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罪犯的被捕,何以導緻丞相被滅族,太子、皇後相繼自殺?

提起大俠這兩個字,人們會不假思索的在腦海裡浮現出“伸張正義、除暴安良”的形象來。但殊不知,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俠字卻包含了十足的貶義,乃是暴力犯法的意思。

在西漢武帝晚期,就有這麼一位大俠,但和其他的大俠不同的是,因為這位大俠後來的被捕,不僅使當時丞相被滅族,而且當時的太子和皇後還受牽連相繼被逼自殺。根據曆史記載,這位大俠叫朱安世,他生的普通名字本分,但他人生的最後卻染紅了那個時代更讓那段曆史散發出刺骨的光輝。

一個罪犯的被捕,何以導緻丞相被滅族,太子、皇後相繼自殺?

朱安世人生的最後不僅毀了當時的丞相公孫賀一家,甚至連累當時的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相繼被逼自殺。但朱安世畢竟不是什麼大人物,是以史書對他的家世等并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根據史書稱呼其為“陽陵大俠朱安世”可以推測,他應該是當時的陽陵人。至于朱安世具體犯了什麼罪,史書也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根據史書的記載,漢武帝下诏通緝他後,朱安世又逍遙法外了很長一段時間來看,朱安世也并非一般的為非作歹之輩,還是有一定的能耐的。

公元前91年,漢武帝下達了最高通緝令追捕朱安世不得非常惱火。正值此時,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又因為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發被捕入獄。公孫賀為了替兒子贖罪,于是主動請纓願去追捕朱安世。公孫賀費了很大功夫,也付諸了很大的艱辛,所幸最後總算是抓住了朱安世。可是眼看着公孫敬聲的罪就可以是以被赦免了,不料最後卻來了個劇情大反轉。

一個罪犯的被捕,何以導緻丞相被滅族,太子、皇後相繼自殺?

朱安世被捕後,竟然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賀用巫蠱術詛咒漢武帝,還聲稱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當時正值漢武帝病中,武帝大怒下令追查。是以,丞相公孫賀不僅沒能贖了兒子的罪,反而還遭反殺被滅族,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也受牽連被殺。這樣的局面就已經夠慘烈的了,但這件事并沒有就此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

西漢曆史上著名的宮廷政治事件——巫蠱之禍就此拉開了序幕,這次巫蠱之禍後來還牽連到了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全國通緝犯,被捕後還能在獄中上書而且還能直接呈送到漢武帝面前,仔細一想真是匪夷所思(那個年代有那麼民主?)。最重要的是,朱安世一個暴力罪犯居然連公孫賀用巫蠱詛咒漢武帝,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奸這樣極其隐秘的事都知道,真是不一般,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後有人為操作。

一個罪犯的被捕,何以導緻丞相被滅族,太子、皇後相繼自殺?

從史書的記載和巫蠱之禍的後續發展也能看出,朱安世在獄中的上書和所誣告的事都是有人有意的安排。這個人可能是漢武帝的寵臣江充,又或許是其他人。他們的目的是權力,公孫敬聲的母親是皇後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當時公孫賀是衛氏親屬中唯一一個身居高位的。

公孫賀曾七次為将抗擊匈奴,就這樣因為朱安世的誣告和兒子冤死獄中,并且公孫家族被滅。這件事所導緻的巫蠱之禍直接連累了數萬人被殺,其中有公主也有萬戶侯,有皇後更有當朝的太子。太子劉據不得已起兵,後兵敗被殺,其子女無一幸免,唯有襁褓中的孫兒劉病已躲過一劫。

一個罪犯的被捕,何以導緻丞相被滅族,太子、皇後相繼自殺?

曆史永遠的記住了朱安世人生最後的一搏,他沒有搏自己生,而是讓公孫賀全族和數萬無辜者為其陪葬。表面來看朱安世像極了世外高人,但殊不知這是一場地道地道的血腥陰謀。雖然史書沒有記下朱安世生于何年死于何年,但隔着曆史兩千多年的歲月,我似乎能聽到朱安世在呐喊,他在喊自己被騙了。那個人當初隻是利用他,答應給他生路,但事成之後朱安世還是死在了西漢律法的屠刀之下。

朱安世當初犯罪或許隻是一時魯莽,後來在獄中的誣告更是受人指使。朱安世隻是一位平凡的武夫,他躲在曆史的背後,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奇。但因為曆史的巧合,因為别有用心者的精心設計,一位平凡的武夫就這樣陰差陽錯的染紅了一個王朝盛世的末尾。盡管漢武帝後來為太子劉據平反,但一切都于事無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