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有多狗?

漢武帝有多狗?

田蚡/漢武大帝 劇照

01

漢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的夏天,漢武帝的舅舅、當朝丞相的田蚡迎娶燕王劉定國的女兒。

這樁婚事是王太後下诏賜婚的,是以邀請了一衆列侯和宗室參加宴會。

魏其侯窦嬰和好朋友灌夫,也一同去湊湊熱鬧。

酒酣耳熱之際,灌夫起身舉杯向田蚡敬酒。

田蚡卻态度傲慢,不肯與他幹杯,隻稍微欠一下身虛應了一下他。

灌夫強笑着繼續勸酒說:“丞相,今天是您大喜的日子,理應喝上一杯!”

田蚡依舊無動于衷,沒有喝酒。

灌夫讨了個沒趣,覺得很沒面子,窩着火,怒氣沖沖地轉而向臨汝侯灌賢敬酒。

而灌賢隻顧與程不識交頭接耳低語,沒有理睬灌夫。

連續受到兩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火冒三丈,把心中的怒火借灌賢發洩出來,他高聲罵道:“現在長輩給你敬酒,你卻跟個女人一樣,在那兒和程不識咬耳朵講悄悄話,你算什麼東西!”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灌夫在借題發揮,指桑罵槐。

田蚡和灌夫本就有仇。

之前田蚡派人向窦嬰求取田地,而來人卻讓正在窦嬰家做客的灌夫罵走了,田蚡心裡一直記着這個事。

罵宴這個事剛好給了田蚡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今天的酒宴是太後下诏辦的,你攪鬧酒宴,就是對太後不敬。”

說着就讓廷尉把灌夫抓起來投下獄。

而跟灌夫結伴而來的窦嬰,他是最了解這當中的恩恩怨怨的,此事說到底因他而起,當然不能見死不救,于是就瞞着家人,去面見漢武帝。

窦嬰把在田府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講了一遍,認為灌夫隻是酒醉失言,罪不至死。

武帝劉徹很壞,表示認可窦嬰的說法,但他沒有立刻下旨,而是跟窦嬰說:“大家可以一起去王太後的東宮開個會研究一下,把這件事議透。”

(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

到了東宮之後,形勢就有點控制不住了。

漢武帝有多狗?

窦嬰/漢武大帝 劇照

02

廷議一開始,窦嬰首先陳詞:“灌夫勇冠三軍,平定七國之亂,名震四方,對國家是有大功勞的人,而他現在隻不過是在丞相的婚宴上多喝了幾杯酒,說了幾句髒話,并沒有惡意,哪裡會像丞相說的這麼嚴重,攤上大不敬的罪名呢?”

話音剛落,田蚡反駁道:“我身為丞相,難道僅僅會因為有人醉酒鬧事就要去殺了他嗎?灌夫平時在家都做了些什麼,你知道嗎?他大肆結交奸猾之徒,他的家人在颍川郡欺男霸女,無法無天,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這樣的人,我殺他難道冤枉他了?”

窦嬰沒料到田蚡會來這一手,你和他講法律,他跟你談政治。

挖黑料這種事窦嬰也會,而且田蚡的黑料比别人隻多不少。

窦嬰口若懸河,嘚啵嘚啵一大堆。

就在大家都認為這場廷議田蚡輸定了的時候,田蚡來個一個絕地大反殺。

他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能做皇上的心腹,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并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論,腹诽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擡頭觀天象,就是躲在密室策劃,窺測于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

很明顯,田蚡一直在把灌夫的罪名往大了扯,就是要把窦嬰扯進來。

事情越扯越大,已經不在灌夫罵宴的範圍内了,劉徹隻有縮小範圍,讓大臣們隻評判灌夫。

而大臣們的結果也是五花八門——

汲黯認為窦嬰說得是對的;

韓安國則認為窦嬰和田蚡都是對的;

鄭當時先認為窦嬰是對的,後來又變卦了,認為田蚡是對的;

其他人則莫衷一是,皮球又踢回了劉徹腳下。

一群猴精。

劉徹當然不接球,宣布休會,回到内殿陪老媽王太後吃飯。

王太後此時已經知道了廷議的結果,氣得吃不下飯,大罵朝臣:“你老娘現在還沒死呢,這些人就敢這麼欺負我弟弟,以後我死了,田蚡就成了案闆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又數落劉徹:“你這個當皇帝的,也跟塊石頭一樣沒有準主意!”

(太後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且帝甯能為石人邪!)

劉徹隻能跟親媽陪小心:“因為他們倆一個是我舅舅,一個是我表叔,是以才讓大臣們一起來開會讨論孰是孰非,不然這個事找個獄吏就解決了。”

王太後當即拍闆,把灌夫即刻抓起來夷滅三族。

并且要把窦嬰關起來調查,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灌夫的黑保護傘。

漢武帝有多狗?

王太後王娡/漢武大帝 劇照

03

我們分兩面來分析,這個事件明面上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是田蚡和王太後。

田蚡因為灌夫罵座的事,無限上綱上線,目的就是要帶上窦嬰,隻要窦嬰去申救灌夫,田蚡就有辦法把他裝進套子裡。

東朝廷辯的結果就是田蚡要達到的第一個效果。

進了東宮,就是進了王太後的主場,也就是他田蚡的主場,田蚡廷辯時的每一個表演都是為了給王太後對劉徹的施壓提供理論炮彈,進而讓窦嬰不會全身而退。

田蚡和窦嬰有仇嗎?

當然有。

因為窦嬰是自窦太後死後窦家的頭面人物,新舊外戚之間簡直鬥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但是大家别忘了,是誰讓窦嬰去東宮和田蚡開這場辯論會的?

是武帝劉徹。

武帝之前明明已經同意了窦嬰的話,為什麼不直接下诏免了灌夫的大不敬罪呢?

這就是他的帝王心術,他要把這個選擇權的球踢給自己的老娘和舅舅。

武帝很明白,這個事情到現在,大家都相當于在打明牌了,比的就是誰的手腕勁兒大。

窦嬰和田蚡互相之間拿着刀鬥,兩者必有一傷,雖然他們倆一個是表叔,一個是舅舅,但這倆人都不是自己的人。

窦嬰是前廢太子劉榮的老師,景帝在世時他曾經死保自己的學生;而田蚡,劉徹對他的專權早有不滿。

在劉徹看來,田蚡就是親媽王太後在朝堂上的白手套。

之前,田蚡把很多自己推薦的人從閑居一下子提撥到兩千石的高官,把劉徹的權力都轉移到自己手上。

劉徹很不滿,陰陽怪氣的和田蚡說:“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經任命完了沒有?我也想任命幾個官呢。”

(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

如果窦嬰赢了,那就趁機打壓田蚡,同時也是給親媽上上眼藥,以後就頤養天年,曬曬太陽,朝廷的事情不勞老媽操心了;

如果田蚡赢了,那就收拾窦嬰背後的窦家老牌勢力,繼續清洗窦太後死後留下的政治局勢。

反正不管兩派誰赢了,最終都是他劉徹赢。

劉徹要做的,就是踩着舅舅的肩膀摘桃子,同時把處理窦嬰的鍋,甩給親媽和舅舅。

漢廷以孝治天下,我隻是按我媽的意思發表處理意見,就算之後發現處理錯了,也不是我處理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劉徹要改變自呂後以來漢廷曆來的朝堂勢力劃分的格局,政由己出。

不管你是哪一門子的親戚,都要給老子讓讓路。

是以東宮廷辯,大家都是演員,總導演就劉徹一個,當然了,田蚡自己以為自己是導演。

漢武帝有多狗?

漢武帝劉徹/漢武大帝 劇照

04

窦嬰本來是救灌夫的,現在非但人沒撈出去,把自己搭進來了。

就要展開自救活動。

窦嬰覺得他本身沒犯什麼大錯誤,被關進來本身不是特别嚴重的事,而且他的手上,也有一份大殺器。

隻要把這件大殺器拿出來,一切都會翻盤。

是件什麼東西呢?

當初漢景帝劉啟在臨終曾賜給窦嬰一份遺诏。

上面有九個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這句話的分量很重:當你遇到麻煩事的時候,可以相機條陳上奏。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啊,凡事可大可小,就看窦嬰如何去認為了。

總之,這份密诏能賦予窦嬰很大的權利。

到了眼下這個局面,窦嬰覺得是時候把這件東西拿出來了。

窦嬰就利用探監的機會讓侄子上疏,報告了自己有遺诏的事情,希望可以得到劉徹的召見,洗刷自己。

奏疏呈上去了,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依漢制,诏書一式兩份,除頒賜大臣外,宮内尚書署另存有一件一模一樣的留存底檔。

但窦嬰手裡的這份,尚書署卻沒有備份!

(孝景時,魏其常受遺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諸公莫敢複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複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诏。诏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诏,罪當棄市。)

這下,窦嬰的罪名更新了,從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直接升到頂格——矯诏謀大逆。

田蚡聽到這件事,眉毛都樂歪了,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不費吹灰之力。

窦嬰自蹈死路!

05

窦嬰到底有沒有僞造遺诏?

關于這個問題,老王認為,除非窦嬰瘋了,不然他不會幹出這種蠢事。

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最重的處理結果頂多是一個罷官為民,再交點罰款,事也就過去了。

可是僞造先帝密诏,卻是掉腦袋的大罪,孰輕孰重,窦嬰是拎得清的。

傻子也混不到窦嬰這位子上。

那如果按照有罪推論,推測王太後和田蚡是兇手呢?

我們會發現,雖然田蚡有動機去幹這件事,但他沒有時間。

皇帝的一應诏書都有專人看管,也都會有專門人員記錄在案,混過檔案室的都知道,面對堆積如山的檔案,保管員那裡都應該有個目錄本,便于查閱。

如果王太後提前把诏書燒了,那她也隻能燒掉副本,但是登記這件诏書的存目,她不可能也拿過來處理掉,那樣極容易走漏風聲,事後劉徹一查就全明白了。

是以,窦嬰的這份诏書沒有副本的原因,極大可能就是漢景帝劉啟當初隻是給窦嬰打了一張白條。

漢武帝有多狗?

漢景帝劉啟/漢武大帝 劇照

因為劉啟是不會懷疑窦嬰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會站錯隊的。

當年,窦太後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于是就勸漢景帝把弟弟立為皇太子,以保證窦家繼續的繁榮穩定。

對窦家自身而言,自然最好是窦太後兩個兒子都能成為皇帝才最為有利。

但是窦嬰不這麼認為,他不惜得罪自己的姑姑:“天下是高祖開創的,父子相傳是祖宗的規矩,皇帝怎麼可以把皇位傳給梁王。”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善傳梁王?”)

這件事最終以劉啟立太子劉榮,窦嬰被窦太後開除了門籍而告終。

(“太後除嬰門籍,不得朝請。”)

【古代宮門前都有個小冊子,冊子上有名字的才可以出入宮門。】

現在給了這封诏書,就代表劉啟對窦嬰無條件的推心置腹,士為知己者死,窦嬰能不肝腦塗地的報答景帝的知遇之恩嗎?

即便窦太後和窦嬰在劉徹即位後有合流的迹象,姑侄聯合,作威作福,那這份诏書因為沒有存檔副本,就會立刻被别人判定是假的,窦嬰就成了衆矢之的,他也翻不出多大的浪來,這份诏書反而會影響窦太後繼續掌權。

是以,劉啟在給窦嬰這份诏書的時候,就已經吃定他了。

06

經過上面的分析,是不是就是事實的全部真相呢?

老王認為,不完整,還差那麼一丢丢兒。

差哪一丢呢?

劉徹。

劉徹在這件案子裡,扮演什麼角色?

前文已經說過,劉徹不會喜歡窦嬰,也不會喜歡田蚡。

是以除了他老子劉啟給窦嬰一張白條讓其死心塌地打工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選項。

那就是,劉徹其實已經查出來那張遺诏的真僞了,但是他自己卻銷毀了證據,把窦嬰推向了死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裡,司馬遷有這樣一句話:

“悉論灌夫及家屬,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聞上無意殺魏其,魏其複食,治病,議定不死矣。”

之前窦嬰已經被人彈劾遺诏是假的,說他矯诏謀反。

窦嬰也知道,既然灌夫已經被拉出去砍了,下一個不用想,一定輪到自己了,是以他已經不吃飯了,絕食求死。

但是過了幾天他又開始吃飯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聽說劉徹不打算殺他了。

這前後的反差隻能說明,窦嬰在獄中得到了消息,劉徹已經知道了,這件遺诏是真的。

漢武帝有多狗?

07

但是我們知道,到最後窦嬰還是被腰斬棄市于渭城。

不得不說帝王心術讓人毛骨悚然:

第一,劉徹容不下臣下(窦嬰)有這種可以發動合法政變,動搖他統治地位的超級大殺器;

第二,劉徹要摧毀窦家,更要借窦嬰的人頭,敲山震虎,收拾完窦家,下一個開刀的對象就是姓田的、姓王的。

實際也是,窦嬰死後僅僅半年,田蚡也去世了。

PS:史料記載說,田蚡是因為看見窦嬰和灌夫來找他索命,導緻渾身疼痛難忍。

這不過是小說家言,真正能讓田蚡難受的,滿朝上下就隻有他外甥一個人而已。

參考文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漢書·窦田灌韓傳》

漢武帝有多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