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曆史悠久,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七千多年前,《尚書·禹貢》提到的”古九州“之一的青州,指的就是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古都,讓人意外的是,在2133年的封建王朝曆史上,竟然沒有出過一位皇帝,這個說法其實也不完全準确,嚴格的說還是出過一位皇帝的。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就是山東菏澤人,這位在位僅3年零5個月又1天的大齊皇帝,卻并不被曆史所承認,總被忽略不計。

據統計,山東曾出過高官權臣無數、史籍中有記載的皇後二十五位,卻獨獨沒有出現被正史承認的皇帝。是什麼原因呢?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聊聊。
第一點是最空穴來風,但是被人津津樂道的姜子牙斬龍脈的傳說。四方平定後,周武王分封四方,把山東臨淄劃給了姜子牙作封地,官拜齊侯。姜子牙是個有本事的人,也是聰明人,明哲保身,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山東的龍脈給斬斷了,以示忠心。從地理形勢上來看,中國三大龍脈分别是:北龍、中龍、南龍。山東的山脈屬于“中龍”的分支,風水上講究脈的入首處要絕妙,來龍入首不佳,一切都是徒勞。這樣看來,山東龍脈的入首位置為潛龍入首,入首處綿遠流長,漸漸潛入平地,頗有現代的“低調奢華有内涵”的味道。隻可惜,這樣的風水被定位為生态宜居和商賈聚集之地。雖然不是霸氣的“帝龍脈”,也屬于上乘的吉龍脈“順龍”,風水學家認為這樣的龍脈可以富貴綿綿,世代康甯。
還有人說,是因為山東出了一位孔聖人,孔家綿延數千年,雖不是帝王,卻被曆代君主推崇供奉,這遠比任何一個王朝的皇帝都要風光。孔家享盡了山東山脈的靈氣福祚,自然山東的土地上滋養不起龍脈,隻能出高官,卻出不了皇帝。
這個說法筆者并不認同。一飲一啄皆有定數。但是要說山東出不了皇帝,還是得提到這位孔聖人。他用一輩子身體力行,在教化風氣,在禮崩樂壞的各個王朝末年,山東人更容易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限制,不輕易造反起兵。這就是比如說宋江,被逼上梁山,但是骨子裡的忠在提醒着自己不要輕易做一個“反賊”,宋王朝稍微松了口,給了一點好處,就願意帶着手底下的兄弟們招安,歸順朝廷。山東男兒有血性,但是更願意恪守“忠為國之綱,孝為家之梁。”兩者并不沖突,隻是看逢不逢時罷了。
撇開風水的玄學不談,山東的地勢猶如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物産豐饒,自古就是糧食大省,很少發生饑荒,百姓安居樂業,信天之命,也難以被煽動造反起義。這樣的地勢,存在易攻難守的軍事劣勢,沒有天然的險峻山嶺做屏障,發生什麼異動的時候,也容易被第一時間撲滅。難以掀起颠覆王朝的巨浪。
山東雖說沒有出過白手起家的皇帝,不妨礙它被稱為皇帝的娘家和搖籃。曆史上第一位皇後呂雉就是山東菏澤人。有人戲稱,整個三國曆史就是一群山東的女婿在打群架。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挺有意思的。魏國曹操的卞皇後、蜀國劉備的糜夫人、吳國孫權的王夫人都是山東臨沭人,連後來者居上的司馬昭的王夫人還是山東郯城人。說不定三位都來自臨沭的夫人們小時候閨閣時還一起吟過詩,對對子呢。
至于說搖籃嘛,也不是子虛烏有的時期。西漢的第九位皇帝昌邑王劉賀出生地就是山東菏澤巨野縣,在位僅七年的漢哀帝劉欣出生在山東定陶。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祖籍也是山東,到了現代,僅山東臨沂一地,還有上千赢姓的人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