侯乙尊盤

就職于湖北省博物館的青銅修複專家方晨1月11日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中國考古大會》之是以稱曾侯乙尊盤無法被複制,基于兩方面考量,“首先是出于文物保護方面的考慮,如此國之重器,如非必要,不允許複制。”其次則是因為尊盤的整體造型紋飾繁缛、結構複雜,整個尊體裝飾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盤體上裝飾56條蟠龍和48條蟠螭,其精巧達到了先秦時期青銅器的極點,“古代工匠用何種方法制作尊盤?現代學術界對于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争議,一派認為是失蠟法,一派認為是範鑄和焊接工藝。”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據了解,2006年曾有考古專家運用失蠟法,耗時近20年複制了曾侯乙尊盤,但複制件在精湛程度和神韻上與原件尚有差距。

據方晨介紹,除了曾侯乙尊盤,湖北省博物館還有一些國寶的制作工藝是無法被後世完美複制的,比如同樣出自曾侯乙墓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它也出自戰國時期,現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由八對大龍和數十條糾結纏繞的小龍構成,龍身互相纏繞,無數條首尾糾纏的小龍盤在一起,向上攀爬,給人既紛繁缭亂、變幻莫測又舒展開朗、生動有序的奇特感受,底座整體镂空并鑲嵌綠松石。”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其實與複制國寶相比,方晨更關注的是修複國寶,讓更多的珍貴文物能得以展出,跨越時空與觀衆見面。作為湖北省博物館文物修複師隊伍的主力之一,方晨曾經參與修複出土于随州市文峰塔墓地的曾侯與M1:2号甬鐘,完成了一個外人眼中的“不可能的任務”。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中國考古大會》解密曾侯乙尊盤:再牛的高科技都無法複制的國寶

據介紹,這件甬鐘殘破嚴重,尺寸較大,修複難度極高,方晨和團隊先要使用三維掃描、3D列印技術制作鐘體缺失部位樹脂模型,再結合失蠟法制作青銅補配件,最後将殘片嵌入青銅鑄件中低溫焊接,使甬鐘得以複原。如今觀衆隻需要走進博物館,便可以看到這件被完美修複、以最佳狀态示人的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