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曆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系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衆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弑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複仇的實力和社會關系。這也是封建專制從曆代前朝得出的教訓,比如,吳國的大将伍子胥為報家仇率吳伐楚掘墳鞭打楚平王屍體,就是滅族不徹底的後果。是以,後來的皇帝為了防止複仇,誅族從夷三族到誅七族,在殘暴的隋炀帝楊廣手裡更是演變成了“誅九族”的刑法。那麼這兩種刑罰哪一種更殘酷呢?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判誅族後先抄家然後按戶籍逮捕族親

誅族刑法最早起源于夏朝,椐《尚書》記載,被後人稱頌為賢君的夏啟和商湯在每次出征之前的都會警告士兵,如果戰鬥中逃跑,就會将他及他的父親、兒子及孫子一同處死。《史記》記載: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防原諸侯國造反,正式把“夷三族”列入法典,是以,夷三族隻是把主犯這一直系血脈的男丁斬盡殺絕,并不牽連外房族人。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誅九族受牽連關系圖

現代人常常把誅九族和株連九族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曆史劇中的株連九族其意思就是一人犯法,九族五服内的人均要受牽連,多不至死,常為刺配充軍服官役之類。比如上官婉兒就是株連入宮為奴。誅九族就要命的多,“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身、子、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曾孫、玄孫整整九代人五服内的所有親屬。相當于整個姓氏分支家族全部處死。血脈相傳就此徹底斷絕,這對于注重家族延續傳承的封建禮教古人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這麼嚴厲的刑罰,那些即将受牽連被處死的親屬為什麼不逃跑呢!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被判誅九族的胡惟庸

一是消息知道得太晚,古代既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消息傳遞隻能靠官方郵差。都城發生的事,常常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傳到地方。對于這種誅九族的刑罰,一旦定罪判處,官差會第一時間會拿着戶籍上門抓捕,往往在親屬完全不知的情況下就被逮捕了。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判誅族後從老至幼均被誅殺

二是古代的人丁管理制度使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交通不便利,地廣人稀,即使跑到再偏僻的村落,很快就會被當地人發現,那時候人們出行需要有官方開具的路引,類似于現在的身份證明,如果沒有路引,每個城鎮入口的守衛就會直接把你拿下。往深山老林跑吧,那更麻煩,古代的山林裡可真是啥猛獸都有,除非有武松那一身本事。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古代有人煙的地方

三是想跑也跑不了,古代的姻親關系錯綜複雜,一旦受株連的人跑了,等于成了正式犯人,這一族的人又會受到株連,而且那時同族的人都為聚集居住,官府實行保甲連坐制,一旦逃跑其它家同罪,是以不等官兵到來你已經被族親控制住了。

古代 “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等待被處決的被誅族親

誅九族雖然殘酷,但封建皇朝的君主為了統治的穩定,也不是濫用的,秦朝末年禍亂朝綱的李斯,西漢大将韓信,英布等,都隻是夷三族,荊轲刺秦王如此嚴重的罪行,始皇誅其七族。造隋炀帝楊廣老兒反的楊玄成了誅九族刑罰第一人,明朝的方孝孺,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诏書,被威脅誅九族,他厲聲回答:要殺便殺,誅我十族又如何!最終朱棣将其學生算為第十族,連同其它九族一并誅殺,共計誅殺八百七十三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