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三國最無能的謀士,如果孫權重用他,東吳早就亡國了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講的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到東吳、蜀漢、曹魏三足鼎立之間的關系,但作為蜀漢迷的羅貫中老先生,主要的描寫隻給了曹魏和蜀漢,東吳也不過是作為聯盟偶爾被提起。在東吳小霸王孫策被刺客所殺,他将東吳的位置讓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還将自己的謀士也一起打包給了孫權。

周瑜、張昭和魯肅

此人是三國最無能的謀士,如果孫權重用他,東吳早就亡國了

這三人就是周瑜、張昭和魯肅。周瑜,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大獲全勝的主要指使者,又是二分天下的提出者,對于曹魏又是主張聯合蜀漢一起對抗,他的才能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備受認可的。魯肅,無論是因公還是因私方面,和諸葛亮的關系都非常好,對于蜀漢和東吳的聯盟而言,他的不可或缺的推動者,甚至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赤壁之戰的聯軍基礎。

此人是三國最無能的謀士,如果孫權重用他,東吳早就亡國了

張昭,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有怎麼出現,但他其實主要是處理國家内務。内政方面,張昭做的讓人無話可說,在平衡孫權勢力與東吳士族勢力能力上,都是無可挑剔的。但在對外方面,他一直是主張投降派。當劉備派諸葛亮來東吳說服他們聯盟,一般像周瑜那樣主戰,或者是像魯肅那樣主張結盟,他就主張直接投降曹魏,因為反正打不過,還不如老老實實投降,東吳還能減少一點損失。不過孫權在這種對外事務上,還是比較相信周瑜和魯肅,這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合作勝利,東吳得以儲存下去。

此人是三國最無能的謀士,如果孫權重用他,東吳早就亡國了

在結盟結束以後,劉備因為關羽的死,以及失去荊州的原因,親自帶兵出征東吳,氣勢洶洶。孫權再問自己手下臣子的意見,作為堅定投降派的張昭,提出把荊州這個罪魁禍首獻給劉備保平安。且不說這樣做,孫權身為一個主公丢不丢臉的問題,本來雙方結怨就是荊州,東吳和曹魏合作也是為了荊州,謀劃這麼久,仗沒打就把勝利果實送人,孫權自然不會聽他。

此人是三國最無能的謀士,如果孫權重用他,東吳早就亡國了

派了個新人陸遜去對付劉備,結果差點把蜀漢都給燒沒了,劉備也被逼得倉皇逃去白帝城。孫權到後來都懶得在對外的事務上,再聽張昭的主意了,畢竟他出的所有主意,都是投降,有人說他是三個謀士中最無能的,你怎麼看?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