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手下第一寵臣,卧龍鳳雛也得靠邊站,卻落得和郭嘉一樣的結局

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是三國時代名氣最為響亮的謀士之一。兩人都聚集在了劉備的麾下,為其效力。不得不說,半生颠沛流離的劉皇叔真的是大難之後必有後福的典範。隻不過,有這麼兩位傑出的人才,劉備卻仍然求賢若渴,他手下的第一寵臣,也并不是卧龍鳳雛,而是另有其人。

劉備手下第一寵臣,卧龍鳳雛也得靠邊站,卻落得和郭嘉一樣的結局

建安十六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将赤壁之戰後的勝利果實通通消化完,據有了荊州五郡(江陵從孫權那兒借來的),手下兵強馬壯,五虎将已有其四,卧龍、鳳雛各司其職,徹底告别了當初颠沛流離的日子。

不過,此時還不是他坐享創業成果的時候。對于想要光複漢室的劉備來說,他擁有的還遠遠不夠。由于周瑜病逝,吳國吞并益州的計劃泡湯,于是給了劉備再次擴張的機會。就在這一年,劉備迎來了一位他創業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人物。

這個人就是被劉璋派來邀請劉備入蜀的法正。作為名人之後,法正在劉璋手下懷才不遇,35歲了還隻是個軍議校尉,對心高氣傲的他來說,簡直就是恥辱。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栖,法正幾乎沒有多少思想包袱,就決定另尋明主。

劉備手下第一寵臣,卧龍鳳雛也得靠邊站,卻落得和郭嘉一樣的結局

法正此次的目的,本來是受劉璋之名,邀請劉備入蜀對抗曹操。結果,他一來就勸劉備自己占據益州,憑借一番巧辯,法正很快打消了劉備覺得不厚道的思想包袱,說動他盡快入蜀。

有了法正的運籌帷幄,劉備幾乎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奪取了益州,進一步實作了“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設計的戰略構想。法正也順利找到了明主,受到劉備的重用,成為劉備手下重要的謀士。當然了,要想得到劉備的信任,僅憑法正當時的表現,還不太夠。

劉備手下的謀士中,說到戰略,諸葛亮最為傑出。法正雖然也有,但是不太擅長,不過說到戰術,他可是其中的大家,而他最出色的戰績,就是讓曹魏損失了一員大将夏侯淵。

劉備手下第一寵臣,卧龍鳳雛也得靠邊站,卻落得和郭嘉一樣的結局

公元217年,法正力主劉備占據漢中,他認為漢中必須拿下,這樣益州才能守得住。而且,駐守關中的大将夏侯淵和張郃,雖然名聲在外,但是想要與劉備對抗,還不是對手。在他這個謀主的力勸下,劉備終于被說服,由法正陪同,親征關中,果然大獲全勝,讓曹操手下愛将夏侯淵身死定軍山。

夏侯淵之死傳到曹操耳中後,這位向來愛才的枭雄,除了悲痛之外,還流露出對法正的贊賞,感歎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劉備占據漢中後在,自稱漢中王,他和法正之間的關系又進一步,法正此時被授命為尚書令、護軍将軍。他人生的頂點幾乎和主公劉備一起到來,可以說是榮辱與共。當時兩人的關系,連諸葛亮都得靠邊站。法正并非是個完人,喜歡睚眦必報,有些做法和他的名字簡直一點都不相符。很多人都告過他的狀,不過諸葛亮考慮到他的功績,把這些事情壓了下來。

劉備手下第一寵臣,卧龍鳳雛也得靠邊站,卻落得和郭嘉一樣的結局

可惜,就在奪取漢中之後不久,法正也沒能逃脫天妒英才的定律,死在了劉備稱帝之前,年僅45歲。他和郭嘉一樣,都是各自主公的心頭之好,結局卻也落得相同,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是天意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