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有日本刀者,以故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斷毛發,久若發硎,不折不缺”,“單刀陷陣,五兵莫禦。其用刀也,長以度形,短以趨越,蹲以為步,退以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萬人辟易,真島中之絕技也”,“其人率橫行疾鬥,飄忽如風”。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這幾段文字,是史書《廣東新語》對古代日本武士所善用的倭刀和倭刀法的描述。可以看出,獨步一時的日本刀法,在古代國術界确實是獨樹一幟的存在。然而遺憾的是,如此鋒利的日本刀,在明朝時曾淪為倭寇手中的利器,如此精湛的日本刀法,也淪為倭寇侵略戰争的幫兇。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派遣使者招撫中國周邊的亞洲小國,敦促其國王派人前來臣服朝拜,想與之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但日本卻倚仗有大海阻隔,且曾經戰勝過強大的元朝,是以對明朝的招撫置若罔聞,甚至變本加厲,在洪武二年(1369年),悍然斬殺5名明朝使者。雖然朱元璋以大局為重,沒有是以挑起戰争,但明朝日本之間從此埋下不和諧的因素。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嘉靖年間,由于明朝推行嚴厲的海禁國策,産生嚴重的副作用,東南沿海一帶海盜蜂起,大批日本浪人和武士,為了掠奪财富,和海盜勾結起來,明火執仗闖入明朝東南沿海地區,大肆燒殺劫掠,甚至攻州打縣,明朝東南财賦重地蘇州、杭州、南京都受到嚴重威脅,史稱“倭寇之患”。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嘉靖皇帝屢次調兵遣将,組織重兵圍剿倭寇,但因為明朝正規軍承平日久,武備廢弛,軍紀渙散,戰鬥力低下,居然在兇悍的倭寇面前連吃敗仗,傷亡慘重。嘉靖皇帝迫不得已,拿這幫不争氣的正規軍毫無辦法,隻得下令各地督撫大臣,征調各地的地方特色兵種,如廣西狼兵、河南毛葫蘆兵、少林武僧等各路人馬,就此走上戰場。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其中,少林武僧可以說是各路地方武裝中最為耀眼的一支隊伍。明朝中期的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他們英勇抗倭的記載,“明時倭寇作亂,總制胡宗憲始用少林僧兵”。“倭寇初至,無兵可禦。操江都禦史蔡公,命少林僧天員領僧兵殄滅之”,“僧兵為前哨,聞有賊百餘人在焉。奮力追擊,賊懼而逸”,“少林僧月空受都督萬表檄,禦倭寇”。

少林武僧為了明朝浴血沙場,有很多僧人陣亡負傷,付出了重大犧牲。遺憾的是,為國奮戰的少林武僧們,并未得到明朝皇帝的善待,對他們的态度令人心寒。别說什麼褒獎與恩遇,連他們的最基本合法權益都得不到保證。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戰中浴血沙場,明朝皇帝對待他們卻令人心寒

少林僧人在國家有難時挺身而出,抛頭顱灑熱血。但回到寺中之後,還要耕種田地,自種自吃,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依寺荒山,用力開墾。山坡旱則苗枯,澇則沖流,薄收些少,焚修度日”。更為過分的是,他們和平民百姓一樣,“一體當差納糧”,承擔沉重的田稅與人口稅。結果很多僧人不堪忍受,大量逃走,幾乎難以維持。不僅如此,寺廟周圍的豪紳大戶勾結官吏,肆意侵占寺廟田産。

萬曆元年、萬曆九年、萬曆二十三年,少林僧衆先後多次向朝廷上書,陳說苦衷:“本寺僧累代迄今,舊有準勇節、應征調,屢有死功”,結果不僅沒有獲得“加恩優恤”,反而“緻糧差累苦,情實可哀”,緻使僧人大量流竄逃走,是以懇請官府“申蒙除豁蠲免”。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的呼籲并未引起有關方面重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屢次上書。明朝皇帝對少林武僧的大功并未給予相應回報,令人心寒。

參考資料:《明史》《江南經略》《行健齋随筆》《倭變志》《登封縣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