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委員通道|黃健敏:助力寫好文化興城大文章

1月11日上午,政協第十三屆中山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開幕前,6位政協委員先後在委員通道上亮相發言。

中山市政協委員、民革中山市委會副主委黃健敏圍繞“以香山建縣870周年為新起點,擦亮中山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助力寫好文化興城大文章”發言。

委員通道|黃健敏:助力寫好文化興城大文章

黃健敏。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中山古稱香山,2022年是香山建縣870年。中山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名人文化、華僑文化、商業文化、紅色文化都熠熠生輝,進一步提高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水準,将為中山高品質發展提供深層次的動力支撐。

黃健敏建議,要提升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水準,夯實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基礎。

“加強城鄉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制度體系建設,動員各界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文藝創作、圖書出版、創意設計、旅遊開發和展覽展示等,立體式傳承城市曆史文脈。合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融通多媒體資源,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态傳承。增強中山革命文物與紅色文化的表現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彰顯凝心鑄魂作用。”黃健敏說。

孫中山文化資源是中山最重要的文化招牌,黃健敏表示必須要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打造在國内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孫中山資料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展示中心、傳播中心。

具體來說要做到高标準完成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基本陳列及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加強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核心保護區的整體規劃、連片保護,注入文化創意;推動孫中山故裡旅遊區提質更新,打造海内外知名的人文旅遊目的地。整合全市孫中山文化資源,深入研究孫中山思想的當代價值,高标準打造愛國主義統一戰線平台,助力國家統一和團結海内外中華兒女緻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

此外,他還建議要将曆史文化遺産與城市發展更緊密結合,以文化賦能城鄉建設,促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深入。

“把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化納入中山正在推進的美麗中山、鄉村振興等重大項目同步推進,實作整體有機融合保護。策劃落實标志性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改造,例如中山市博物館新館要努力在香山建縣870周年之際落成開放,打造城市曆史人文重要展示平台。孫文西路片區、西山寺片區的改造提升在連片保護的基礎上應該引入的豐富多元的業态,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曆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和城市更新的标杆。”黃健敏說。

文旅融合發展離不開曆史文化遺産,黃健敏建議,高标準落實建設孫中山故裡、岐澳古道、環鐵城三大文化遺産旅遊圈,以及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環五桂山文化帶”、岐江河“百裡芳華”等,展現中山大灣區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領型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城市風貌。

【采寫】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苑世敏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作者】 苑世敏;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