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海瑞上了《治安疏》,嘉靖帝大為惱怒,幾番較量下來,他派陳洪去給裕王送信,帶着四個大字,分别是“好雨”、“明月”。

聽完了裕王等人對“好雨”的解釋,再加上陳洪自己對嘉靖帝身體的判斷。他感覺皇上就要撐不住了,于是決定向裕王伸去橄榄枝,把自己揣摩了的聖意告知了裕王。

随後裕王等人判了海瑞一個秋後處決,那麼陳洪回去報信之後,嘉靖帝為什麼異常惱怒?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8期:大明王朝:是殺牛刀,就切不了菜,陳洪的死局從一開始就已注定?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一、

陳洪在嚴黨沒有倒台之前,在司禮監頂多排二号人物,他前面是呂芳,後面是黃錦。之是以會被嘉靖帝重用,完全用的是他的狠,這一點上,不僅嘉靖帝清楚,呂芳也清楚,陳洪同樣清楚。

嘉靖帝的運氣确實爆棚,在十二歲時老爹嗝屁,自己接管了興王府。又過了兩年,明武宗突然嗝屁了,由于沒有子嗣,衆臣向太後請懿旨後,皇冠“咣當”一下砸在了還在王府“玩蛐蛐”的朱厚熜頭上。

别看他繼承皇位的時候隻有十四歲,其心智和手段就已經展露無遺,接到旨意的他剛到北京,就給楊廷和等人來了個下馬威,不肯從東華門以太子身份進城:

“遺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雙方互不讓步的情況下,朱厚熜最終從郊外接受群臣建議即位,并從象征帝王身份的大明門進去,在奉天殿即位。

随後便是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争,在《大明王朝1566》劇中,嘉靖帝跟黃錦觀看陳洪鞭打百官時,也講過:

“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嘉靖帝專門強調了是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是以,在他的心中,隻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是自己的,誰答應的都不算,這一點在後面他騙自己的孫子時也講過。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二、

毫無疑問,整個追尋權力頂峰的過程中,嘉靖帝是孤獨的。而十幾年後的壬寅宮變,無疑更加把嘉靖帝往孤獨的巅峰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嘉靖帝一直是冷冰冰的皇權象征,唯一能跟他親熱一下,能知道他也知冷暖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呂芳,一個是黃錦。

而嘉靖帝這種冬天穿單衣,夏天穿長袍的人,冷暖不一定要知,但帝王之術必須拿捏的牢固。在他固有的認知中,沒了呂芳和黃錦知冷暖,他熱不死也凍不死,但是沒了帝王之術,他皇位都不保。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他為什麼會在呂芳私見徐階和嚴嵩後,把他罰去修吉壤。為什麼黃錦在替海瑞說話時,被他打入大牢,硬是被陳洪敲斷了腿。

是以,跟嘉靖帝講感情,講功勞,那就是不自量力,不知輕重!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了解,在嘉靖帝眼中,所有人,不過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雖然某一顆他或許很喜歡,但是當老帥被将軍時,誰都可以舍棄。

在嚴黨尚未倒台之際,嚴嵩就是那一把快刀,凡是跟嘉靖帝過不去,首先就得過嚴嵩這一關。而監督嚴嵩的便是呂芳,監督呂芳的又是陳洪,陳洪再往下,還藏着個黃錦。

是以,注定這些人不能做朋友,一旦出現和諧的端倪,嘉靖帝必然大怒并予以阻止。

背黑鍋的嚴嵩倒台了,徐階和呂芳又都是老狐狸,嘉靖帝一下子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不得已,他必須啟用陳洪。為了讓陳洪發揮最大的作用,不至于被掣肘,不惜忍痛發配了呂芳。

就這樣,陳洪憑借自己的“狠”上了位,也注定了自身命運的悲劇。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三、

陳洪之是以能從數以萬計的太監中脫穎而出,憑借的也是那股子狠勁,不然呂芳不會提拔他,嘉靖帝也不會重用他。

而陳洪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越多他就越慌,為了自保,他就需要更大的權力,自然他爬的也就越快,越快得罪的人就越多。這會讓他陷入一種死循環,得罪的人隻會越來越多,但權力,終有一天會達頂端。

陳洪能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必然也不是傻子,他要想掌握權力,“狠”是他的武器,武器可以殺人,當然也會自傷。他何曾不想跟呂芳一樣全身而退,不要覺得隻有呂芳懂“三思”,陳洪必然也懂,但是“思退”談何容易,關鍵是往哪退,誰幫你退?

呂芳之是以能退,是因為嚴黨倒台了,嘉靖帝不再需要他了,是願意讓他退。馮保之是以能退,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幹爹,冒着風險幫他設計了一條退路。可是陳洪,孤家寡人,往哪退,誰讓他退,他退了,馮保以後拿誰來練手?

是以,陳洪唯一的辦法就是自保,或者把希望壓到下一任皇帝身上。

隻是他太後知後覺了,所有人都在瞞着他,包括嘉靖帝,直到海瑞上谏之後,直到嘉靖帝病入膏肓了,直到嘉靖帝通過他給裕王送“好雨明月”四個字時,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黃錦這小子一直瞞着自己給嘉靖帝吃藥,原來嘉靖帝并沒有修煉成仙體,原來嘉靖帝想要傳位了,原來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走了個呂芳,來了個人又想學呂芳,陳洪,你這點德行要學呂芳,連影都沒有!”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四、

仿佛一下子被扒光在了衆人面前,陳洪的心裡面隻剩下了悲涼,和不甘。

前面我們也講過,這次海瑞上疏,嘉靖帝并不想殺他,他也不想末了了,還留下個罵名。不殺海瑞,就得放海瑞,但是由誰來提出放海瑞呢?

沒有,一個人都沒有,每個人都喊着海瑞辱罵君父,是大不敬,但是殺不殺,不說話,放不放,也不說話。這一點上,徐階這個老狐狸,不知道比高拱、張居正、趙貞吉高了多少,他不表态,就隻剩下裕王能表态。

其實嘉靖帝需要的是一個台階,一個放海瑞的台階,陳洪第一次去見裕王,裕王就說了:

“作為列祖列宗的子孫,我若能繼承大統,必重用此人!”

楊角風可以明确的告訴各位,嘉靖帝等的就是裕王這句話,隻是不幸,這句話被陳洪隐瞞了。

等到陳洪第二次去見裕王,并傳達了嘉靖帝想殺海瑞的意思之後,裕王等人選擇了明哲保身,給海瑞判了秋後處決,陳洪以為嘉靖帝很滿意,其實不然:

“你何不幹脆說好人都讓你們去做,惡人讓朕來做!”

很多人不了解嘉靖帝為什麼會冒出這麼一句,現在估計懂了吧,判了海瑞秋後處決,就等于把這個皮球再次踢給了嘉靖帝,到時候他是勾決呢,還是不勾決?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五、

而陳洪,卻暴露了馬腳,不要以為錦衣衛歸他管,就沒人監視他了,嘉靖帝的眼線遍布全國,裕王府發生的一切,他豈會不知?

陳洪選擇了做刀,那就隻能做一把沒有思想的刀,如果刀不受主人控制了,那還算是刀嗎?

這把刀得罪了太多的人,司禮監呂芳那一夥人怎麼得罪的自不必說,包括楊金水、黃錦、芸娘等;當初奉旨去裕王府帶馮保去朝天觀,算是徹底得罪了裕王妃、馮保、世子,尤其世子,咬着牙要殺他;奉旨去錦衣衛“除草”,徹底得罪了朱七、齊大柱等人,算是把自己的基本盤給毀了;末了又在西苑鞭打百官,一下子把滿朝文武全給得罪了……

他也不是後知後覺,代理掌印太監的時候,他就已經向徐階示好,隻不過碰了一鼻子灰罷了,他這點道行,怎麼跟徐階比?

内閣首輔是巴結不上了,他開始往裕王身上湊,從送馮保回去那裡開始,一步步步了呂芳後塵。但是要明白,他不是呂芳,他想做好人,兩頭讨好,但嘉靖帝不同意:

“呂芳臨走了心裡始終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遠是個奴才,你以為你是誰?”

這句話意味深長,其實就是告訴陳洪,做奴才隻管完成主子交代的事就行,你能做什麼主?

“裕王府李妃才是我朱家的媳婦,她瞞瞞朕倒也罷了,憑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婦?”

是以,很多時候,嘉靖帝不是被欺瞞,而是自己給自己找了台階下而已。當初張三豐的“血經”如此,現在的判海瑞有罪的折子同樣如此。

嘉靖帝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答複,還是下不了台,拿起了朱筆打了一個叉,并對陳洪講:

“他們不是會猜嗎,讓他們猜去!”

而陳洪,既然選擇了做刀,也就必然有被扔掉的那一天。不僅陳洪,海瑞也是一把刀,一把留給裕王的刀,如果他即位後真的能用好,這對大明朝也是極好的,當然這是後話,這裡不表。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陳洪,從他選擇上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會滅亡!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