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有日本刀者,以故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断毛发,久若发硎,不折不缺”,“单刀陷阵,五兵莫御。其用刀也,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万人辟易,真岛中之绝技也”,“其人率横行疾斗,飘忽如风”。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这几段文字,是史书《广东新语》对古代日本武士所善用的倭刀和倭刀法的描述。可以看出,独步一时的日本刀法,在古代武术界确实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然而遗憾的是,如此锋利的日本刀,在明朝时曾沦为倭寇手中的利器,如此精湛的日本刀法,也沦为倭寇侵略战争的帮凶。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派遣使者招抚中国周边的亚洲小国,敦促其国王派人前来臣服朝拜,想与之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但日本却倚仗有大海阻隔,且曾经战胜过强大的元朝,因此对明朝的招抚置若罔闻,甚至变本加厉,在洪武二年(1369年),悍然斩杀5名明朝使者。虽然朱元璋以大局为重,没有因此挑起战争,但明朝日本之间从此埋下不和谐的因素。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嘉靖年间,由于明朝推行严厉的海禁国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东南沿海一带海盗蜂起,大批日本浪人和武士,为了掠夺财富,和海盗勾结起来,明火执仗闯入明朝东南沿海地区,大肆烧杀劫掠,甚至攻州打县,明朝东南财赋重地苏州、杭州、南京都受到严重威胁,史称“倭寇之患”。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嘉靖皇帝屡次调兵遣将,组织重兵围剿倭寇,但因为明朝正规军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军纪涣散,战斗力低下,居然在凶悍的倭寇面前连吃败仗,伤亡惨重。嘉靖皇帝迫不得已,拿这帮不争气的正规军毫无办法,只得下令各地督抚大臣,征调各地的地方特色兵种,如广西狼兵、河南毛葫芦兵、少林武僧等各路人马,就此走上战场。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其中,少林武僧可以说是各路地方武装中最为耀眼的一支队伍。明朝中期的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他们英勇抗倭的记载,“明时倭寇作乱,总制胡宗宪始用少林僧兵”。“倭寇初至,无兵可御。操江都御史蔡公,命少林僧天员领僧兵殄灭之”,“僧兵为前哨,闻有贼百余人在焉。奋力追击,贼惧而逸”,“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寇”。

少林武僧为了明朝浴血沙场,有很多僧人阵亡负伤,付出了重大牺牲。遗憾的是,为国奋战的少林武僧们,并未得到明朝皇帝的善待,对他们的态度令人心寒。别说什么褒奖与恩遇,连他们的最基本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证。

少林武僧在抗倭之战中浴血沙场,明朝皇帝对待他们却令人心寒

少林僧人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但回到寺中之后,还要耕种田地,自种自吃,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依寺荒山,用力开垦。山坡旱则苗枯,涝则冲流,薄收些少,焚修度日”。更为过分的是,他们和平民百姓一样,“一体当差纳粮”,承担沉重的田税与人口税。结果很多僧人不堪忍受,大量逃走,几乎难以维持。不仅如此,寺庙周围的豪绅大户勾结官吏,肆意侵占寺庙田产。

万历元年、万历九年、万历二十三年,少林僧众先后多次向朝廷上书,陈说苦衷:“本寺僧累代迄今,旧有准勇节、应征调,屡有死功”,结果不仅没有获得“加恩优恤”,反而“致粮差累苦,情实可哀”,致使僧人大量流窜逃走,因此恳请官府“申蒙除豁蠲免”。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呼吁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屡次上书。明朝皇帝对少林武僧的大功并未给予相应回报,令人心寒。

参考资料:《明史》《江南经略》《行健斋随笔》《倭变志》《登封县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