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戰鬥英雄,卻很少有人知道一個新兵第一次上戰場,就一戰“封神”,一天内一個人打退敵人41次進攻,殲敵280餘人,守住了陣地。

這個新兵叫胡修道,他是四川金堂縣人,1951年6月,20歲的胡修道參加了志願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的戰士,一直到1952年11月5日他才真正的走上戰場,第一次真槍實彈的殺敵。
有人說他能夠成為志願軍“戰神”,是趕上好機會了,真是如此嗎?當時胡修道是在上甘嶺597.9高地上堅守,志願軍結合高地附近的山頭,構築了12個陣地,胡修道在其中的3号陣地。
戰壕裡有他和另一個新兵滕土生,以及班長李鋒,此前攻打上甘嶺高地的是美軍的第7師,由于傷亡過大美軍撤出戰場,交給韓軍的第2師進行進攻,李承晚下令要在11月5日當天,拿下上甘嶺。
于是在李承晚的指令,攻打597.9高地的兵力由之前的一個營增加到一個團,火力也增加了,面對如此壓力胡修道剛開始還有點害怕,畢竟是第一次真槍實彈的打,面對敵人的第一波沖鋒,他不敢朝下看。
隻知道班長讓他仍手雷,他就把手中的手榴彈,爆破筒一個勁地往戰壕外面扔,突然班長李鋒抓住了他的手,說:“停下,敵人已經退了!”這時胡修道才敢探出頭朝外面看。
隻見上坡下敵人倒了一片,回想起來剛才扔手榴彈,胡修道突然覺得打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當敵人發起第二次沖鋒時,胡修道和新兵滕土生已經能配合打了,胡修道負責打,滕土生負責遞彈藥。
兩場阻擊戰打下來,兩個新兵蛋子已經成了老兵,班長李鋒還教他們如何用手榴彈炸更多的敵人,即先打敵人兩邊的,待敵人聚攏之後再打敵人的前排,前排倒下,後面跟着敵人就也聚攏到一起了。
然後再向聚攏的敵人扔手榴彈,這樣一顆手榴彈能炸更多的敵人,也剩彈藥,當時志願軍為了讓新兵更快适應戰場,采取了“一看二打三帶”的方法,即老兵打新兵看,然後新兵打,老兵指導,再就是老兵帶着新兵一起打。
就這樣班長李鋒教會了胡修道和滕土生兩個新兵,然後班長被調去支援9号陣地,3号陣地上就剩下他們兩人,一直堅守到下午,他們發現10号陣地上沒有動靜,敵人正在向10号陣地沖去。
于是胡修道和滕土生兩人迅速向10号陣地轉移,到了陣地後胡修道一個勁地扔手榴彈和爆破筒,終于把敵人打下去了,此時滕土生受傷被送下陣地,此時3号陣地和10号陣地就隻剩下胡修道一個人。
就這樣他一個人在兩個陣地上來回防守,一直打到黃昏,敵人終于逐漸沒有動靜,胡修道堅守到了連長帶人上來,連長說:“觀察哨看見了你的戰鬥,你一天打退了敵人41次進攻”。
胡修道被送下陣地,連續昏睡了三天三夜,戰後統計他一共擊斃280多名敵人,志願軍總部記胡修道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号,他被譽為“戰神”,各種榮譽接踵而來。
胡修道在部隊一直幹了到1988年,從第12集團軍副參謀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于2002年3月13日病逝,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